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馆设计任务书

图书馆设计任务书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四)一、教学目的:1.由于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教学资源已无法满足现有需求,拟建一座高校图书新馆。

该图书馆应顺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形成藏、借、阅、管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复合式图书馆。

2.了解图书馆的基本功能、空间组成和技术要求,熟悉其流线组织、声环境和光环境的要求。

3.结合岭南地域特色,注重结构技术、生态技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4.了解和掌握高校建筑的特征和设计原理。

二、设计要求:技术经济指标:1)规划用地面积:(详见地形图)2)总建筑面积:8500㎡±10%3)藏书规模:80万册4)绿地率:≥30%5)建筑密度:<40%6)建筑层数:多层建筑,高度不超过24m;7)停车:停车位不少于20辆。

三、功能要求:本图书馆将树立“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办馆理念,以开架为主要服务方式,尽可能让同学直接接近藏书,实现借、阅、藏、咨询、管理一体化。

图书馆的设计应满足近期60万册,远期80万册藏书的规模;考虑到目前校内自习空间的紧张,应在图书馆内安排一定的自习教室供学生课余学习,可提供至少700人的阅览、自习座位。

功能分区大致分配如下:3.1主要功能用房1)书刊借阅区(包括报刊阅览室300㎡、善本阅览室100㎡、教师阅览室100㎡独立设置、综合阅览室、专业阅览室、研究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700座,藏书20万册。

1800㎡。

以上阅览空间应根据调研结果,并结合本校实际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同时应考虑今后发展的可扩展性,本区应有良好的自然采光。

2)学生自修室:700座,1500平方米。

3)基本书库:藏书40万册左右,预留20万册发展空间,总计60万册。

1200平方米。

3.2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

1)门厅、目录检索、出纳厅:门厅可考虑与目录检索厅毗邻。

为读者提供宽敞明亮的休闲场所,门厅内还可结合设置读者问讯处、读者服务部、值班等必要的功能空间。

2)寄存处,50平方米。

3)读者休息室(处),100平方米。

4)展览厅、陈列厅(廊):可根据实际要求设置。

应满足举办中小型展览和宣传的空间,以及日常陈列新书、图书评论及读者交流用,可考虑与门厅结合布置或单独布置,或者分开布置均可。

200平方米。

5)中型(300座)报告厅,供学术报告、讲座、读者辅导活动之用,要求满足幻灯、电影、录像放映和书写投影、扩声等功能要求。

应设独立使用的卫生间。

450平方米。

6)厕所:按需设置公用和专用厕所,位置应方便而隐蔽。

7)对外服务用房:考虑到图书馆今后社会性的需要,适当考虑预留一些对外服务用房设计。

300平方米。

3.3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办公室:(包括业务用房、技术设备用房及后勤服务用房等。

)600平方米。

业务用房包括采编、典藏、辅导、咨询、研究、信息处理、美工等用房;技术设备用房包括电子计算机、缩微、照像、静电复印、音像控制、装裱维修、消毒等用房;后勤服务用房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室、休息室、馆长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库房等。

●计算机中心,200平方米。

3.4配套用房1)水泵房,配电房、空调机房(值班控制室)等:约200㎡。

2)消防控制室:70㎡(置于首层,应直接对外开门)可根据设计实际情况酌情增加部分用房。

走道、过厅、疏散楼梯、电梯、储藏间等用房视需要,由设计者自行敲定。

(功能要求部分内容旨在提出一定的指导意义,设计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调研情况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做出预见性的规划,酌情增减及调整功能空间的分配,完善功能空间的设计。

)四、建筑设计要求:在高等学校里,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和“学术性机构”的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减少理论知识的简单传授、注重学生的自学和研究能力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总趋势,于是,高校图书馆的利用便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深化,它对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事实证明,高校图书馆教师备课的后盾,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同时也逐渐成为社会图书服务的必要补充。

4.1总平面设计●符合城市规划、校园规划的总体要求;充分考虑现状并结合今后的发展方向。

●最大限度地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协调要求,建筑应与周边环境结合默契,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态景观。

图书新馆力求与周边现有的建筑物和谐统一,希望对地块所在区域的人文、历史及地块周边环境状况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

●充分考虑总平面消防设计要求,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设计要求。

●应妥善解决不同车流、人流的相互交叉、干扰,以及大量人流聚集对相邻建筑物造成干扰。

●充分考虑不同人流的停车需求。

4.2造型设计:应注重外观造型,既要庄重美观,气势宏伟,更要表达一种深远的寓意。

建筑设计风格要体现以人为本、绿色环保和简洁明快。

4.3技术设计●结构设计选型应留有余地,为今后的加建、改建、扩建保有潜力。

图书馆建筑空间要求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满足功能调整变化的需要,建议采用模数式图书馆设计,柱网,层高,荷载三统一,也可对功能相对稳定的办公、会议、内部业务用房按实际需求确定其柱网尺寸和层高,按结构荷载规范中的规定确定荷载。

●尽可能考虑自然的采光与通风,结合华南地区的气候特点考虑必要的节能措施和生态建筑做法。

●应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提供设备扩容的可能性,保证采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可能性,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和相应设备的有机结合,将数据、通讯、语音、消防、保安等集中监控管理,实现建筑物运行、管理、安全防护及信息服务方面的智能化。

弱电竖井和设备间要留有日后继续发展的余地。

4.4其他设计:应采取无障碍设计。

注:以上为主要功能用房,各部分相应的卫生间、交通集散空间面积自定,结合不同使用空间适当安排休息空间、交往的室内外空间,面积灵活掌握,总建筑面积控制在8500平方米(±10%)。

五、设计成果要求:1.图纸内容:1)总平面图 1:5002)各层平面图 1:2003)立面图 1:200(2个)4)剖面图 1:200(2个)5)报告厅放大平面图 1:1006)设计过程构思分析图(如环境分析、建筑形态分析、功能分析、技术运用分析、多方案比较分析等)7)大透视图(不小于A2幅面的低点透视或鸟瞰)或不少于1:300的手工展示模型。

2.表现手法:表现方式:技术图纸可采用手绘或计算机辅助制图,含有主要建筑效果图的图纸应完全手绘表达,建议钢笔淡彩。

如制作比例不小于1:300的手工模型,可代替手绘建筑效果图,模型深度应能够充分表达设计意图。

图纸统一采用标准的A1图幅。

如为计算机出图,应直接打印在绘图纸或水彩纸上,无需压膜。

六、设计指示:(一)草图阶段:✧根据讲课和上述任务书的提示,查阅《建筑设计资料集》的有关资料,了解各项功能要求及平面组合、空间处理的手法和技术要求。

✧仔细分析用地周围地空间环境,创造融合于校园环境内的舒适优美教学、学术交流环境,合理利用建设用地。

✧根据对环境空间的分析,进行总体布局设计,确定各出入口位置、道路和停车场的布置。

✧进行初步的水平和竖向分区以及流线分析,组织较合理的基本平面形式和结构布置,考虑建筑通风、采光、隔热、节能和消防方面的问题,注意控制各大部分的面积分配和垂直交通的布置。

✧粗略控制总建筑面积和总建筑高度(主要是层数)。

对形体效果有一定的粗略的想法。

(二)修正图阶段:✧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推敲。

即从各个角度出发分析方案存在的问题,对上面“二草阶段”所提到的各方面进行深入的推敲和调整。

✧协调处理平面布局、功能要求、内外空间、立面造型、结构布置之间的矛盾。

✧逐步深入完善设计方案,具体推敲各个主要用房的面积尺寸以及长宽高的比例,门窗的大小、位置等。

✧对细部进行深入的设计。

包括:门窗、楼梯、电梯、走廊、阳台、雨蓬、花台、台阶、踏步、坡道、铺地、庭园绿化、水体、小品。

在立面造型上,注意进一步推敲建筑物的体量、比例、材料、质感和色彩等。

✧修正图中各图比例宜与正图要求一致,以便转入正图阶段。

✧总平面图应附有主要的经济指标,指标要求概念清楚,计算准确。

(三)正图阶段:✧修正图作综合调整后进入正图的绘制阶段。

✧图面绘制深度参考建筑设计方案阶段设计图纸的深度要求。

图面表达应符合建筑制图统一标准的要求。

✧3D透视图要基本准确客观,建议钢笔淡彩表现。

七、分组调研要求:7.1 藏书空间的设计●书库的基本平面形式,平面及交通组织,流线处理,立面造型设计●书库通风,采光要求及与造型的关系●书库布置,走道组织及防火疏散要求7.2 借书流程与空间的设计●基本功能组合关系、流线组织及空间尺度●出纳厅的通风与采光要求7.3 图书阅览室的设计●功能关系,房间分类及空间布置●平面布置的基本类型,交通组织,采光通风要求7.4 门厅、行政业务用房及技术设备用房设计:门厅空间组织及平面布置要求。

行政业务用房及技术用房的设计要求,平面布置及使用要求。

7.5 几大功能部分的分区与联系●分析这几大部分对功能,空间,环境,技术等方面的要求,使其有机结合;●各大部分的流线分析与交通组织,平面布置相互联系。

7.6 校园环境及图书馆周边建筑情况调研与分析(两个地形)●校园整体环境特色,历史文脉,建筑风格,校园景观;●分析图书馆在整个学校的地位及其同周边建筑的关系。

(要求做出体块模型)7.7 总平面及环境设计●总体布局与场地设计;场地出入口的设置与外部道路及建筑各个出入口的关系;●场地内的人流,车流的组织,停车场的设置;建筑的朝向与布局;●广场,庭园,绿化,小品等环境设计体现高校校园图书馆特点。

7.8 建筑立面与造型设计●高校图书馆筑的风格特点;●体量、比例、立面尺度的控制;八、设计进度与时间安排:九、地形图(附图一、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