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正字正音
2.字形辨析 ቐpéi( 陪 )伴
péi( 赔 )偿
ቐ juàn( 眷 )恋 债quàn( 券 )
ቐxiá( 瑕 )疵 闲xiá( 暇 )
ቐshù( 漱 )口 咳sou( 嗽 )
ቐɡū( 沽 )酒 训ɡǔ( 诂 )
ቐ震hàn( 撼 ) 遗hàn( 憾 )
ቐdiàn( 玷 )污
ቐ 拾duo( 掇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单元导入
单元导语 读单元导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小说? 2.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3. 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他们对小说的主题
有何作用? 4. 阅读小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看图猜人
及时雨·宋江
玉麒麟·卢俊义
智多星·吴用
入云龙·公孙胜
豹子头·林冲
了解作者
施耐庵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号子安,别号耐庵,祖籍 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曾在钱塘 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 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人。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 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传》。《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 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深入探究
问题探究一:课文开头林冲与李小二的言谈,表现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 要理解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就要知道人物的性格是怎样表现
出来的。题干很明确,就是通过人物语言的描写探究人物性格。林冲明明知道高太 尉对自己是“生事陷害”,自己才“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却不起来反抗。 林冲这时的思想性格特点由此可见一斑。
正字正音
1.字音 赍发( jī ) 尴尬(gān gà ) 搠倒( shuò )
仓廒( áo ) 髭须( zī ) 迤逦( yǐ lǐ )
酒馔( zhuàn ) 央浼( měi ) 反省( xǐng )
ቐ提防( dī ) 提高( tí )
ቐ模样( 模型(
mú mó
) )
ቐ干事( 干涸(
gàn) gān)
深入探究
问题探究一:课文开头林冲与李小二的言谈,表现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插叙这一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
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的软弱的 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 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 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软弱 的一面。
深入探究
问题探究五:课文中有多处关于风雪的描写,请找出这些描写语句,这些描写有
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
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去市井沽酒 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 ,到晚越下得紧。” 还有 侧面描写: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 草屋已被雪压倒了”,这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又如写林冲到山神庙里, “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这是通过 人物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深入探究
问题探究二: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虞候、富安又 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茶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 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答案] ①略有端倪他便识破了仇人的阴谋,燃起了复仇的怒火。这说明当迫 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niān( 拈 )花惹草 chuò( 啜 )泣
合作探究
合作与探究:请小组合作,用曲线图的形式理清课文的主要情节。
提示:曲线的高低代表矛盾的激烈程度。
矛 盾 冲 突 强 弱
沧州遇旧
(善良安分)
听说陆虞候到来 (买刀寻敌)
三五日未见消耗
(自心下慢)
接管草料场
(随遇而安)
情节发展
杀死陆虞候 (奋起反抗)
②表面的平静使他虽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的复 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意识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深入探究
问题探究三: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种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 成的?
[提示] 思想性格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林冲来说这个过程从在东京 时就开始了。但这个过程中一定有一个关键点彻底粉碎了他的幻想,使他不能再忍 辱偷生下去,只好奋起反抗。在课文中这个关键点就是林冲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谈 话,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加之外敌进扰,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 书中所写:“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 摇。”(见《水浒传》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爆发,其中在北方以 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声势最为浩大,但后来以失败告终。农民起义因带有传奇色彩, 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此背景下,施耐庵集其大成,在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 上进行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体小说。
深入探究
问题探究二: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虞候、富安又 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茶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 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提示] 林冲的态度从他的语言和行动中就可以看出来。当听到李小二的报信, 并确认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林冲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 里害我”,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气冲冲地“先去 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 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 后,“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前情提要
故事背景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林冲无端遭迫害,终被逼上梁山,而他的 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欲 霸占林冲的妻子,不成,故高俅指使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 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刺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 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然而高俅等人并未就此放过他。
深入探究
问题探究四: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思想观念、为人行事和一般的草莽 英雄有很大差异,那些情节中体现了这一差异?
[明确]①在林冲与李小二的谈话中,林冲谈到被高俅陷害、刺配沧州时,并 不气愤、痛恨,称呼高俅为“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惹了官司, 说明当时他内心的反抗意识并不强烈;②他虽有疑虑,但还是接受了看守草料场 的任务,甚至想修补栖身小屋安然过冬,委曲求全的意识又占了上风,心中复仇 的意识更加淡漠了;③当听说陆虞候来到沧州的时候,心中燃起了复仇的怒火, 买了尖刀去寻仇,体现了他性格中刚烈的一面;④林冲管理草料场,小心谨慎, 去打酒之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
深入探究
问题探究三: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种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 成的?
[答案] 草料场起火后,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是高俅 指使人谋害自己。这时他才清醒地意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残酷 的现实促使他觉醒并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 毙,不如奋起反抗。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 路。
问题一:与其他英雄相比,林冲的身份有何不同?
文体知识
章回体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它 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 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 史一般篇幅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 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 每次讲说之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 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正式形成于 元末,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其走向 成熟的标志。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之为 “回”。
深入探究
问题探究六:结合单元导语中所学,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本文集中表现了主人公身上的什么精神品质?本文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课文开始写林冲遇到李小二,既为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又显示了林冲
扶危济困的精神和忍气吞声、不思反抗的软弱性格;次写陆谦等人在酒店设计,写 得若隐若现,却使读者有山雨欲来之感;接着写林冲得到消息,又惊又怒,情节渐趋 紧张;再写林冲找不到仇敌,苟且偷安的故态复萌,情节又趋平缓;火烧草料场,门后 听真情,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残酷现实终于迫使林冲显露出英雄本色,奋起反抗。 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最终走向反抗道路的过程,有 力地突出了“官逼民反”这个作品主题。
深入探究
问题探究五:课文中有多处关于风雪的描写,请找出这些描写语句,这些描写有
什么作用? 风雪为人物的舌动渲染气氛。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
雪来”,说明矛盾冲突正在酝酿;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气氛趋于紧张 ; 林冲夜宿山神庙时,那雪“越下得紧”,烘托出高潮的来临。同时 ,风雪也为情 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 正是因为风雪,林冲才想喝酒驱寒,才会在买酒的途 中看到山神庙草屋被风雪压塌,林冲才到山神庙夜宿,因此才和陆谦等人相遇, 洞悉高俅对自己的迫害,最终奋起反抗。风雪可以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