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梅兰芳练功(教案)

梅兰芳练功(教案)

17、梅兰芳练功【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7个;通过选择解释条,区分“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

2、继续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顽强的毅力”,感受到梅兰芳刻苦练功的不易;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句式,练习说话。

4、明白成功源于顽强的毅力;初步感受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激发探究京剧的兴趣。

【教学重点】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为“蜚声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的。

【教学难点】通过对梅兰芳言行的描写,从中体会到他正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而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代京剧宗师。

【教学准备】简单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教学过程】一、了解京剧,引出课题1、播放梅兰芳的京剧片段,引出梅兰芳。

2、反馈预习情况,了解梅兰芳艺术成就。

(关注以下三点)①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②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③小时侯不是学戏的料子3、引出课题,理解题意。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要练的基本功就有好几百种,大致分为四类——唱、念、做、打。

其中“做功”又涵盖了许多种类,例如:水袖功、翻功、跌功、跷功、舞功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练跷功的故事。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为顶尖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

这里的“硬”是什么意思呢?请教了字典以后,我们知道“硬”有这样四个解释,请轻声读读,然后选择一个。

①跟“软”相对;②(意志)坚定;③勉强;④质量好2、课文哪几节向我们介绍梅兰芳在练过硬的跷功呢?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

3、以小组为单位,重点学习5-7节,思考梅兰芳是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一个京剧艺术大师的?三、质疑问难,感受“顽强的毅力”1、提出疑问,分类解决。

(预设交流重点如下)◆一炷香(注意字形,与什么有关?点上一炷香,完全燃尽大约15分钟。

)◆怎么浇小冰场的?◆两个“硬”各是什么意思?◆梅兰芳:为什么要站得那么高练跷功呢?2、交流学习第5节①梅兰芳为什么硬是咬着牙坚持呢?请大家默读第5节,思考“跷功”难在什么地方呢?梅兰芳是如何练的?②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作业,让大家回家静立5分钟,做到一动不动,然后把自己的体会记下来,现在谁能说说你的感受吗?③那么梅兰芳是如何表现的呢?结合课文里的句子交流。

④读好这些句子,来体会梅兰芳硬是咬牙坚持练功。

⑤说话训练:梅兰芳练跷功,比我们难多了,苦多了。

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书上只用了一句话来介绍,请大家借助这个提示来具体说说吧!出示:起初,梅兰芳一站上去,就()。

不一会儿,就()。

你看,他的头上(),脸上(),全身的衣服()。

眼看快要坚持不住了,可他心想()。

3、过渡学习第6节①梅兰芳凭借顽强的毅力,练了整整一个秋天,他的跷功——(大有长进),从一炷香,到两炷香,甚至三炷香,他站得越来越稳,腰腿也就越来越有劲了。

吴先生也——(连连称赞),但是梅兰芳却不满足,这是为什么呢?读到这里,你能联系第2、3节的内容谈谈有什么发现吗?②是啊,梅兰芳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又想出在冰上练跷功,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为了学好京剧。

4、交流学习第7节①吴先生很严格,为什么又让梅兰芳休息几天?②默读并思考,交流。

③引读:冰面像镜子一样(光滑),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

寒冷的冬天,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但梅兰芳还是(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平时要求严厉的吴先生看见了(心疼极了,劝他休息几天)。

联系前面,先生让梅兰芳站在凳上练跷(一炷香的时间),现在却劝他休息(几天),可见先生实在不忍心了,梅兰芳就是这样不满足,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他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④运用“不要说……就是……”的句式说说连跷功的不易。

5、让我们一起配合着来读读5-7节,再来回顾一下梅兰芳苦练跷功的情景。

6、在教师引导下练习概括节意。

7、学到这里,你觉得梅兰芳能成功靠的是什么?(预设交流重点如下)◆顽强奋斗的毅力◆坚持到底的信念◆克服困难的勇气四、课外拓展,升华主题1、梅兰芳的成功,不禁让我们回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名言。

(交流)◆有志者事竟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引读板书:虽然梅兰芳(),但正是凭借着(),梅兰芳成了(),不仅称得上(),而且最终还成为了一名()。

3、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要练的功夫有许许多多,跷功只是其中的一种。

梅兰芳在他60余年的学艺生涯中,一直在不断地学习,真是不容易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课外书中去看看梅兰芳是如何练习其他功的。

4、激发探究京剧是中国的国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

如果你也对京剧感兴趣的话,可以到课外找找资料,大家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17、梅兰芳练功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有名的京剧演员↑顽强的毅力【凳上站→冰上跑】↑不是学戏的料子17.[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10个生字,在阅读过程中积累9个词语。

通过查字典,能区别词语“过硬”和“硬是”中“硬”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

3、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4、感悟体会梅兰芳是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体会梅兰芳是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众多的京剧表演一暑假中,有一位人人称道的了不起的大师,他就是——梅兰芳。

1、检查预习,请生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知道的梅兰芳的某一方面的情况。

师出示:著名京剧大师。

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请生读。

)出示:梅兰芳剧照2、出示课题:梅兰芳练功(齐读)师提问:课题中的练功指的是什么功?——跷功认识跷功,并学习“跷”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读书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梅兰芳的成功靠的是什么?——第8节1.学习课文第8节。

理解词语:蜚声蜚声海内外近义词替代。

师生配合朗读。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师:梅兰芳通过自己的顽强毅力,终于最后蜚声海内外,可是刚开始学戏的时候啊,他的先生是怎么评价他的呢?快速读课文的第二到第三小节,找一找,起初先生是怎么说梅兰芳的?1学习2—3节(1)轻声读2、3小节,划出先生对梅兰芳说的话。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或“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先生为什么这么说?怎么读好这句话?(3)师引读:先生的话常常在梅兰芳耳边响起,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常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4——7节(1)听4——7节课文录音找找:4——7节中写了几个梅兰芳刻苦练功的事例?分别是哪几小节?(两个事例,分别在5、7小节)(2)反复读5、7两节,划出梅兰芳刻苦练功的句子。

(3)出示句子,仔细品读A、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

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结合理解“过硬”和“硬是”中的硬的不同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①指导朗读。

②看图想象说话:梅兰芳练功的场景。

B、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踏上高跷,在冰场上跑。

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

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①找关键词。

(经常每次立即继续)②指导朗读。

(4)齐读4——7节4、师生接读第8节。

5、梅兰芳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你从中感悟出什么?6、小结: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要有顽强的毅力,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才会取得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