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向量课件

高一向量课件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 钱建英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几 何意义、平面向量数量积的5个重要性质。平面向量 数量积是本章最重要的内容,一是这部分知识本身 就十分重要,二是因为它应用广泛,在处理长度、 角度、垂直关系中,都离不开模的计算、夹角余弦 值的计算等,特别是在处理几何有关垂直的问题时, 显得更为简捷巧妙,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的最好 实例。
⒊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演示进行。
⒉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①理解两个向量夹角的定义; ②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几何意义; ③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 ④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
垂直的问题。 ⑵能力目标:
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出发,通过自主学习 的发展体验,获取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感受,培 养学生实事求是、探索研究的科学精神 。
则向量 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为

②已知△ABC中,AB a ,CA b ,当a b 0时,
ΔABC是什么三角形?
㈤ 小结:
⒈两个非零向量a和 b夹角的定义;
⒉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几何意义; ⒊实数的运算法则对向量数量积都满足吗?
㈥ 布置作业:
⒈设
a

2sin 24
,b
4cos 24
四、板书设计
多媒体画面
一、引入 二、概念 三、性质
课题 例1 例2
练习
五、教学设计说明
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课堂的关键,重点知识的传授要注重 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占有主动地位,从而较为深刻的获取 知识,并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的得出概括 性结论;
⒉四大部分的时间安排分别为3,24,15,3分钟;
⒉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 和 b ,它们的夹角为θ,我们把数量
a b cos 叫做 a 与 b 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 a b
即 a b a b cos
注:①与中的乘号“ ”一定要写,不能用“×”来替 代。
②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的数量积为零。 ③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
三、教学过程: ㈠ 引入:
如图为物理中物体在力F下产生位移S。
F θ
S
则可得力F 所做的功W= F S cos
㈡新课: ⒈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的定义: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和 b,作 OA a , OB b ,则∠AOB=θ
(00≤θ≤1800)叫做向量 与a 的b夹角
注意:a与 b 的起点必须在一起
⑴练习:已知 a 4 , b 3,它们的夹角为1200,求 a b
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⒈功有正功、负功之分,取决于什么?
F
θ S
θ F
S
⒉ F cos , S cos 分别表示什么?
3、投影的定义
b cos 叫做向量 b在 a方向上的投影
OC= b cos
4、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向量 a 的模乘以 b 向量在 a方向上的投影,等于
a 与 b 的数量积
5、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性质⒈定义应用 性质⒉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等价条件是什么? 性质⒊两个非零向量共线可得出什么?
特别两个非零向量相同时又能得到什么? 性质⒋数量积公式逆用可得出什么? 性质⒌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
㈢例题选讲:
,a与b
的夹角为 ,求 a
12
b
的值。
⒉已知 p 4 , q 3 ,p q 6 2 ,则 p与 q的夹角
θ=

⒊在ΔABC中,已知 AB AC ⒋已知 a 8,e为单位向量,当它们的夹角为3 时,
a在 e方向上的投影为

⒊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几何意义
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几何意义的理 解。两向量的数量积是两向量之间的一种乘法, 是中学代数中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新的乘法,与数 的乘法是有区别的,这就给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带来了一些困难。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 学原则,有计划的逐步展示知识产生过程,让 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步深化,教师在讲解 过程中始终起着诱导点拨、纠偏示范的作用。 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感受到自己 主动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动 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⒈已知a 4 , b 3 ,当
①a ∥b ;②a ⊥b ;③a 与b 夹角为600时,
分别求a 与b 的数量积。
例⒉已知正△ABC边长为1,
①求AC AB 的值; ②求 CA AB 的值;
③求BC (CA AB)的值; ④求(AB AC) CA的值;
㈣ 练习;
⑴已知 a b 12,a 4 , b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