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放化疗要点
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将在今年更新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指南,同时还将新发布肾癌、头颈肿瘤、甲状腺癌、肉瘤、胰腺癌、肝癌、血液肿瘤、食管癌等八个指南。
一、CSCO食管癌指南将强调同步放化疗对于潜在可切除的食管癌、食管癌术后、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作用。
1. 潜在可手术食管癌术前同步放化疗
从2003年(9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了1116个患者)至2018年(31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了5496个患者)的8个荟萃分析证实: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手术、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相比,明显提高了总生存,明显提高了R0切除率,明显提高局部区域控制率,并且没有明显增加围手术期的死亡风险。
对2007年和2011年发表在Langcet oncology上的研究证实:不论腺癌还是鳞癌,潜在可手术的食管癌进行术前同步放化疗患者均有生存获益。
此外,同步放化疗优于序贯放化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降低术前肿瘤分期。
2. 术后的放射治疗
多个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包括国内研究)证实:术后放疗能提高食管癌Ⅲ期患者(T3N1M0、T4N0-1M0)OS;术后放疗提高N+患者OS,
术后同步放化疗能够提高Ⅲ期患者的OS。
术后放疗为预后良好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3. 局部晚期的根治性同步放化疗
国内外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已证实: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比序贯放化疗明显提高OS,降低局部复发率;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有所增加,尚可耐受;
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正在研究之中。
自2013年至2017年的几项临床试验研究了同步放化疗+C225的治疗疗效和毒副反应,其中,对比同步放化疗+C225与同步放化疗的研究SCOPE-1和RTOG0436获得了阴性结果。
而我国正在进行的同步放化疗联合厄洛替尼的研究发现,同步放化疗(ENI--选择性淋巴结照射)联合厄洛替尼,2年OS为57.8%,与单纯同步放化疗、同步放化疗(CFI)、同步放化疗(CFI)+厄洛替尼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二、放射治疗10个要点
食管癌放射治疗需要注意什么,此次指南提出以下几项。
1. 放疗前完善辅助检查,评估一般状况;
2. 能够手术的患者,术后是否接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根据手术后的病理分期来决定;
3. 术前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标准,同步放化疗结束后,再进行二次评估决定是否进行根治性手术;
4. 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首选同步放化疗,其次推荐序贯放
化疗,同步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5. 化疗后的序贯放疗,是否可以联合化疗,需要多学科综合评估;
6. 照射野的设计需多方面考虑,受累野或选择性淋巴结照射目前仍存在争议;
7. 关于放疗剂量:术前放疗剂量,DT40-50GY;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剂量,DT50-60GY;根治性单纯放疗剂量,DT60-70GY;姑息性放疗剂量,DT40-50GY;
8. 同步放化疗的常用药物为5-氟尿嘧啶、铂类、紫杉类,每周或3周方案;
9. 放疗可作为缓解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有效手段;
10. 放疗建议使用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的精确放疗技术。
三、研究证实靶向药效果喜人
19世纪60年代,自5-氟尿嘧啶问世以来,5-氟尿嘧啶、顺铂、吉西他滨、紫杉类、伊利替康、奥沙利铂先后用于食管癌的治疗和研究中。
食管癌的内科治疗由姑息化疗开始,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的作用逐渐被验证,再到目前分子靶向治疗的崭露头角,食管癌的内科治疗发展史与实体瘤的治疗发展史基本一致。
目前认为,食管癌的药物治疗疗效并不差于其它实体瘤,转移性食管癌新药联合一线化疗有效率达40%-60%。
化疗方案为以顺铂、5-氟尿嘧啶、紫杉类、伊利替康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初步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可能成为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新手段。
KYNOTE-028研究
(MK-3475,是Pembrolizumab用于晚期食管癌患者的Ⅰb期研究)
患者的入组标准为:食管鳞癌或腺癌或胃食管癌,经标准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标准治疗的患者,ECOG PS为0或1分,可测量病灶≥1个,PD-L1阳性,无自身免疫性疾病:
Pembrolizumab的使用量为:10mg/kg,每2周1次;疗效评价方法:前6个月,每8周评价1次疗效,随后每12周1次,采用RESIST V1.1标准。
主要研究终点为:ORR(客观缓解率=CR+PR);次要终点为:PFS、OS、反应持续时间,安全性;其它:治疗有效者(CR+PR+SD),持续治疗24个月,或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治疗无效(PD)者或不能耐受者停药。
结果显示:23例入组患者,ORR:30%(CR:0,PR:30%),SD:9%,PD:56%。
其中,29%(5/17)的鳞癌患者获得客观缓解,40%(2/5)的腺癌患者获得客观缓解。
一项开放、多中心的Nivolumab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Ⅱ期研究
患者的入组标准为:晚期食管鳞癌、腺鳞癌,经氟尿嘧啶类、铂类、紫杉类治疗失败或不可耐受的患者,ECOG PS为0或1分,可测量病灶≥1个。
Nivolumab的使用量为:3mg/kg,每2周1次。
疗效评价方法:第1年,每6周1次,以后每12周1次,采用RESIST V1.1标准。
主要研究终点为:ORR;次要研究终点为:PFS,OS,DCR,免疫相关ORR,免疫相关PFS,安全性;其它:治疗有效者(CR+PR+SD),使用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治疗无效(PD)者或不能耐受者停药。
结果显示:研究者评估:64例入组患者,CR:3%(2例患者),PR:19%(12例患者),SD:31%(20例患者),PD:45%(29例患者),不可评估;2%(1例患者),客观缓解率:22%,疾病控制率:53%,中位PFS为2.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