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我国紫云英发展的思考

对我国紫云英发展的思考

对我国紫云英发展的思考
周 健 袁国保 耿月明 杨祖荣 刘继斌 肖建军(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430070)
摘要:围绕我国紫云英种植发展历史及当前现状,简要阐述了发展紫云英种植的重大意义,指出当前我国紫云英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领导高度重视、设立专项扶持、加强技术研究、健全繁育体系建设、推广多种用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紫云英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确保我国紫云英稳步快速发展。

关键词:紫云英;概况;意义;问题;对策
紫云英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种植绿肥作物之一,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发展紫云英种植既是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需要,又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实行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本文结合我国紫云英发展概况,阐述了发展紫云英种植意义重大,指出当前我国紫云英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1 紫云英发展概况
1.1 我国紫云英种植历史悠久 紫云英,又名草子、红花草、翘摇等,是我国中南部水稻田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之一[1-2]。

我国紫云英种植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在公元261 303年,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中就记载有翘摇;到了明清时代,紫云英就已经成为长江流域一带农民大面积种植的一种冬季绿肥作物,农业的典籍更多,记载也更趋完备,不仅品种增多,而且利用范围也扩大了,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中就有记载:“吴中谓子野蚕豆;江南种之以肥田,谓之红花菜,卖其子以生计;湖北呼曰翘之花;淮南北吴下乡人,尚以为蔬”[1]。

至民国年间,紫云英开始在我国大面积种植,涵盖浙江、宁波、扬州、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陕西等诸多省市区域,但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省份地区。

紫云英的种植,对于维持我国古老的土壤肥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农业生产上重要的用地养地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家及各级领导对紫云英种植极为重视,紫云英品种选育和技术推广获得新的发展,种植品种多,覆盖面积广。

20世纪70年代,紫云英在我国发展到顶峰时期,其种植分布极为广泛。

南至广东韶关、广西桂林;北至河南信阳、江苏扬州、安徽滁县、陕西渭水;西至四川的凉山、雅安;东至福建、浙江、上海均有紫云英种植。

但主要以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种植面积最大[3]。

紫云英鲜草产量也不断得以提升,由最初的400 500kg,发展到1500kg左右[1],由于种植绿肥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当年的绿肥生产为我国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1.2 当前我国紫云英种植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种植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紫云英逐步被大麦、小麦、油菜及冬季蔬菜所替代种植,面积逐步减少,面积下降趋势极为明显。

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化学肥料的普及推广,其轻便、高效、省工等特点逐步被农户广为接受,这也使得绿肥及有机肥的种植和使用逐步减少,紫云英种植面积呈急剧下滑趋势。

特别是1997年开始,全国紫云英种植面积连续下降,2000年左右部分区域和省份紫云英种植逐步面临绝迹。

近几年,随着国家、省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紫云英在我国部分省份和地区逐步得以恢复种植,但当前紫云英种植面积甚小,省市地区之间发展良莠不齐,仍达不到国家及政府恢复发展紫云英绿肥的初衷。

2 发展紫云英生产意义重大
2.1 改良土壤结构 紫云英作为豆科绿肥作物,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是良性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的重要氮源。

连年种植紫云英能有效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同时还可激活土壤养分,加速活化,为作物提供更多的氮、磷有效养分。

发展紫云英种植已经成为当前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2.2 优质饲草来源 紫云英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可作为优质的牧草饲料。

据记载,用紫云英喂养一头10kg的断乳仔猪至75kg,可节约近40%的糠料和精料,同时还可提供1500kg猪粪尿[1]。

在当前条件下发展紫云英种植也是大力推进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3 有力促进粮食增产 水稻对紫云英绿肥的氮素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