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馆设计任务书

图书馆设计任务书

图书馆设计任务书(一)建设项目名称和建设地点1、建设项目名称: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图书馆2、建设地点: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一期中部(二)批准项目建设的文号批准文号: Q文发[2005]85号(三)建设项目的用地情况、规划情况及建筑等环境情况该场地位于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一期1160亩的中部,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容积率≤0.4,建筑密度小于15%,绿地率大于45%,场地内无建筑物、构筑物,无文物,无要求保留的树木。

具体位置及竖向标高详见华侨大学校区规划总平面图:/jsxm.php。

(四)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1、气象条件:基地标高都在3米以上,高于本地50年一遇洪水标高2.4米(1.9米加浪高0.5米)、百年一遇洪水标高2.9米(2.4米加浪高0.5米)。

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50年一遇最大风基本风压0.8KN/M2。

冬季:一月份气温0。

C~16。

C,夏季7月份气温24。

C~36。

C2、地理条件:该场地位于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一期1160亩的中部,属七度近场地地震烈度设防区。

3、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为海滨相冲淤积地貌,场地地下水位埋深0.30-3.3米属潜水类型,大气降水为其主要补给来源,水位随季节和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

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侵蚀性。

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10米,小于70米,土层波速Vsm>140m/s,≤250m/s,属中软场地土,可划分为Ⅱ类场地。

(五)材料供应情况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给水:以校园内自来水为水源;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电源:由校区总变配电站供应。

交通条件: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北靠天马山,南临杏林湾,与厦门园艺博览园和杏林湾中心区紧密相连。

在高速公路方面,学校附近有沈海高速、厦漳高速、泉厦高速,一小时可到漳州、泉州。

区内交通道路方面,区内有集美大道、孙坂南路、杏林湾路通往厦门岛内外各区,与三条高速公路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交通十分便利。

新建的厦门北站位于集美区后溪镇中铺路附近,可达全国各铁路站点。

距厦门火车站仅半小时车程。

此外,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距项目所在地只有15公里,半小时车程可到达。

(六)建设项目的规模和项目组成该建设项目位于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筑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设资金5800万元(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容积率≤0.4,建筑密度小于15%,绿地率大于45%,符合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设总规划要求)。

该图书馆集藏、借、阅、管理及行政办公合为一体,图书馆楼高五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二期建设。

一期馆建筑面积14639平方米,二期馆建筑面积17560平方米。

(七)项目的要求、设计原则、标准及总投资1、项目总体要求: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图书馆是厦门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校区的中心位置,具有良好的视觉景观资源和便捷的交通位置。

图书馆既是学生学习、查阅图书资料、自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步行交通的主要联系通道,规划上应体现总体规划中资源共享的设计理念。

2、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图书馆以建设一流大学为目标,不仅要满足一期建设的校区信息资源共享要求,又要立足长远,高起点规划;同时也要满足整个大学远景规划的要求。

2.1 建筑设计的总则:2.1.1 厦门校区图书馆是全校区文献资源信息中心和师生从事学习和研究的学术活动中心。

2.1.2 厦门校区图书馆在设计上应遵循“环保”和“人文”理念,应力求人文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提供人性化的阅读空间,努力营造求知、创新、高雅、自由的学术氛围,使之能吸引读者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和满足个性化服务,为校区师生提供环境优美、舒适、安静的学习和交流场所。

2.1.3 厦门校区图书馆的建设要采用各种现代化的设施和设备,以便于对文献资源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和提供利用,使之具备外向型高等学府学术殿堂的品位,以适应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需求尤其要充分考虑对网络和电子文献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2.1.4 厦门校区图书馆建筑设计的要求是高雅、美观、灵活、实用。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应有灵活性和发展余地,对目前不可预测的因素,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既能满足近期的要求,又要为事业的成长留有较大拓展空间。

因此,在设计上必须提升图书馆的智能化水平。

2.1.5 厦门校区图书馆建筑设计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进行综合考虑,以探求自然生态作为设计的重要依据。

应突破单学科的局限,对图书馆建筑的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其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考虑,优化选择,提供一个投资合理,使用效率高,经常运行费用低的建筑设计。

2.1.6 厦门校区图书馆的设计在功能上要充分考虑“利用”和“管理”两个因素。

其设计既要方便读者利用,又要利于工作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功能分区明确,总体布局合理,使用效率高,人流、书流分开,各区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既方便读者又便于管理。

集中办公间应能完全封闭,凭证出入。

人流量大的库室,宜布置在低层,以节省人力和运行费用。

按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做法,是将馆藏书刊文献布置在宽敞的空间。

采用大开架的方法进行借、阅、藏的一体化管理。

因此,在设计上尽量减少楼道和不必要的隔断墙。

2.2 图书馆建设规模总指标:a.藏书规模:预计图书馆建成后,藏书总数将达150万册(件)。

b.科技、自然科学类、社会科专业及其他文献资料,普通服务类文献资料、参考服务类文献资料,储备文献资料的馆藏数量比例为4:3:2:1(此比例应根据专业设置与发展、服务对象的变更在具体实施中进行必要的调整)。

c.阅览席位共3000座,自习席位共1200座,90%的图书资料实行开架阅览。

因此,该项目的设计要求要充分体现“外形现代化、布局人性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多元化、借还自动化、藏借阅研一体化”的特色。

3、建筑设计要求3.1 图书馆(30000m2)面积分配及功能要求:3.1.1 阅览、自习及书库(18000 m2)a.科技、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及其他专业文献资料服务区:✧面积:5000 m2;✧藏书量:60万册;✧座位:800个。

b.普通服务类文献资料服务区:✧面积:4000 m2;✧藏书量:45万册;✧座位:600个。

c.参考服务类文献资料服务区:✧面积:3000m2;✧藏书量:30万册;✧座位:400个。

d.文献资料储备区(密集书库):✧用途:过期期刊、图书馆储备库及配套用房;✧面积:2000 m2;✧藏书量:15万册;✧座位:200个。

e.学生自习区(部分可纳入阅览区):✧面积:3000 m2;✧座位:1200个。

f.个人阅览室区:✧面积:1000 m2;✧阅览室:30个;✧座位:1000个。

表1: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图书馆各功能区资料阅览室、自习及书库的设计要求:a.按“三统一”的标准设计,即:✧统一柱网:8m×8m柱网;✧统一层高:标准层层高4.5m(一层需满足消防车通过要求);✧统一荷载:按开架书库荷载设计,密集书库例外。

b.以开架阅览为主;c.设计上应保持充分的灵活性,能适应相互之间的功能变化;d.功能要求包括综合阅览、电子图书、期刊、视听、缩微、个人阅览等;e.密集式书库宜设在一层,主要的学生自习区宜设于二层;f.读者、工作人员及图书资料均需设独立的出入口;g.设计应满足《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38-87)要求。

3.1.2 内部办公室(3000 m2)含采编、装订、美编等,其中:a.馆长套间办公室3套,各40 m2(带独立卫生间);b.400 m2展示室一个;500 m2展示室一个c.120人报告厅一个;d.20座会议室两个;e.30座接待室两个;f.其他为可灵活隔断的60 m2—80 m2的标准办公室若干。

另外,内部办公室需设独立出入口及垂直交通系统,以保证管理的相对独立性。

3.1.3 休闲区(500 m2)供读者饮水、吸烟、进餐用,并设置自动售货机。

3.1.4 借还书区(500 m2)含办证、目录及出纳、图书馆南北端应结合电子检测设备,各设读者出入口。

3.1.5 出入口大厅(200 m2)设在一层。

3.1.6 辅助用房(2000 m2)包括中央控制室、网络机房、交配电室、空调机房、消防泵房、材料仓库。

设备用房宜设在一层。

3.2 建筑风格及体量设计要求:3.2.1 建筑设计应考虑与总体空间的关系,并在建筑设计中反映文化、科教与技术、艺术的有机统一,突出时代气息;3.2.2 建筑形体与色彩力求简洁、明快、大方,与校园各区、核心区建筑保持色彩协调,风格相对统一;3.2.3 图书馆、管理中心应结合校区各个入口整体考虑,并保持管理的独立性;3.2.4 建筑物的一层应结合河道、水体、道路、绿化、停车等进行设计;3.2.5 建筑物的二层为各区和公共核心区的人流的主要交通联系通道,以及图书馆和管理中心的主要出入口,应充分考虑室外通道对室内阅读环境的视线、噪声干扰;3.2.6 应充分利用架空层和屋顶平台,建筑层数在5层左右。

3.3 外立面设计及材料:外墙色彩以浅色为主,由于图书馆、管理中心南北轴向布置,设计应充分考虑东西向的遮阳和节能要求,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并注重光线品质及节约能源。

阅览环境光线宜柔和均匀,且避免阳光直射。

阅览环境应考虑噪声控制。

3.4 室内装修设计标准:按学校建筑较高标准设计到位(特殊功能要求用房除外)。

3.5 主要设备:电梯均为高品质电梯;空调为中央空调系统,分层分区管理;两路供电,水电分楼计量;设计时考虑设备的备用与可持续性。

3.6 智能化系统设计:3.6.1 本馆建筑按5A智能化系统设计,即办公自动化(OA)、管理自动化(MAS)、通信自动化(CAS)、建筑设备自动化(BAS)、安全自动化(SAS)。

建筑内有宽带网、区域网、电话、有线电视等均应统一设计;3.6.2 阅览室、办公室、自习室等的电源、电信插口按每8m×8m标准柱网布置4个组合地插;3.6.3会议室、接待室、活动室等的电源、电话插口按每8m×8m标准柱网布置2个组合地插,以保证室内布置的灵活性。

3.6.4 弱电竖井和设备间要留有日后继续发展的余地。

3.7 环境景观:图书馆、管理中心大楼环境设计应成为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一处重要的优雅的人文环境景观,设计应从总体布局、建筑体形与色彩、园林绿化、室内灯光音响、环境小品等5个方面协调考虑,充分体现现代化大学的精神面貌。

3.8 交通组织:合理组织人流交通,创造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和学习交流空间,尽可能做到动静分离、人车分流,考虑足够的停车位,同时应考虑无障碍通道设计。

采取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3.9 建筑小品:以实用、便捷、环保、美观为设计原则,合理分布雕塑、电话亭、垃圾桶等各种建筑小品,同时应充分考虑管理维护的合理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