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三年级上册《17、梅兰芳练功》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文叙述了杰出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小时候认真练功的故事。
课文中通过两个事例,重点记叙了梅兰芳克服重重困难,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跷功的事,说明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勇于付出艰苦的努力,具有顽强毅力的人终有一天能获得成功。
本课教学目标旨在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认识本课7个生字,通过查字典,来区别词语“过硬”和“硬是”中“硬”的意思。
同时指导学生继续学习预习课文的方法。
通过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本课的阅读教学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来读懂课文。
2、知识基础:课文语言浅显,内容简单,故事情节生动。
可放手让学生通过找关键句来层层领会文章的要旨,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因此,本课的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想象说话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3、经验基础:本篇课文可以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如:“他不是学戏的料子”。
“祖师爷没有给你这碗饭吃”等句子,学生较难理解。
在领会句子的意思后,可抓住课文最后一句中讲到的“梅兰芳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这句话展开教学。
既然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那他怎么会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呢?引导学生从梅兰芳苦练跷功的事,体会梅兰芳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悟出“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过硬、硬是”中“硬”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了解梅兰芳这位蜚声海内外、为国争光的京剧表演大师,感受他刻苦顽强、精益求精的求学精神。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
学习难点: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学习1、出示图片,同学们,认识他吗?2、(出示录像)再请同学们观看一段京剧录像。
京剧是我国的国剧,是戏曲的精华。
3、简单介绍梅兰芳:以前京剧中的所有角色都由男性来担任。
你猜得出刚才录像中扮相俊秀,唱功一流的演员是谁吗?对,他便是我们刚才看到的照片上的人物——梅兰芳。
梅兰芳,原名梅澜,字畹(wǎn)华。
他在京剧舞台上表演了五十多年,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他风格独特的“梅派”表演艺术,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欢。
他是如何获得成功,成为京剧表演大师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4、出示课题:17、梅兰芳练功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接龙读课文,检查字词读音(1)叫号读课文,朗读中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
(2)梅兰芳练的是什么功?(跷功)开火车正音“跷”;“跷功”是什么意思呢?读读注释。
出示:跷功:京剧称旦角踩着有踏脚的木棍表演走路、舞蹈叫“踩跷”。
这种功夫叫“跷功”。
(出示“跷”字)你是怎样记住“跷”这个字的?“跷跷板”的“跷”也是这个字。
(3)出示图,介绍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
(生指男性,旦指女性,净指花脸,末指年纪较大的男性,丑指丑角。
)2、填空:梅兰芳8岁那年去学戏,可是先生却说。
后来,梅兰芳到云和堂戏班拜师学艺。
师傅教他练跷功,他坚持着。
冬天,他又自己。
最后,终于成为。
三、研读课文,感受“顽强的毅力”1、梅兰芳刚开始学戏时是怎样的呢?轻声读读2、3小节,想想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质疑。
重点抓两个问题:老师发现同学们问题的焦点聚集在先生对梅兰芳的评价上。
这里一共出现了两次先生的评价。
①出示句子:先生见他进步太慢,就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没心思再教他了。
临走时,先生对梅兰芳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②这两次评价其实是同一个意思,老师建议大家不妨先来查查“料子”这个词的意思。
(比喻适合做某种事的人材)“不是学戏的料子”意思就是不是唱戏的人才。
③“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的意思就是:没给你从事唱戏这个行业的天赋。
2、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从他练跷功说起吧。
(板书)跷功是京剧表演特技之一,属高难技术,训练时非常艰苦。
(1)思考:跷功难在哪里?(板书)请自由读第5节,特别关注红色的部分,体会跷功的难。
老师读课文,你们做做动作体会练跷功的辛苦。
师强调:板凳、砖头、半米多长的高跷(高、站的地方小)一炷香(时间很长)不准休息(连续不能停)齐读句子。
(2)这么高难度的动作,梅兰芳是怎么练的呢?指名读。
出示句子: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①在这句话中有一个三个字的词能说明梅兰芳刻苦的,你能找到吗?(咬着牙)在这句话中有一个两个字的词能说明梅兰芳刻苦的,你能找到吗?(坚持)在这句话中有一个一个字的词能说明梅兰芳刻苦的,你能找到吗?(硬)②这里的两个“硬”是什么意思?请教了字典以后,我们知道有四个解释条,请你轻声地读读,然后选择一个。
(1、跟“软”相对。
2、经得起考验,能力强。
3、(意志)坚定。
4、能力不够,但坚持做)师:选得好!一开始,能力不够的梅兰芳,连先生都说他不是个学戏的料子,但他还是咬牙坚持着,这个“硬”正说明了梅兰芳的顽强。
③指名读、开火车、齐读句子。
(3)现在,你能否用一个词来说说你觉得梅兰芳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并请学生板书:刻苦、勤奋、顽强等(4)就这样,梅兰芳艰苦地练了一个秋天,跷功大有长进,从一炷香,到两炷香,甚至三炷香,他站得越来越稳,腰腿越来越有劲。
要求严格的先生也连连称赞,梅兰芳心里是怎么想的呢?(5)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感到大家都很满足了,可是梅兰芳并不满足。
一起来读第7节。
轻声读,老师说停再停。
(6)老师问,你们用书中的话来回答。
串读:冬天,他想了什么办法练?(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踏上高跷,在冰场上跑。
)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
梅兰芳是怎么练的?(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跌倒了,没关系,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身上的瘀青疼得厉害,可是一次次摔倒,一次次失败,他又(爬起来,继续练。
)吴先生看见后(劝他休息几天)。
可梅兰芳决不放松练习,因为他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7)出示梅兰芳说的句子,要理解这句话,关键是理解这个“空”的意思(白白地)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8)现在你是否能理解梅兰芳这么做的原因?再来想想他是个怎样的人(板书:自己设难永不满足)师:他是怎么永不满足,怎么精益求精的呢?(9)情景说话:①那天天不亮,别人都还在梦乡,梅兰芳。
②一个夏日,骄阳似火,师傅劝他休息一会儿,梅兰芳。
③……,梅兰芳。
小结点评:这就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啊!(名人名言)2、进一步感受“蜚声”的意思。
(1)师: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原来天赋并不出众的梅兰芳,终于成为一名京剧艺术大师。
有人说他是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有人说他是卓绝的京剧大师……出示: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真正做到了蜚声海内外,也为国家争了光。
(2)“蜚声”什么意思?来读读注释。
蜚声海内外就是扬名海内外。
(3)再来看看经典作品的剧照。
(生读作品名)(4)让我们再来欣赏梅兰芳的经典作品《霸王别姬》中俊秀的扮相、优美的唱腔。
四、小结复习,个人感悟1、总结,激发探究:同学们,今天我们从梅兰芳的成功中感受到了没有人能够轻易成功,需要(指板书)顽强、坚持、永不满足。
(生总结)2、复习词语:课文学到这儿,我们来复习今天学的词语。
拜师学艺想方设法砖头摔跤跌倒顽强毅力扎实蜚声4、分析“拜”的字形。
五、作业布置课前1 加部首成字,再组词例:每——海(海水)梅(梅花)莓(草莓)尧——采——中——2、要求学生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知道的梅兰芳的某一方面的情况课中1、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跷功、顽强毅力、硬是、过硬、过硬功夫、料子”2、情景说话:①那天天不亮,别人都还在梦乡,梅兰芳。
②一个夏日,骄阳似火,师傅劝他休息一会儿,梅兰芳。
③……,梅兰芳。
课后1、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小明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一夜睡不安稳。
(2)小张在百米赛跑中跌倒了,硬.是要咬牙爬起来,继续冲刺。
(3)杂技演员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易碎的瓷碗在纤细的棒尖上飞快地旋转着。
2、积累词语。
表示名气大的词语:蜚声表示勤奋刻苦的词语持之以恒附板书设计:17、梅兰芳练功顽强、刻苦、有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