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拍背排痰法PPT课件
有痰怎么办?
• 成年人的气管、支气管里的纤毛系统 有很好的清除功能,可以将异物和过 多的分泌物以痰的形式运送到主支气 管里,并刺激人体产生咳嗽反射,将 痰咳出。而婴幼儿这种能力很差,这 时就需要大人帮他拍背,通过振动肺 脏,帮助痰液排出。
• 雾化吸入 • 翻身 • 叩击震颤 • 旋转震动排痰仪 • 有效咳嗽 • 体位引流 • 机械排痰
一、拍背时间
最好在雾化吸入后进行,对其排痰效果更好。雾化吸入 将药液变成细微气雾,随着患者吸气而进入呼吸道,可 以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降低黏稠度,以利于排痰。 然后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嗽前嘱其深吸气后用力将 痰液咳出。
二、拍背体位
• 1、拍背时将小儿直立抱起。应着重拍下胸部及背 部下方区域等更易沉积液体的部位。果已患肺 炎,还应着重拍有病区域。
拍背排痰最好顺序是:雾化吸入-叩击-咳痰-进食-饮水-睡觉,
这样的顺序可以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同时不影响休息。
拍背排痰
• 拍背排痰是通过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 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体位引流, 使分泌物到达细支气管,通过病人咳嗽排 出体外。
• 适应症:小儿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 肺炎。
主要内容:
➢痰液粘稠者,可以做雾化(使气管、肺泡壁充分湿润),利于痰液排 出。如果痰液粘稠或是过多堵塞气道,就需要吸痰。
感谢观看
• 2、根据病情选择患者坐位或卧位,拍背时,应一 手托患儿胸部(或侧身躺在床上)头朝下趴在床 上或抱起后置于操作者的双膝之间,根据体位引 流原理,痰液栓子脱落后,比较容易进入大气道 后顺利咳出。
拍背注意事项
1.拍背手法:拍背的手应微微蜷起,形 成中空状
2.拍背顺序:由下至上、由外向内,两 侧交换
3.正确位置:婴幼儿的背部窄小,拍打 重点在两肩部位背部和肺下部容易产生 液体积聚,应着重拍病变的一侧着重拍 注意避开脊柱和肾区
少量多次给宝宝喝白开水,有利于 稀释痰液
定时开窗通风 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合
我们还能做什么?
➢注意宝宝房间的空气流通,保证空气清新,在气温许可的情况下要 经常的开窗通风。
➢宝宝早晨醒来的时候,一个晚上会堆积很多痰液在嗓子里面,醒来 后先给宝宝拍背,将堆积的痰液拍松后排出。
我们还能做什么?
➢在婴儿嗓子有痰的时候白天要多给宝宝喝白开水,这样可以帮助稀释 宝宝嗓子里面粘稠的痰液,有利于宝宝咳出气管里的痰液。
疑问解答
3.宝宝得了哪些疾病需要拍背呢?
肺炎、支气管炎、气管炎、感冒、肺不张、肺脓肿 等呼吸道疾病,有咳嗽、痰多、痰液黏稠表现者均适合 拍背排痰 4.为什么饭后两小时或婴儿吃奶后一小时拍背好?
可以防止由于震荡过度造成呕吐、吐奶现象影响 孩子营养的吸收或者导致吸入性肺炎。
疑问解答
5.平时还需要注意哪些?
4.用力咳嗽,促使痰液 排出
疑问解答
1.宝宝会不会感觉疼痛?
当拍背姿势正确时,并不会把宝宝拍疼。而且,婴幼 儿很喜欢父母以这种方式和他进行身体上的交流。
相反,有的父母怕孩子疼,不敢使劲,拍的时候小心 翼翼,轻描淡写,这样的拍背很难有效。
疑问解答
疑问解答
• 不是白拍了的。
• 拍过之后,痰由呼吸道到了消化道,气道内的异物和 过多的液体被清除了,有利于呼吸系统炎症的消除。 而消化道内有许多消化酶,可以消化清除这些异物和 过多的液体,其对人体的危害也就随之消失了。
深呼吸与有效咳嗽
——适用于年长儿
指导要点
深呼吸: 1.取坐位,双脚着地 (或凳子),身体稍前倾 2.缓慢吸气至最大量, 使胸部完全扩张,腹部突 起 3.屏气1-3秒 4.嘴作嘘状,慢慢吐气, 使肚子凹下去
有效咳嗽:
1.先作数次深呼吸,以 刺激咳嗽。
2.一次深吸气后闭气1-3 秒钟
3.结合扣背,使黏液松 动,效果更好
8.衣着:叩击时应该用单层薄布(薄衣服)保护背部,避免 直接叩击引起皮肤发红,同时也应避免过厚覆盖物降低叩击 时的震荡效果。
9. 拍背时避免戴手表、手链或留长指甲,以免伤害宝宝。
10.拍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面色、呼吸等,如有异常,立 马停止 以上拍背动作完成后,让患儿进行有效咳嗽, 咳嗽前嘱其深吸气后用力将痰液咳出。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小儿拍背排痰法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痰是由气管、支气管和肺泡所产生的分泌物。健康的人一般不 咯痰或仅有少量的清痰。当有炎症时,则分泌增多,并呈现出不同 的颜色和质地。当有气管炎或支气管炎时痰的颜色就变成白色,而再 加上细菌感染时则因细菌和脓液的掺入而变黄色或绿色;如果掺入 血液时就呈粉红色或血红色。
一、拍背时间
二、拍背体位
三、拍背手法与顺序 四、注意事项
一、拍背时间
对患感冒或肺炎的儿童,家人拍背排痰要掌握三个要 点:
在夜间由于体位关系,呼吸道内会沉积大量痰液。所 以拍背排痰的最佳时间是清晨起床后。
平时应选在餐前30min或者餐后2h进行,以防由于震 荡过度造成呕吐、吐奶等影响孩子营养的吸收或者导致吸 入性肺炎的发生。
拍背注意事项
4.拍背幅度:手掌根部离开背部3~5厘米
手指尖部离开背部 5~10厘米
5.时间频率:持续3~5分钟(婴幼儿2~3分钟) 120次/分以上(即一秒钟两次以上)
6.最佳时间:清晨起床后 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 婴儿宜在吃奶前或吃奶后一小时
拍背注意事项
7.声音:拍背时发出空旷深远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