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周教研活动10月22日
执教:明珠小学蒋龙梅
课题:《17、梅兰芳练功》
教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课文5——7节,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顽强的毅力”,感受到梅兰芳刻苦练功;并且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语言教学的品悟中懂得“只有凭着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初步感受梅兰芳艺术成就,激发探究京剧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播放媒体音乐)听着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演绎的京剧名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年时代,继续学习第17课——(生:齐读课题)
(媒体出示词语)你能不能用上老师给你的这些词语,回忆一下课文内容,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自己先轻声地说说。
指名说。
那这种顽强的毅力到底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的5-7小节。
二、研读课文,抓关键句。
1、学习课文5-7小节,加深体会。
(1)指名朗读5-7小节。
(2)其他学生边听边用“——”画出梅兰芳是怎样练跷功的,用“~~~~~ ”画出他是怎么说的。
(3)交流出示句子,重点指导。
·出示梅兰芳练跷功的句子:
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
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现在我们来做个小试验,现听好要求:每位小朋友把一只脚跷起来,单脚站立,并且垫起脚尖,好,我们轻轻地站起来,按照要求做,坚持住!大家来谈谈你的身体、你的腿有什么感觉?
指名交流。
再来看看云和堂的吴老师当时是怎么要求梅兰芳的呢?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指名读。
现在你能不能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再结合课文里的句子来谈谈梅兰芳练跷功难在何处吗?
一边交流,一边适时地进行朗读指导。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文中出现了两个“硬”字,他们的意思一样吗?(出示解释条帮助学生选择“硬”的正确义项,区分“过硬、硬是”中“硬”的不同意思。
)指名说。
你能把这两个词的正确解释放入句子中再来理解一下吗?
师小结:中国的汉字内涵丰富,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可能不同,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正确理解。
·合作学习,说话训练:
梅兰芳练跷功真的是非常辛苦,你能想象他当时的情景吗?书上只用了一句话来介绍,老师请大家借助这个提示来把它说具体行吗?
出示:
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你看,他的头上(),全身的衣服(),他的腿(),眼看快要坚持不住了,可他心想:()。
同桌对练。
交流。
梅兰芳面对这样的困难,硬是咬牙坚持着。
那是多么顽强的毅力呀!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过渡:
就是凭着这样一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练了整整——(一个秋天),他的跷功——(大有长进),从一炷香,到两炷香,甚至三炷香,梅兰芳站得越来越稳,腰腿也就越来越有劲了。
吴先生看了也——(连连称赞),但是梅兰芳——(却不满足),他为什么还不满足呀?
指名说:
·理解:想方设法——。
读读课文第7节,联系上下文理解说说梅兰芳是如何凭着顽强的毅力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跷功的呢?
出示:梅兰芳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指名说。
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地问:你们溜过冰吗?摔倒后感觉怎么样?体会梅兰芳不怕疼不怕苦的精神,并适时指导朗读。
出示: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他常常摔倒,还要天天这样练习,是多么顽强又具何等的勇气呀!谁能用朗读来表达一下梅兰芳的顽强呢?(抓住“经常、每次……都、立即、继续”等词语读好句子。
)请同桌两人相互读一读。
赛读、引读第7节:
是呀,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梅兰芳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在冰上跑,困难真大呀!——(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着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摔跤。
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但是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吴先生看见后,劝他休息几天,梅兰芳却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
出示:“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
“一日不练三日空”(泛红)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指名交流)
梅兰芳说得多好呀!难怪吴先生听后——(不住地点头)。
2、出示第8节,复习巩固理解句义的方法。
(出示句子)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引读这句长句。
正是凭着,梅兰芳,后来终于成为一名。
因为梅兰芳,所以成为一名。
梅兰芳终于成为了一名,是因为。
3、小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梅兰芳练功的故事知道,当先生认为梅兰芳不是学习的料子时——(出示句子,生接: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贴板书:下定决心)当他的跷功有进步时——(出示句子,生接: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贴板书:想方设法)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凭着——(出示句子,生接: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了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
4、总结板书:
梅兰芳8岁开始学艺,11岁登台演出,他从小(指板书)下定决心,(写“+”)想方设法练好功夫,(写“+”),凭着自己的顽强毅力打下了扎实的功底,最后终于(写“=”)获得了成功,(板书:成功)成为了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5、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课文第8小节,一起来深深地赞叹一下吧!(齐读)
6、梅兰芳成功了,他的努力不禁让我们回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名言。
指名交流。
(多请几位学生)
大家说得真好,从梅兰芳苦练跷功的故事中,让我们体会到了勤能补拙的道理,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把这个成语端端正正地写在课题的下面。
板书:勤能补拙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要练的功夫有许许多多,跷功只是做功中的一个。
梅兰芳在他60余年的学艺生涯中,一直在不懈的努力,真是不容易啊!请同学们课后到上网去找一找,看看梅兰芳是如何练眼功的?并用上(出示词语)“经常、每次、都、继续”这几个词语,写三到四句话。
出示:梅兰芳为了练好眼功,。
板书设计:
17、梅兰芳练功
勤能补拙
下定决心+想方设法+顽强毅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