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虚词题目及答案

古代汉语虚词题目及答案

(一)根据下列例句分析归纳“之”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

(10 分)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北冥有魚》)
——动词,往,到……去,
2.湯之問棘也是已。

(《北冥有魚》)
连词(或以为助词),或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助词,加在主谓结构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此主谓结构独立成句的可能。

3 .之二蟲又何知?(《北冥有魚》)
代词,或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北冥有魚》)――作人称代词,指代彭祖。

5.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北冥有魚》)
连词(或以为助词)。

或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领属关
系,相当于“的”,
6.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傳•齊桓公伐楚盟屈完》)――之,助词(答“连词”亦可),加在主谓结构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此主谓结构独立成句的可能。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或语法作用。

1.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論語•衛靈公》)
介词,弓I进情况出现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理由,可译为“因为”、“由于”。

2.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韓非子•五蠹》)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

可译为“用”、“拿”。

3A.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遊褒禪山記》)
――连词,连接形容词和形容词,表递进,可译成“而且”。

4.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柳子厚墓誌銘》)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动作行为涉及的范围,可译为
“在”。

5.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史記•項羽本紀》)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可译为“率领”。

6.靈公少,晉人以難故,欲立長君。

——以,介詞,由於。

7•仆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以,介詞,由於。

――介词,弓I进情况出现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理由,可
译为“因为”、“由于”。

8.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國家之急。

以,目的连词,
9.在“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句中,“以”的用法是(C )
A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
B引进动作、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
C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
D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或语法作用。

(6分)
1 .敏于事而慎于言。

(《論語•學而》)
――连接谓词性词语,组成联合结构,可译“但是”、“却”。

而,连词,表示两项之间是并列关系。

2.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論語•八佾》)
――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假设,可译“如果”或不译。

3A.子路率爾而對。

(《論語•先進》)
――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可译“地”或不译。

3B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斲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

(《桓公讀書於堂上》)
――而,连词,表承接。


4.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論語•述而》)――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假设,可译“如果”或不译。

5.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相鼠》)――前一个“而”,连接主语和谓语,表转折,可翻译成“然而”、“但是”;后一个“而”,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假设,可译“如果”或不译。

6.任重而道遠。

――而,連詞,表示平列關係。

(四)根据下列例句分析归纳“于(於)的词性、意义或语法
作用。

(10分)
1.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荀子•勸學》)
-- 引介比较对象
2.臣請辟於趙,淹留以觀之。

(《戰國策•楚策》)
-- 引介处所
3.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

(《鄭伯克段于鄢》)――引介谓语动词的涉及的对象
4.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禮記•檀弓下》)
-- 引介比较对象
5.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莊子•秋水》)
——引介动作的施加者【於,介詞,用于被动句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或称施事)。


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

——引介动作的施加者【於,介詞,用于被动句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或称施事)。


7.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

――於,介詞,介所從。

或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

8.在“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句中,“于”的用法是(C )
A. 引介原因
B. 引介比较对象
C. 引介处所
D. 引介涉及对象
(五)“为”字的用法
1.下列句子中,“为”引进主动者的句子是(C)
A.不足为外人道也。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D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2.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答案:引进动作行为所涉
及的对象
(六)且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且,副词,将近。

2.我且南游吴越之士,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且,副詞,將要。

3.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
――且,连词,表并列。

4.下列句中,“且”用作副词表示“将”的句子是()D汉兵
死者过半
A、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C、且引且战,连斗八曰……
D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

5.下列句中,“且”用作连词,表示选择的句子是( D )
A. 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
B.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C.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 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七)“则”的用法
1.年十岁,则诵古文。

(《史记.太史公自序》)――连词,表承接。

2.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

--- 连词,表条件关系。

3.名不正则言不顺。

则,连词,表示条件关系,就。

(八)虽
1、雖衆,無所用之。

一一雖,連詞,表示轉折,雖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