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明洞防水层及回填技术交底

隧道明洞防水层及回填技术交底

中铁五局集团
国家高速公路网包头至茂名线(G65)陕
西境铜川至黄陵高速公路半截沟联络线土
建工程TH-FL01合同段
左线杏树梁隧道明洞防水层及回填施工技术交底
中铁五局一公司铜黄项目经理部
二0一三年十一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工程概况 (1)
3、施工总体方案...................................................- 1 -
4、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1 -
4.1M10砂浆保护层施工 (1)
4.2防水卷材铺设 (1)
4.2.1 施工工艺流程 (1)
4.2.2 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 (1)
4.2.3 施工注意事项 (2)
4.3纵向排水盲沟施工 (2)
4.4明洞回填施工要点 (3)
4.4.1 M7.5浆砌片石 (3)
4.4.2 夯填土石 (3)
4.5粘土隔水层 (4)
左线杏树梁隧道明洞防水层及回填施工技术交底
1、适用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用左线杏树梁隧道洞口明洞工程。

2、工程概况
左线杏树梁隧道进口端明洞长10m,起止里程ZK0+710~ZK0+720;出口端明洞长12m,起止里程ZK1+838~ZK1+850.进出口均采用削竹式洞门。

3、施工总体方案
明洞采用多组合防水措施,结构外缘与填土面接触部分从内到外依次采用
M10水泥砂浆保护层(厚3cm),三油两毡。

明洞墙脚泄水孔以上部分,铺设防水层;明洞结构在土石回填后,铺设隔水层,以保证结构圬工免受水流侵蚀破坏,隔水层应优先选用粘土层。

明洞两侧墙脚外设纵向透水盲沟,盲沟两端圆弯接入隧道侧沟,通过侧沟处Φ100mm横向导水管将水导入中心排水管。

纵向排水盲沟采用Φ100mm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外套无纺布),设置坡度不小于3‰,纵向长度不大于10m,两端圆弯角度为135°。

明洞回填构造:明洞墙身两侧采用M7.5浆砌片石回填,明洞顶部以上采用夯填粘土回填。

4、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4.1M10砂浆保护层施工
明洞拱墙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施作3cm厚M10砂浆保护层。

要求保护层施工完毕后,清理基层杂物、清扫灰尘、铲除基层突起物等,为防水卷材铺设作准备。

4.2防水卷材铺设
4.2.1 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检查验收→基层清理→定位、试铺→涂刮水泥浆→粘贴大面积卷材→滚压、排气、粘合→卷材搭接粘结及封闭→检查、整修→验收→工作面移交。

4.2.2 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
1)基层清理
明洞结构外M10砂浆保护层施工完毕后,清理基层杂物、清扫灰尘、铲除基
层突起物等;
2)定位、弹线、试铺
在基层上按照规范要求弹出基准线,裁剪、试铺防水卷材。

3)防水卷材铺设
卷材根据工作面的情况,并按铺贴部位的形状,长度、宽度等对卷材下料,然后将卷材对准基准线或试铺,揭开卷材一端到另一端,在基层上均匀抹水泥浆一道(厚度为5mm左右),将卷材背面隔离纸撕开,沿基准线进行铺贴;
4)大面积铺粘卷材
将卷材沿基准试向前推进,随后用力向前和向两侧拍打、滚压,排出空气,卷材向前铺贴时,应随时与基准线对齐,以确保防水卷材的正常搭接。

5)卷材搭接
将下层卷材搭接条的隔离膜揭起,上层卷材对准搭接线,与控制线平行并粘贴在下层卷材上,胶辊用力向前滚压、排出空气,使上下卷材粘结牢固;
6)清理、检查
将卷材的隔离纸、辊筒及杂物清理干净并运指定地点,检查防水层是否破损、空鼓、翘边、接缝不严和搭接宽度不够等。

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进行整改与修补、自检合格后及时申请验收并进行隐蔽保护。

4.2.3 施工注意事项
1)明洞结构外防水层在明洞混凝土达设计强度的70%后铺设;
2)明洞防水层采用环向铺设,并尽量减少防水层搭接次数;必须设搭接缝时,结合整个明洞施工工序将搭接处留在易于施工的地方,且与施工缝错开不小于
50cm的距离;路堑偏压式明洞,于一侧墙顶处设一道纵向搭接缝,其他形式明洞不留纵向搭接缝;
3)为保证搭接牢靠,两幅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横向、纵向)不小于15cm,铺设时预留合适的搭接余量,以防止洞顶回填后绷紧防水层使其胀破影响防水效果或防水层过长影响回填密实效果。

4.3纵向排水盲沟施工
1)明洞墙脚外M7.5浆砌片石施工结束后,施工纵向排水盲沟;
2)纵向排水盲沟采用Φ100mm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外套无纺布),设置坡度不小于3‰,纵向长度不大于10m(具体长度视横向排水管间距而定),两端圆
弯角度为90°;
3)安装完毕后用坡度规检查、测定纵向盲管的坡度,保证地下水进入纵向盲
管后在一定的坡度下按设定的方向流动。

4)纵向排水盲沟与边墙横向排水管(Φ100mm PVC管)有效连接,确保排水
通畅。

4.4明洞回填施工要点
4.4.1 M7.5浆砌片石
明洞两侧边墙外侧墙脚泄水孔以下部分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
1)片石质量要求
(1)片石需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裂缝,片石表面不得有水锈,强度不小于
MU30,片石表面的污渍必须予以清除。

(2)片石形状不受限制,但其中部厚度不得小于15cm。

用作镶面的片石表面
得平整、尺寸较大,边缘厚度不得小于15cm。

2)砂浆质量要求
⑴砂浆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砂浆配合比采用机械拌合,投料顺序应先
到砂子、水泥、掺加料,最后加水。

自投料完算起,拌制时间宜为3~5min。

⑵拌合好的砂浆得有适当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

砂浆的稠度以砂浆稠度仪测定的下沉度表示,宜为10~50mm,每批砂浆均应制作试件。

⑶砂浆得随拌随用,一般宜在3h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时,宜在2h内使用完毕。

当运输或贮存过程中发生离析、泌水现象时,砌筑前要重新拌合。

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4.4.2 夯填土石
拱墙及仰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碎石过滤层施工完成后,即可
开始夯填土石施工。

1)明洞基坑回填应分层压实;隧道结构两侧回填应对称进行,两侧回填面高
差不得大于50cm;
2)基坑回填高程不一致时,应从低处逐渐填压;基坑分段回填接茬处设置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m,高度不得大于0.5m;
3)明洞回填土石时,应尽量采用人工回填,以避免对明洞节后背后防水卷材
及土工布破坏。

明洞拱背回填土石对称夯实,每层厚度不宜大于0.3m,回填至拱
顶齐平后,再分层满铺至设计高度,严禁任意抛填。

如采用机械回填,应在人工
夯实超过拱顶1m以上后进行;
4)基坑回填采用机械碾压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20cm;小型机具夯填重叠不
得小于1/3夯底宽度;
5)雨季回填应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取、运、摊、压各工序应连续作业,降雨
前应完成填土层的压实,并形成排水坡面;
6)基坑不宜在寒冷季节回填,必须施工时有可靠的防冻措施。

4.5粘土隔水层
为保证明洞结构圬工免受水流侵蚀破坏,减轻洞内防排水压力,于夯填土石层上铺设厚50cm粘土隔水层。

隔水层设置排水横坡,将地表水引至两侧排水天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