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2 夏商周

中国古代史2 夏商周

A、黄帝 B、尧 C、禹 D、舜
4、“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标志是出现了 (D)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5、中国的农业文明居世界前列,下列哪个地方 的原始居民最早可以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C ) (2009中考题)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6、有人问小明姓什么,他回答说:“我的姓同 中国第一个王朝名称一样。”请问他姓什么 ( A )(2009中考题)
知识点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东迁到洛 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奴隶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点: 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
具体表现: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 各国推行变法(新旧制度更替);
(含义、意义)
意义:甲骨文盛行于公元
前①我16国世甲有纪骨文~字前文可1已1考世具的纪历史 (从备商商“朝朝开六)始书,;其”②记真(录实象内反映容 真了形商实、代反的会映社意了会商、风代貌指的(事政社、治会、 风况经 一 甲假 声 法济 种骨貌)借 ) 则情 比文(。况 较是、 的 。政甲中) 成转汉治骨熟国。、文注字的汉③经是文字甲、构济中字的骨形造情国前文;身是④汉。
2、军事上:奖励军功; ➢3评、价政:治商上鞅:变建法立比县其制他;各编国制改户革口更加全面、 彻底。
封建社会阶级关系
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奴隶主 奴隶、平民
封建地主 农民
租种土地
封建社会形成
儒家
孟子 荀子
老子
道家
墨家
墨子
庄子
孙膑
兵家
孙武
法家
韩非子
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代表作
措施
成效

魏文侯
李悝变法,发展 经济,改革军事
成为战国前期最 强大的国家

楚悼王
吴起变法,加强Leabharlann 中央集权国力一度强盛赵 武灵王 学习胡服骑射
军力强大
韩 韩昭侯 申不害改革 取得一定成效
战齐国时各齐威国王为什么邹忌要改变革法?(成变为法较目强家大的的)国
燕 增燕昭强王实力乐、毅改称革霸天下国。家强盛
秦 秦孝公
例如:一言九鼎、鼎力相助、大名鼎鼎、 三足鼎立、问鼎中原。
知识点拨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 灭“商”建“周”,定都镐京。
周朝的分封制
1、分封制是以 宗法制 为基础的。 2、以 血缘关系 为主要依据
天子 3、古代人们如何 体现等级制度?
诸侯
制礼作乐
卿大夫
士 4、分封制的 核心是什么?
平民 嫡长子继承制
1、今天的人类已经学会了运用多种能源,北京 人最早学会利用的一种能源是( C )
A、太阳能 B、风能 C、天然火 D、人工火
2、2005年,台湾国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大陆拜祭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去的地方是( C )
A、大禹陵 B、秦始皇陵 C、黄帝陵 D、中山陵
3、俗话说:“洪水无情”。我国古代为了治理 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物是( C )
字的前身。
商朝最著名的最大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青 铜礼器,通高133 厘米,口长116厘 米、宽79厘米,重 875公斤。1939年 殷墟武官北地大墓 出土。中国历史博 物馆收藏。
汉语与鼎
鼎在青铜文化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对中国文化也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 语言词汇。
你们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政治思想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政
“克己复礼”
儒家 孟子 战国 《孟子》 以德治国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兼爱”非攻”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顺应自然
道家 庄子 战国 《庄子》 无为而治
法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中央集权
孔丘,春秋时期,鲁国人; 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政治思想: ①主张“仁”——儒家学说的中心;
✓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用, ✓ 社会生产水平提高(推动社会变革);
✓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战国七雄称霸的目的:
灭掉各国,自己统一天下。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作用
1.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国家 国王
(“仁”的含义:“仁”即爱人,统治者关心爱 护百姓;“克己复礼”,强调个人修养。)
②提倡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2、教育思想: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 (兴办私学)
3、文化上的贡献:编辑整理《诗经》、《尚书》、 《春秋》;其言论学说被其弟子收编成《论语》。
创始人:孔子,春秋时期; 发展人物:孟子,战国时期
奴隶
------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礼乐制度:规范贵族的身份 和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 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身份,贵贱 长幼有明显差别。 核心是“礼” 的制度,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 “死”(避讳)
天子 大夫
崩、驾崩 诸侯

文士
薨 不禄
初三历史与社会第一阶段历史知识复习课件: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2、孔子和儒学; 3、商鞅变法的意义;
A、夏 B、商 C、周 D、唐
7、2008年奥运会期间,游客可以在北京地区考 察到下列哪一个古人类遗址(B )(2008中考题)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大国之间展开 争霸战争,最先称霸的是( A )(2008中考题)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祖先,黄帝是 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人文初祖”。
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禹的传 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末期社会的情况。
禅让制
甲骨文
古老 发 形成 发 构造 书写材料
文字 源 时间 明 特点


“刻成其物” 中国商朝人
商朝
黄河流域(殷墟)
甲骨文
刻在龟甲、 兽骨上。
甲骨文
商鞅变法
成为战国后期实 力最强的国家
(时间、目的、内容、评价、意义、启示)
• 商鞅变法的时间: 战国时期 •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商鞅变法的意义和评价。
➢意义:秦国国力增强,从此强盛起来,成 为1、战经国济中上后:期废实除力土最地强国的有国制家,,承为认后土来地秦私国 结有束,分允裂许、土统地一买天卖下;奠奖定励了农基耕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