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三门峡段重点调查
工作方案
为了查清我国湿地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根据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和市林业局安排部署,为确保调查工作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总体要求
本次调查以全省为一个总体,采用遥感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三门峡黄河湿地保护区(包括湖滨、灵宝、陕县、渑池)承担保护区内的重点调查。
二、工作内容
重点调查:是指对列入河南省重点调查湿地名录的湿地斑块由技术支撑单位提供统一区划的图面资料以及湿地分布和面积等数据,并进行技术指导。
保护区进行对自然环境要素、水环境要素、野生动植物以及保护管理、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威胁等状况的内外业调查。
(《河南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附录3:表4.3-表6.22)
三、调查精度要求
(一)外业调查的允许误差
1、样地位置:坐标与记载内容相符,其坐标误差不得大于30 m。
2、主要湿地自然生态特征,包括湿地类、湿地型、地貌、土壤、湿地植被主要种类、类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不应有错。
3、保护、利用和受威胁状况记录准确。
4、其它调查因子填写正确、无遗漏。
四、调查准备工作
(一)组织管理
河南省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段湿地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段湿地资源调查领导、组织、协调等工作;建立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调查队,负责完成各项调查工作。
各机构组成人员及具体职责为:
1、领导小组
组长:张斌强
副组长:李树拉、王慧
技术负责人:李益香、董睿龙
成员:牛文梅、李书亮、韩栋栋、李发学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研究决定湿地调查有关重要问题,筹措湿地调查配套资金,审定和发布湿地调查成果进度。
管理和协调湿地调查的日常事务,研究提出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向领导小组报告,负责定期召开全省湿地调查联系会议,组织全省湿地
调查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组织全省湿地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调查队伍
由管理处和各管理站抽调或借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根据我市重点湿地调查任务,共需组成4个专业调查队。
专业调查队的主要职责包括:
(1)编制重点湿地调查工作方案;
(2)完成重点湿地的野外调查任务;
(3)及时上报调查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4)完成重点调查湿地的统计汇总和材料编制等工作。
(三)基础资料与物资准备
1、基础资料
(1)收集各种相关野生动植物种类鉴别工具书。
(2)印刷《实施细则》及有关技术规定、外业调查表格等。
(5)布设调查样地、样方、样带和样线。
2、仪器工具
GPS、数码相机(不低于500万像素)、望远镜(7-10倍)、变焦望远镜(20-60倍)、便携式pH计、野外透明度盘、简易图板、直尺(20 cm)、三角板、计算器、测高仪、测树围尺、30 m
皮尺、自由夹、工具包、镰刀、铁锹各1个。
木材蜡笔、铅笔、小刀、橡皮、曲别针、透明胶带、档案袋、文具盒、5号电池等,根据需要数量配备。
3、劳保用品
根据每个工组人数购置水壶、草帽、雨具以及蛇药、创可贴等物品、药品。
五、工作计划及任务安排
全省湿地资源调查从2012年元月开始,至2012年8月结束,分为准备、实施和成果汇总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准备、组织准备和其他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2月13日完成《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编制,并上报。
2、组织准备
2012年元月16日之前组建调查组、成立调查队伍,聘请专业技术合作部门。
3、其他准备
2月20日完成调查人员技术培训工作;准备调查所需的设施设备等。
(二)实施阶段
外业调查在2012年8月底前完成。
2012年2月底:越冬期鸟类资源和兽类资源野外调查,
2012年3月:完成重点调查中越冬鸟类及兽类资源的成果的整理;
2012年3~5月:完成基础调查的外业工作(斑块、环境、水位、水质、土壤、气象、利用状况、保护状况、利用现状、社会状况等);
2012年3~7月中旬:完成重点调查中繁殖期鸟类及其他野生动植物(鱼虾类、两栖类)、环境因子的野外调查。
2012年6~8月:调查成果汇总验收及上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