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材组材

选材组材

选材组材:中考作文如何选材组材
王延学
讲前综述:对于一篇作文而言,内容(材料)往往是第一位的,各地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都将“内容充实具体”列为重要条件。

作文的内容好,充实、具体,这是中考作文取得高分的先决条件之一。

内容空洞、虚假的文章,是绝对进不了一类卷的。

此外,有了鲜活、典型的作文材料,同学们还得想办法将其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同一大把散落在地上的珠子,你得找一条线将其串起来。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也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选材
无论是何种文体,对材料的选用都有三个基本原则:
其一,紧紧围绕中心。

选取能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舍弃不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这就像盖房子,建筑工人需要的是钢材、水泥、砖,而做衣服的材料、造糖的材料,即使再好,也是不能用的。

比如你要写一名助人为乐的同学,那就得搜集他如何助人的材料,至于他如何刻苦读书之类,就不宜作为文章材料了。

其二,选取典型的材料。

典型的材料,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能够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其三,选取新颖的材料。

选材时还应尽量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材料,避免老生常谈。

我们写作时不妨以时事入文,不妨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真正属于自己的材料。

在选取典型素材时,同学们应注意如下几点:
1.写记叙文一定要精选材料。

例如两个父亲同时给女儿送学费。

一个是直接乘车30里送钱给女儿;另一个是挑了一担谷子,夜里出发走了30里山路,天亮到了集市,然后卖掉谷子给女儿送钱。

这两个送钱的材料,给读者留下的感受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显然要选取后者作为作文素材。

2.记叙多件事,不少考生容易出现的误区是,仅仅从一个方面选材。

虽然记叙了多件事,可这“多件事”属于同类材料的简单相加,这样文章内容就会显得单薄,人物形象也会显得单薄。

就像是请客吃饭,如果桌上有十几盘菜,可全是同一种菜,那就会显得单调;相反,虽然桌上的菜并不是很多,但却各具特色,那么,比起一类的十几盘菜,它反而要显得丰富。

记叙多件事,道理与此相同。

3.写议论文时,选材要多考虑“名人效应”,要注意选择知名人物。

有些考生习惯于选择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相关事例,或者选择家庭中的事例作为论据,这种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转来转去选择出来的论据,由于时间、空间的影响范围太小,很难有说服力,文章也显得幼稚,不大气,缺乏意蕴。

身边的小事不是不可以做论据,关键要简洁、有内涵并具有针对性。

(二)组材
组织材料成文,涉及详略、线索、顺序等写作知识和技能。

写作时,为了突出中心,我们要清楚哪些事例应当详写,哪些事例可以略写或只作概括性交代。

为了使文章条理清晰,我们还要考虑好行文的顺序,从哪个角度入手,怎样收束全文,几个事例以什么为线索串连起来,还要
做好过渡,即几件事之间,应恰当使用过渡性语言。

考虑基本成熟,可以列出简明提纲,这样下笔时才会胸有成竹。

先说详略。

能够表现中心的材料往往不止一个两个,那些与中心关系最密切的材料,那些最有个性最为动人的材料,我们应该浓墨重彩地描写,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点”,而其余则可略写,甚至一笔带过,这叫点面结合。

2008年甘肃金昌市中考满分作文《有这样一种声音》歌颂母爱的伟大,详略安排很有特点:详写汶川大地震中的那位母亲,之后推而广之,写中外历史上名人的母亲,点面结合,显得很有感染力。

再说线索。

记事写人的文章,可用某人、某物、中心事件、某一句话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写景记游的文章,可以作者的游踪作为线索;抒情议论性文章,可以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或要表述的观点作为线索(脉络)。

最后说顺序。

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类。

讲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自然要用时间顺序;介绍某物的结构,应该注意空间顺序;阐释成因、论述观点,就得用逻辑顺序。

如2008年山东淄博市中考满分作文《真心相对其实很快乐》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描述了一则街头见闻,表现了一位中国老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亲切感人。

该文用的是顺叙。

写作时,为了避免平铺直叙,我们还可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倒叙、插叙等不同的记叙顺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