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学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教师用书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苏教版学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教师用书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经过许多词人艺术上的探索、实践,特别是苏轼的特殊艺术贡献,北宋后期的词作蔚为大观。

填词的艺术技巧愈益成熟,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使填词创作达到宋词的高峰。

由于北宋后期文人比较注重个人感受,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所以大开大阖的慢词就大行其道,而且有些词人自创曲调,抒发独特的感情。

在这一阶段,北宋词坛已经是名家迭出,如黄庭坚、晏幾道、秦观、贺铸、晁补之、周邦彦等,这一批被称为元祐词人的作家群,均“各尽其力,自成一家”(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黄、晁二人师法苏轼而自成面目;秦观学柳永而又自辟新境;贺铸从唐诗中吸取养料,豪侠之气与绮丽柔情融为一体;周邦彦在音律、句法和章法上建立起严整的艺术规范,而另开一派。

在他们的努力下,名篇荟萃,尤其是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使填词创作达到了宋词的高峰。

本专题所选的都是北宋后期的词作,共六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在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富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在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是晏幾道与一个相熟的女子久别重逢之作。

词人与这个女子很熟悉,而且有爱怜之情,离别之后,时常思念,哪知道现在忽然不期重逢,又惊又喜,所以作了这首词。

《清平乐(春归何处)》一词是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作者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

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

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

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

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

《踏莎行(雾失楼台)》一词是作者贬谪郴州时在旅店所写。

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

此词艺术上最佳处在于虚实相生,互为生发。

上片以虚带实,下片化实为虚,以上下两结饮誉词坛。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一词的主旨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作者寄怀其所眷恋的一位女子之作,有人认为是借美人香草之辞抒发其所志不遂、孤寂自守、追求理想的远慕遐思。

本词结句一向受人喜爱,历代传为佳句,贺铸也因此词而得名“贺梅子”。

《苏幕遮(燎沉香)》一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

词之上片描写盛夏晨景,下片抒思乡之情。

全词天然真美,不事雕饰,别具风韵,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北宋后期词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手法。

2.能够鉴赏每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3.能够鉴赏词作的语言,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1.《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幾道素以“工于言情”为人称道。

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渲染人物的内心情感,有欢聚时的缠绵,有离别时的愁怨,有追寻往昔时的惆怅,有面对现实的哀婉。

学习时,可就表现情感基调的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作品情真意切的特点;再想象作品描绘的三个深情款款的画面,体会词作精工婉妙的艺术特色。

2.《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这首词情思委婉缠绵,词句清空如话,而其妙处更在于能用声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种迷离惝恍的梦境,有情文相生之妙。

学习时,可反复诵读全词,探讨词的韵律之美和精巧的构思。

3.《清平乐(春归何处)》这首词是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

学习时,可通过诵读来体会词人的心境;也可结合其他惜春题材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以探究词作的风格和特点。

4.《踏莎行(雾失楼台)》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下片以抒情为主,情中带景。

学习时,可从情景的映带、寓意的巧妙等角度的鉴赏入手,可对词中的精彩句子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评点。

词作在用韵上也富有特色,可通过诵读加以体会其对表现沉郁凄婉之情所起的辅助作用。

5.《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这首词写与一女子邂逅相逢而引起的种种思绪。

学习时,可在了解贺铸生平的基础上,深入体会,理解“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质上抒发悒悒不得志的‘闲愁’”见解。

还可列举诗词中写愁的名句,了解贺铸抒写愁思的创造性。

6.《苏幕遮(燎沉香)》这首词不仅体物工巧,而且情景交融,具有清丽而幽远的抒情境界。

学习时,可通过诵读,思考词人是如何抓住荷花作文章,不但穷极荷之神理,而且因此物引发自己胸中纯真浓烈的思乡之情的。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错误!小令词帝——晏幾道晏幾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曾任太常寺太祝。

熙宁七年(1074),因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革,受株连下狱。

元丰五年(1082),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

著作有《小山词》。

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以小令见长,工于言情,语言清新,曲折轻婉。

他是北宋中后期少有的以专写小令取得杰出成就的大词人。

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错误!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歌女小的怀念之情。

据他在《小山词·自跋》里说“沈廉叔、陈君龙家有莲、鸿、、云”几个歌女,晏每填一词就交给她们演唱,晏与陈、沈“持酒听之,为一笑乐”,晏幾道写的词就是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人间”,可见晏跟这些歌女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首词是晏幾道的代表作,体现了他深婉沉着的风格,是他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他婉约词中的绝唱。

错误!这首词为追忆小而作,抒写了对歌女的相悦、相思之情,且通过与歌女的聚散无常,含蓄地表现了欢情易逝、人事多迁的怅惘。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错误!。

去年/春恨/却来/错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错误!。

琵琶/弦上/说/相错误!。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词。

【提示】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所作。

词的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

全词在怀人的同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读时要用缓慢的语调,读出词人的孤寂之感。

1.本词全篇由远及近,层层翻转,并描绘了三幅画面,请借助时间词概括这些画面,并分析作者是如何串联画面的。

【答案】【答案】“楼台高锁”,是从外面看;“帘幕低垂”,是就里面说;也是同一个地方的互文。

这两句描绘出今日冷清的环境和词人孤独的心情。

3.古之评论者认为晏幾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的“落花”二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你是如何认为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灵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有着至情至性的词人,怎能不黯然神伤?(2)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于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

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

“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4.《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一词的上片词人是怎样将“春愁”写得缠绵深婉的?【答案】(1)因怀念之深而以酒醉销愁,酒醉而有相见的美梦,梦虽美丽但却短暂,酒醒梦断后,楼台高锁,帘幕低垂,愈加孤寂。

(2)“去年”“却来”,显见春恨非一朝一夕,而是由来已久,点出春恨之深长难消。

(3)“落花”“微雨”,春芳已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4)无情的春燕尚且能够双宿双飞,而有情之人却只能落花微雨之中独立,以物衬人,孤寂伤感之情深化。

5.有评论者认为,“记得小初见”一句,是全词的关键,你是如何认为的?本词中特意标出“初见”二字有何用意?【答案】“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缘由,所以是全词的关键。

本词中特意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因为许多事情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被淡忘,而相识时的第一印象却是永志不忘。

梦后酒醒,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依然是小初见时的情景。

6.结尾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是如何表现词人的思念之情的?【答案】词人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

彩云,借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亦暗示小悲惨的境遇。

结尾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

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

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错误!这首词是写晏幾道与一个相熟的女子久别重逢的故事。

这个女子可能是晏幾道自撰《小山词序》中所提到的朋友沈廉叔、陈君龙家的歌女莲、鸿、、云诸人中的一个。

晏幾道经常在这两位朋友家中饮酒听歌,与这个女子是很熟的,而且有相当的爱惜之情,离别之后,时常思念,哪知道现在不期而遇,又惊又喜,所以写了这首词。

错误!这首词以相逢抒写别离之恨。

上片追忆当年欢宴,轻歌曼舞,通宵达旦。

下片先写别后相忆,接着写今宵重逢。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彩袖/殷勤/捧/玉错误!。

当年/拚却/醉颜/错误!。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错误!。

从/别后,忆/相错误!。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钅工/照,犹恐/相逢/是/梦错误!。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这是一首久别重逢之作。

上片追忆当年相聚时欢乐的情景。

当年初次相见,良宵华筵,歌女殷勤劝酒,自己拼命痛饮,歌女在杨柳围绕的高楼中翩翩起舞,在摇动绘有桃花的团扇时缓缓而歌,直到月落风定,真是豪情欢畅,逸兴遄飞。

下片写今日重逢时惊喜的心情。

别后相思朝思暮想,相聚共饮却只是在梦中。

现在真的相遇了,反倒疑是梦中,真是情思委婉缠绵。

全词笔致曲折回环,当年一夕相见的倾心,别后梦中相逢的飘忽,今宵意外重逢的恍惚,由乐转悲,又由悲转乐,以虚为实,以真为幻,于低回往复中婉曲尽意。

读时要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1.通读该词,梳理出词中起伏的情感脉络。

【答案】按照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词作叙写了情事“初盟——别离——重逢”的发展过程,其间隐伏着“欢乐——愁苦——欢喜”的情感之线。

2.这首词声色并茂,虚实相间,营造了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

试结合词作来分析这一特点。

场景虚实声色上阕当年初欢__1__彩袖、玉钟、醉颜红,桃花扇色彩绚丽,恍然如梦下阕久别苦思__2__“从”“同”“恐”“中”等字均为“ong”韵,读来惝恍迷离,似梦非梦,音节和谐,感染力强重逢惊喜__3__小结悲喜错杂虚实相间声色并茂【答案】场景虚实声色上阕当年初欢当年之欢是实,今日回望是虚彩袖、玉钟、醉颜红,桃花扇色彩绚丽,恍然如梦下阕久别苦思梦中相逢是虚,久别苦思是实“从”“同”“恐”“中”等字均为“ong”韵,读来惝恍迷离,似梦非梦,音节和谐,感染力强重逢惊喜今日相逢是实,反疑梦中是虚小结悲喜错杂虚实相间声色并茂【答案】这三句写别后相思,以梦出之,是古诗词常用手法,本身没有什么新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