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品控部检验规范

公司品控部检验规范

椰果公司品控部检验规范一、感官检验1、色泽、外观形态及杂质取混合均匀的果酱50ml于100ml洁净透明的烧杯中,置于明亮处,用肉眼观看其色泽、外观形态,杂质检测须用蒸馏水稀释至原浆浓度。

2、香气及味道:取混合均匀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果可溶性固形物(或规定)的果酱50ml 于100ml洁净的烧杯中,在室温下(20℃)立即用嗅觉认真鉴不其气味,用味觉品尝其味道,检查有无异味。

注:果酱可溶性固形物不足规定要求时以原果酱检测;品尝第二个样品前须用清水漱口。

原浆或原果是指最低固形物含量的果酱.二、理化检测1、可溶性固形物标准:GB/T10203仪器:A、手持糖量仪分析步骤:a.测定前用蒸馏水校准折射仪。

b.分开折射仪两面棱镜,用脱脂棉蘸乙醚或乙醇擦净。

c.用末端熔圆的玻璃棒蘸取试液2-3滴,•滴于折射仪棱镜面中央(注意勿使玻璃棒触及镜面)。

d.迅速闭合棱镜,静置1min,使试液均匀无气泡,并充满视野。

e.对准光源,通过目镜观看接物镜,旋转调节手轮,选择和样液可溶性固形物相适宜的范围,观看视野中明暗分界线处读数。

f.从目镜百分数标尺读出可溶性固形物的百分含量。

B、数显阿贝折射仪:分析步骤:a.测定前用蒸馏水或标准试样校对折射仪。

b.打开折射仪两面棱镜,用脱脂棉蘸乙醇擦净。

c.将被测样放在折射棱镜的工作面上,盖上棱镜盖,对准光源通过目镜观看视均,旋转调节手轮,使明暗分界线落在交叉线视场中,调节色散校正手轮和聚光镜的位置,使明暗分界线对准交叉线的交点。

d.按“READ”显示键,显示窗内“00000”消逝,显示“—”数秒后“—”消逝,显示被测样品的折射率,再按“BX”键即显示被测样品未经温度修正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或按“BX—TC”键即显示被测样品经温度修正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e.同意误差:同一样品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0.5%,取二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2、可滴定酸度:按GB/T 12456规定的方法。

电位滴定法(1)仪器:自动电位滴定计、PH计(2)试剂: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3)被测样液的制备:用100ml烧杯精确称取果酱1~5 g,加50ml蒸馏水,充分摇匀供测定用。

(4)测定步骤a.将自动电位滴定计接通电源,预热30min后,用pH6.86、pH9.18的缓冲溶液校正。

b.设定滴定终点为pH8.20。

c.加好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并调整滴定仪液位显示器为“00.00”。

将搅拌棒放入烧杯中,然后将烧杯置于电磁搅拦器上,电极插入烧杯内试样中适当位置(使玻璃电极泡浸入试样且不接触搅拌棒),e.开动电磁搅拌器,然后按下“滴定鼠标”按钮,滴定开始;滴液快速滴下,在接近终点时,滴速减慢,当试样pH值到达终点13秒数值不变化,滴定即行告终。

f.滴定结束后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5)计算:X可滴定酸% =(V×M×K/ m)×100式中:X——可滴定酸 g/l00gV——滴定耗用0.1mol/l氢氧化钠毫升数M——氢氧化钠溶液的摩尔浓度K——苹果酸的系数 0.067,柠檬酸的系数0.064,酒石酸的系数0.075m——被测样品克数(6)连续滴定两次,误差不超过0.5%,取平均值,报告结果取小数点后两位。

3、PH值(1)仪器:pH计、磁力搅拌器(2)样品处理:取样品少许,用蒸馏水稀释至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

(3)测定:将样品放入磁力搅拌器,将pH计电极插入样品溶液中,待数据稳定,读出pH值,结果取小数点后两位。

果酱浓度不足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时以实数值检测。

4、透光率(1)分光光度计(2)样品处理:取样品少许,用蒸馏水稀释至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

(3)测定:用1cm比色皿,以蒸馏水调100%,在625nm波长处测定其透光度。

果酱浓度不足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时以实数值检测。

5、色值(1)分光光度计(2)样品处理:取样品少许,用蒸馏水稀释至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

(3)用1cm比色皿,以蒸馏水调100%,在440nm波长处测定其色值,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果酱浓度不足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时以实数值检测。

6、浊度(1)仪器浊度仪用2100N型浊度仪:(2)样品处理:将果酱用蒸馏水稀释至可溶性固形物为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

(3)测量步骤:将试样倒入浊度仪测量杯,放入浊度仪,待数据稳定后读数。

(4)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7、果胶(1)试剂: 乙醇95%(加1%的浓盐酸)(2)分析步骤:将果酱用蒸馏水稀释至可溶性固形物为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后,取果酱与95%乙醇按1:1之比例混合,轻微摇动,以免破坏胶体的形成,如在15~30min内有絮状物出现,则果酱有果胶;没有絮状物出现,则果酱中不含果胶。

8、灰分的检测(1)取大小适宜瓷坩埚置马弗炉中,在600℃下灼烧0.5h,冷却至200℃以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周密称量,并重复灼烧至恒重。

(2)取试样约10g(准确至0.1mg)于坩锅中(W0),称重(W1),然后先在沸水浴上蒸干,再放在电炉上加热,直至碳化。

将坩锅移至马弗炉中,在525±25℃下灼烧灰化至碳微粒消逝,样品呈灰白色为止,冷却至200℃后,用坩锅钳取出坩锅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精确称重(W2),并重复灼烧至恒重(两次之差不超过0.5mg),按下式计算灰分含量:灰分%=(W2-W0/W1-W0)×100%式中:W0——坩锅重量(g)W1——样品重量和坩锅重量之和W2——灰分重量和坩锅重量之和11、铜按GB5009.13规定的方法,二乙胺基二硫代甲酸钠法。

12、铅:按GB 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双硫腙比色法。

13、砷:GB5009.11规定的方法测定砷斑法三、微生物检测1、细菌总数按GB4789.2规定的方法测定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通过处理,在一定条件培养后,所得1g或1ml 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菌落总数要紧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能够应用这一方法观看细菌在食品中生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每种细菌都有它一定的生理特性。

•培养时,应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其他生理条件•(如温度、培养时刻、pH、需氧性质等)去满足其要求,才能分不将各种细菌都培养出来。

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只用一种常用的方法去作细菌菌落总的测定,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能在营养琼脂上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菌的菌落总数。

(1)设备和材料·温箱:36箱±1℃。

·冰箱:0~4℃。

·恒温水浴:46±1℃。

·天平。

·电炉:可调式。

·吸管:容量为1ml和10ml,标有0.1ml单位的刻度。

·三角烧瓶:容量为500ml。

·玻璃珠:直径为5mm·平皿:皿底直径为9cm。

·试管:18×200mm。

·酒精灯。

·均质器或乳钵。

·试管架。

·灭菌刀或剪刀。

·灭菌镊子。

·酒精棉球。

·登记簿。

·玻璃蜡笔。

(2)培养基和试剂·营养琼脂培养基:•GB 4789.28-8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3.7条。

·75%乙醇。

·生理盐水稀释液:定量分装于试管内,灭菌。

(3)检验过程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如下:48±2 h36±1℃(4)操作步骤1)检样稀释及培养a.以无菌操作,将检样10ml放于含有90ml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经充分振摇作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缓缓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作成1:100的稀释液。

b.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作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c.依照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标本污染情况的可能,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不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 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

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水浴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

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不含样品)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比。

d.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毫升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2)菌落计数方法作平板菌落计数时,•可肉眼观看,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数。

3)菌落计数报告a.平板菌落数的选择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

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应采纳两个平板平均数,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纳,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专门匀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2代表全皿菌落数。

b.稀释度的选择·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1)。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二者之比如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见表例2及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产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5)。

·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 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6)。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或小于30时,•则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7)。

c.菌落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事实上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纳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

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见表“报告方式”栏).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数报告方式2、大肠菌群GB4789.3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24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该菌要紧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每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