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数学及计算科学学院数学类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数学及计算科学学院数学类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全面发展,具有坚实数学或统计理论基础及计算能力,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本科毕业生。

为全国重点高校输送高素质的研究生生源。

培养今后能从事数学基础研究和教学的后备军。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志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或统计科学的思想方法。

3.了解数学、计算科学与统计学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具有应用数学、计算科学或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专业教学的能力。

4.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一定的软件
设计能力。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索引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或教学研究能力。

6.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胜任将来负担的工作。

三、授予学位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五、专业核心课程: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概率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
变函数、泛函分析、代数学、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

六、专业特色课程:
国家及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
校级重点课程:几何与代数、概率论
校级精品课程:偏微分方程、现代常微分方程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见附表一)
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见下文)
附件表一:
12013级《大学英语》课程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按12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

2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3包括技能18天,理论36学时。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B类为应用性较强课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说明:学生可跨类选修专业限选课中的A类和B类课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要求:掌握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当代信息技术所需的专业基础,具有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学院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要求如下:
(1)学院要求辅修专业的学生须在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课程中选修不低于25学分。

(2)凡跨学科(理科)门类修第二专业并取得毕业资格,且符合两个专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和要求,可取得双学士学位资格。

学院要求修读双学位的学生必须修满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不低于75学分(包含毕业论文6学分)。

(3)凡在同一学科(理科)门类中,跨一级学科修第二专业的,修满两个专业要求的学分数,可取得两个专业的毕业资格。

学院要求选修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不低于50学分(包含毕业论文6学分)。

(4)主辅修专业所修的课程相同,其学分不重复计算,以<中山大学本科生手册>第三十条为准。

(5)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培养方案参照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修满相应要求学分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