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一练
学习目标:
1、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共性,都是社会规范;
2、从“制定者、内容、违反后的结果”等维度认识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了解三种法律:
刑法——惩罚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
民法——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
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
3、知道法律的作用:
指南针——行为指引(能为/不能为)
尺子——评价(合法/违法)
武器——保障(敢于维权/理性/合法的方式)
学习重点:了解三种法律
学习难点:知道法律的作用。
学习准备:采访家长,家庭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我能行:
一、填空:
1、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
我们享有人身权、()、()等权利。
2、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如过马路,要();借了别人的东西,要()等。
3、纪律、道德与法律都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与纪律、法律不同,法律由()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
4、刑法是规定()的法律。
民法是维护人们
()的主要法律。
5、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
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
()。
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
二、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画“√”或画“×”)
1、法律援助可以为所有公民无偿提供法律服务。
()
2、人人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义务。
()
3、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只有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
4、法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
5、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
6、道德和法律如同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
7、尊老敬老不只关系道德,更是法定义务。
()
8、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
三、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
1、生活照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行人和驾驶员都要遵守()。
A.劳动法
B.刑法
C.治安管理处罚法
D.道路交通安全法
2、()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A.刑法
B.婚姻法
C.民法
D.劳动法
3、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①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②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③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④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行为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①捐款献爱心②爱护公共财物
③向工商局提建议④过马路,遵守交通法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四、对应连线:
家庭人身自由权
学校抚养权
社会受教育权
五、实践题:
1、采访同学和老师,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2、回家了,与父母一起讨论家庭生活中有哪些法律在维护家庭和睦?
3、假期与父母一起外出旅游,有哪些法律在保护我们平安?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财产权受教育权
2、遵守交通法规及时归还
2、国家权威性 4、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日常生活秩序
5、行为的方向行为的对错坚强盾牌
二、判断:1-----8错对错对对对对对
三、选择:1-----4DCAD
四、连线:略
五、实践题:
1、《教育法》--------------保证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
《教师法》--------------规范了老师的言行
《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学校保护
2、《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保护法》
3、《道路交通安全法》《刑法》《民法》《旅游法》等
2019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
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
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
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
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五、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