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称花儿山明洞工程部位明洞防水回填技术交底交底内容:明洞及斜切式洞门防水回填技术交底1.明洞防、排水构造⑴明洞(DK301+548-DK301+586)衬砌及斜切式洞门回填部分,采用50 mm厚M10砂浆保护层+防水板+无纺布+50mm厚M10砂浆保护层的防水措施;斜切式洞门及外漏部分首先先涂拌胶水的水泥及渗透结晶性防水涂料,再刷50m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
明洞衬砌及斜切式洞门墙脚泄水孔以上部分,铺设防水层;明洞结构在C15片石混凝土回填后,铺设隔水层,以保证结构圬工免受水流侵蚀破坏,隔水层应优先选用粘土层。
⑵明洞衬砌及斜切式洞门两侧墙脚外设纵向透水盲沟,盲沟两端圆弯接入隧道侧沟,通过侧沟处Φ100mm横向导水管将水导入中心排水管。
纵向排水盲沟采用Φ100mm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外套无纺布),设置坡度不小于3‰,纵向长度不大于10m,两端圆弯角度为135°。
2.明洞及斜切式洞门回填构造明洞进口(DK301+548-DK301+555)洞门出口(DK301+579-DK301+586)墙身及水沟电缆槽以下部位采用C15片石混凝土回填,两侧对称回填,明洞(DK301+555-DK301+579)水沟电缆槽上4m以上部位采用土石或改良土等回填密实,回填施工应均匀对称进行,并分层夯实,其两侧回填土高差不得大于0.5m,人工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25m,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回填土石要求密实度K大于等于0.8,粒径小于等于15cm,回填至明洞洞顶以上2m处,顶层设置50cm厚黏土隔水层。
二.明洞防水施工要点1.M10砂浆保护层施工明洞及斜切式洞门底层先涂拌入胶水的水泥浆厚1-2mm,再施作5cm厚M10砂浆保护层,水泥砂浆由9号拌合站集中供应。
要求保护层施工完毕后,清理基层杂物、清扫灰尘、铲除基层突起物等,为防水卷材铺设作准备。
2. 防水板铺设⑴施工工艺流程基层检查验收→基层清理→定位、试铺→涂刮水泥浆→防水板铺设→滚压、排气、粘合→卷材搭接粘结及封闭→检查、整修→验收→工作面移交。
⑵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工程名称花儿山明洞工程部位明洞防水回填技术交底①基层清理明洞及斜切式洞门结构外M10砂浆保护层施工完毕后,清理基层杂物、清扫灰尘、铲除基层突起物等;②定位、弹线、试铺在基层上按照规范要求弹出基准线,裁剪、试铺防水板;③防水板铺设防水板根据工作面的情况,并按铺贴部位的形状,长度、宽度等对防水板下料,然后将卷材对准基准线或试铺,揭开卷材一端到另一端。
④大面积铺设防水板将防水板沿基准试向前推进,随后用力向前和向两侧拍打、滚压,排出空气,防水板向前铺贴时,应随时与基准线对齐,以确保防水板的正常搭接,防水板搭接宽度15cm,搭接封采用爬焊机进行焊接。
⑤清理、检查将防水板的包装纸、辊筒及杂物清理干净并运指定地点,检查防水板是否有破损、空鼓、翘边、接缝不严和搭接宽度不够等。
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进行整改与修补、自检合格后及时申请验收并进行隐蔽保护。
⑶施工注意事项①明洞及斜切式洞门结构外防水层在明洞混凝土达设计强度的70%后铺设;②明洞及斜切式洞门防水层采用环向铺设,并尽量减少防水层搭接次数;必须设搭接缝时,结合整个明洞施工工序将搭接处留在易于施工的地方,且与施工缝错开不小于50cm的距离;路堑偏压式明洞,于一侧墙顶处设一道纵向搭接缝,其他形式明洞不留纵向搭接缝;③为保证搭接牢靠,两幅防水板的搭接宽度(横向、纵向)不小于15cm,铺设时预留合适的搭接余量,以防止洞顶回填后绷紧防水层使其胀破影响防水效果或防水层过长影响回填密实效果。
3.土工布铺设⑴土工布只能用土工布刀进行切割(钩刀),如在场地内切割,对其他材料须采取特殊保护措施,以防由于切割土工布而对其造成不必要的损坏;⑵在铺设土工布的同时,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对下面一层材料造成破坏;⑶在铺设土工布时,必须注意不要让石头、大量尘土或水分等有可能破坏土工布、有可能工程名称花儿山明洞工程部位明洞防水回填技术交底阻塞排水渠或过滤网、或有可能给接下来的连接带来困难的物质进入土工布或土工布的下面;⑷安装结束后,对所有土工布表面进行目测以确定所有损坏的地方,作上标记并进行修补,确定铺设表面没有可以造成损坏的外来物质;⑸土工布的连接必须遵循以下规定:正常情况下,坡面上不能有水平连接,除修补的地方以外。
⑹如采用缝合,缝合线须采用与土工布材质相同或超过的材料,缝合线须为防化学紫外线的材持。
缝合线与土工布应有明显的色差,以便于检查。
⑺安装时对缝合特别注意以确保没有泥土或砾石覆盖层中的砾石进入土工布中间。
⑻土工布的损坏和修补①在缝合结合处,须进行重新缝合修补,并确保跳针部分的末端已重新缝合;②漏洞或撕裂部分须用同样材质的土工布补丁进行修补缝合;③若裂口的长度超过卷材宽度10%,损坏的部分须被切掉,然后将两部分土工布连接起来。
4.纵向排水盲沟施工⑵纵向排水盲沟采用Φ100mm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外套无纺布),设置坡度不小于3‰,纵向长度不大于10m(具体长度视横向排水管间距而定),两端圆弯角度为135°;⑶安装完毕后用坡度规检查、测定纵向盲管的坡度,保证地下水进入纵向盲管后在一定的坡度下按设定的方向流动。
⑷纵向排水盲沟与边墙横向排水管(Φ100mm PVC管)有效连接,确保排水通畅。
三.明洞回填施工要点1.砂浆质量要求⑴砂浆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砂浆配合比采用机械拌合,投料顺序应先到砂子、水泥、掺加料,最后加水。
自投料完算起,拌制时间宜为3~5min。
⑵拌合好的砂浆得有适当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
砂浆的稠度以砂浆稠度仪测定的下沉度表示,宜为10~50mm,每批砂浆均应制作试件。
⑶砂浆得随拌随用,一般宜在3h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时,宜在2h内使用完毕。
当运输或贮存过程中发生离析、泌水现象时,砌筑前要重新拌合。
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2片石混凝土回填(1)片石混凝土施工①、基础夯实工程名称花儿山明洞工程部位明洞防水回填技术交底基底承载力必须达到0.25Kpa以上,通知试验室做承载力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施工。
②、立模1)立模时采取内撑外顶的加固措施,脱模剂采用新机油,模板经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砼浇灌施工。
按设计间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用沥青麻筋填塞。
2)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3)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负荷。
4)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模板之间粘贴双面不干胶带,以减小模板缝防止漏浆,以保证砼面的观感质量。
5)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膜剂,但不得影响模板结构性能。
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
③、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2)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3)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4)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5)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6)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浇筑记录。
7)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当超过2m是采用串桶等措施,防止混凝土离析。
8)在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续浇筑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宜做成凹型、凸型或设置止水带。
④、混凝土振捣1)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
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工程名称花儿山明洞工程部位明洞防水回填技术交底2)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3)应设专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4)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未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
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5)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
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面层混凝土的质量。
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
⑤、填放于混凝土中的片石应符合以下要求:1)片石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U30。
2)片石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结构最小尺寸的1/4,最小尺寸不应小于15cm。
3)片石在填放前应用水冲洗干净。
4)片石应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间净间距不得小于15cm,片石与模板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25cm。
5) 最上层片石顶面应覆盖不小于25cm的混凝土层。
6)片石体积不得超过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25%。
⑥、混凝土养护1)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洒水养护,并保持暴露面持续湿润,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2)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
通过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
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
3) 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4) 随时注意温度变化,当温度较低时,要做好混凝土保温措施。
5) 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做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工程名称花儿山明洞工程部位明洞防水回填技术交底7、混凝土拆模1)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季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失,方可拆除。
2)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上一条的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3)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
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调运模板。
4)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5)拆除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3.夯填土石拱墙及仰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防水施工完成后,即可开始夯填土石施工,夯填土石用就近边坡处的粉质黏土进行回填,用挖机逐层甩土至回填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