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易错题培优(难)1.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的速率,如果超出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附近的物体随星球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密度为ρ、质量为M 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 ,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 .2T =B .2T =C .T =D .T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AB.当周期小到一定值时,压力为零,此时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2224m GMm RR Tπ= 解得:2T =① 故B 正确,A 错误; CD. 星球的质量343M ρV πρR ==代入①式可得:T =故C 正确,D 错误.2.在太阳系外发现的某恒星a 的质量为太阳系质量的0.3倍,该恒星的一颗行星b 的质量是地球的4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公转周期为10天.设该行星与地球均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且分别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 .行星b 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相同B .行星b 绕恒星a 运行的角速度大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角速度C .如果将物体从地球搬到行星b 上,其重力是在地球上重力的169D .行星b 与恒星a 【答案】BC 【解析】【分析】 【详解】A .当卫星绕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速度即为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由22Mm v G m R R= 得v =M 是行星的质量,R 是行星的半径,则得该行星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v v 行地:=故A 错误;B .行星b 绕恒星a 运行的周期小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根据2Tπω= 可知,行星b 绕恒星a 运行的角速度大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角速度,选项B 正确; C .由2GMg R=,则 22169M R g g M R =⨯=行地行地地行:则如果将物体从地球搬到行星b 上,其重力是在地球上重力的169,则C 正确; D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224Mm G m R R Tπ= 得:R = 则ab R R 日地则D 错误; 故选BC 。
3.中国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发射,预计2021年到达火星(火星与太阳的距离大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要一次性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步走。
现用h 表示探测器与火星表面的距离,a 表示探测器所受的火星引力产生的加速度,a 随h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a 1、a 2、h 0为已知,引力常量为G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火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小于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B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a 2C 1021a a a -D .火星的质量为22120212a a h G a a-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22Mm v G m r r= 知GMv r=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火星与太阳的距离大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所以火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小于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故A 正确; B .分析图象可知,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知2MmGma r= r 越小,加速度越大,当h =0时的加速度等于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大小为a 2,故B 正确;CD .当h =h 0时,根据120()MmGma R h =+ 22MmGma R = 得火星的半径1021a R a a =-火星的质量220h M G =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ABC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球场上,一小球自由下落触地后,小球上下运动过程做的是简谐振动B .用竖直轻弹簧连接的小球,在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上下运动过程做的是简谐振动C .在同一栋高楼,将一在底层走时准确的摆钟移至高层后,摆钟显示的时间变慢D .高速飞离地球的飞船中的宇航员认为地球上的时钟变快 E.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振动系统的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答案】BCE 【解析】 【分析】 【详解】A .球场上,一小球自由下落触地后,小球上下运动过程所受力为恒力,不满足F =-kx ,固做的是简谐振动,选项A 错误;B .用竖直轻弹簧连接的小球,在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上下运动过程满足F =-kx ,做的是简谐振动,选项B 正确; C.根据2T =在同一栋高楼,将一在底层走时准确的摆钟移至高层后,由于g 变小,则摆钟显示的时间变慢,选项C 正确;D.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可知,时间间隔的相对性t =船中的宇航员认为地球上的时钟变慢,选项D 错误;E .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振动系统的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选项E 正确。
故选BCE 。
5.宇宙中有两颗孤立的中子星,它们在相互的万有引力作用下间距保持不变,并沿半径不同的同心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双星间距为L ,质量分别为1m 和2m ,引力常量为G ,则( )A .双星中1m 的轨道半径2112m r L m m =+B.双星的运行周期()2122LT m Lm G m π=+C .1m 的线速度大小1112()Gv m L m m =+D .若周期为T ,则总质量231224L m m GTπ+=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A .设行星转动的角速度为ω,周期为T ,如图:对星球m 1,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212112m m Gm R Lω= 同理对星球m 2,有212222m m Gm R Lω= 两式相除得1221R m R m =(即轨道半径与质量成反比) 又因为12L R R =+所以得2112m R L m m =+1212m R L m m =+选项A 正确; B .由上式得到()121G m m L Lω+=因为2Tπω=,所以()122LT LG m mπ=+选项B错误;C.由2RvTπ=可得双星线速度为()()2112121212222mLR m m Gv mT L m mLLG m mπππ+===++()()1212211212222mLR m m Gv mT L m mLLG m mπππ+===++选项C错误;D.由前面()122LT LG m mπ=+得231224Lm mGTπ+=选项D正确。
故选AD。
6.我国探月探测器“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此飞行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探测器从地面发射后奔向月球,在P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Q为轨道Ⅱ上的近月点。
下列关于“嫦娥三号”的运动,正确的说法是()A.在轨道Ⅱ上经过P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速度B.在轨道Ⅱ上经过P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加速度C.发射速度一定大于7.9 km/sD.在轨道Ⅱ上从P到Q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增大【答案】ACD【解析】【分析】【详解】A.从轨道Ⅰ上的P点进入轨道Ⅱ需减速,使得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近心运动,所以轨道Ⅱ上经过P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速度,故A正确;B.在两个轨道上在P点所受的万有引力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在轨道Ⅱ上经过P的加速度等于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加速度,故B错误;C.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这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发射速度如果等于7.9km/s,卫星只能贴近地球表面飞行,要想发射到更高的轨道上,发射速度应大于7.9km/s,故C正确;D.在轨道Ⅱ上运动过程中,只受到月球的引力,从P到Q的过程中,引力做正功,动能越来越大,速率不断增大,故D正确。
故选ACD。
7.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处于地面附近的近地轨道上做圆周运动,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则有( )A.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B.b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C.c在4h内转过的圆心角是3πD.d的运动周期可能是30 h【答案】BCD【解析】【分析】【详解】A、a受到万有引力和地面支持力,由于支持力等于重力,与万有引力大小接近,所以向心加速度远小于重力加速度,选项A错误;B、由GMvr=知b的线速度最大,则在相同时间内b转过的弧长最长,选项B正确;C、c为同步卫星,周期T c=24 h,在4 h内转过的圆心角=42243ππ⨯=,选项C正确;D、由32rTGM=知d的周期最大,所以T d>T c=24 h,则d的周期可能是30 h,选项D正确.故选BCD8.米歇尔·麦耶和迪迪埃·奎洛兹因为发现了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一飞马座51b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图所示,飞马座51b 与恒星构成双星系统,绕共同的圆心O 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m 、2m 。
下列关于飞马座51b 与恒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轨道半径之比为12:m mB .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2:m mC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m mD .向心力大小之比为21:m m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D .双星系统属于同轴转动的模型,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两者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故两者向心力相同,选项D 错误;A .根据221122m r m r ωω=可得半径之比等于质量的反比,即1221r r m m =::选项A 错误;B .根据v r ω=可知线速度之比等于半径之比,即1221::v v m m =选项B 错误;C .根据a v ω=可得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1221:::a a v v m m ==选项C 正确。
故选C 。
9.科幻影片《流浪地球》中为了让地球逃离太阳系,人们在地球上建造特大功率发动机,使地球完成一系列变轨操作,其逃离过程可设想成如图所示,地球在椭圆轨道I 上运行到远日点P 变轨进入圆形轨道II ,在圆形轨道II 上运行一段时间后在P 点时再次加速变轨,从而最终摆脱太阳束缚。
对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在P 点通过向前喷气减速实现由轨道I 进入轨道IIB .若地球在I 、II 轨道上运行的周期分别为T 1、T 2,则T 1<T 2,C .地球在轨道I 正常运行时(不含变轨时刻)经过P 点的加速度比地球在轨道II 正常运行(不含变轨时刻)时经过P 点的加速度大D .地球在轨道I 上过O 点的速率比地球在轨道II 上过P 点的速率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地球沿轨道Ⅰ运动至P 点时,需向后喷气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Ⅱ,A 错误;B .设地球在Ⅰ、Ⅱ轨道上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1(半长轴)、r 2,由开普勒第三定律33r k T= 可知T 1<T 2B 正确;C .因为地球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P 点,地球的加速度都相同,C 错误;D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2GMm v m r r= 可得Gmv r=因此在O 点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于轨道II 上过P 的速度,而绕太阳匀速圆周运动的O 点需要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Ⅰ,因此可知地球在轨道Ⅰ上过O 点的速率比地球在轨道II 上过P 点的速率大,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