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特殊侵权行为

第六章特殊侵权行为


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 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 责任。
新旧法对比:
《民法通则》第43条规定:“企业法人对它的法 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 事责任。”
《民法通则意见》第58条规定:“企业法人的法 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名义从事的 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法人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节 用人单位责任
甲与乙约定,甲作为乙向某银行贷款30万元的 担保人,而乙将某信用社的一张定期32万元 的存单质押给甲,若乙到期不能清偿银行贷款, 则存单归甲。后乙到期不能偿还银行贷款,甲 拿着存单到信用社取款,但信用社拒绝兑付。 原来,乙用以质押的存单,乃是乙与信用社工 作人员丙串通,为欺诈甲伪造的假存单。经验 证,涉案存单上的格式及单位印章都是真实的, 可以产生对外的约束力。甲要求某信用社承担 责任。
二、沿革
罗马法:区分私犯与准私犯,准私犯包括承审官审错案、 悬挂物的物主责任、饲养人责任、奴隶主责任
法国法:任何人不仅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损害,而且对 应由其负责的他人的行为或在其管理下的物件所造成 的损害,均应负赔偿责任。
德国法:德国民法,只规定了推定过错,无过失的危险 责任是以特别法的形式发展 。
注意: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的行为负责与对其 工作人员的行为负责的根据是不同的,前者是 为自己行为负责,后者是替代责任。
一、归责原则
无过错责任
二、构成要件
(一)行为主体是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
(二)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有执行工作任务的行为
对执行职务的判断:
1、主观说 用人单位的主观还是工作人员的主观? 2、客观说客观说以行为之外观为标准,与执行职务有
(三)雇员的行为已符合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 要件
三、 雇员的侵权责任与雇主责任的关系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9条规定:“雇员因 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 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 以向雇员追偿。”
四、雇员自身遭受损害的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35条后段规定:“提供劳务 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 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侵权责任法》,该法第35条前段规定:“个 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 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 任。”
注意:既包括 有偿用工,也包括无偿用工。
合并了被帮工人责任。
旧法对比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9条:“雇员在从事 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 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 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 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侵权责任法》第32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 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 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 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 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 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 由监护人赔偿。”
新旧法对比:
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 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 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 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 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 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 外。”
2、监护人不明确时,由顺序在前的有监护能 力的人承担责任(《民法通则意见》第159 条)。
3、侵权行为发生时行为人不满十八周岁,但 在诉讼时已满十八周岁的,如行为人有经济能 力的,应当由行为人自己承担民事责任,如行 为人没有经济能力的,应当由原监护人承担民 事责任(《民法通则意见》第161条
4、监护人的监护责任与教育机构的管理责任的 竞合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 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 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 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 权向销售者追偿。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 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 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违法侵权的责任 (第121条);
产品责任(第122条); 高度危险作业侵权的责任(第123条); 污染环境侵权的责任(第124条); 未设置施工安全标志致人损害的责任(第125条); 建筑物、其他设施及搁置物和悬挂物致人损害的责任
(第126条)(推定过错);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第127条
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特殊侵权责任 有:
监护人责任(第32条)、单位责任(第34 条)、雇主责任(第35条)、产品责任(第 41条—第47条)、环境污染责任(第65条— 68条)、高度危险责任(第69条—第77条)、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第78条—84条)、物件 损害责任(第85条—第91条)。
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 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第四十四条因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过错 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产品的生 产者、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四十五条因产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 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 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同一外观的行为,不管单位与其工作人员的意思如何, 均属于执行职务。
(三)工作人员的执行职务行为致人损害
(四)须工作人员的行为具有可归责性
三、劳务派遣
《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2款规定:“劳务派遣 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 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 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 的补充责任。”
第四十二条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 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 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十三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被侵 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 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 权向生产者追偿。
一、归责原则 无过错责任 二、构成要件 (一)个人用工关系的存在
– 形式的关系:存在雇佣关系 – 实质的关系:在使用人与被使用人之间有选任监督
关系。 注意:个人用工关系与承揽关系的区别何在?
从以下方面区分两者:①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 控制、支配和从属关系;
②是继续性提供劳务,还是提供劳动成果;
例1:甲五岁,在幼儿园期间,手夹到了教室门 缝中,因而受伤,谁应负责?
例2:若甲拾到一块砖头,将其随意扔了出去, 恰好扔在另一个小朋友的眼睛上,导致损害谁应 负责?
例3:若乙是被混入幼儿园的乙为报复社会而砍 伤,谁应负责?
《侵权责任法》第38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 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 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 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 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39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 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 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 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40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 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 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 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 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 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2条规定:“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因职务行为或者授权行 为发生的诉讼,该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当事人。”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8条规定:“法人或其 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 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依照民法通则第121条 的规定,由该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
一、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
无过错责任还是推定过错责任?
二、监护人责任的构成要件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给他人造 成损害
注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应当 是违法行为,在不考虑他们的责任能力之外,他们是应 当对此种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的
2、存在监护关系
三、委托监护
《民法通则意见》第22条规定:“监护人可以 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因被监护 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 护人承担责任,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 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
四、特殊规定
1、在父母离婚的情况下,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 权益的,同该子女共同生活一方应当承担民事 责任,如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有困难的,可 以责令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担责 任(《民法通则意见》第158条)
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 人身损害的, 产品制造 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产品质量法:第41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
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 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新消法第四十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 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 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 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 他销售者追偿
③是定期支付劳动报酬还是一次性结算劳动报 酬;
④由谁提供劳动设备或劳动工具。
(二)从事劳务的行为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九条第2款规定: “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 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 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表现形式 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 认定为 ‘从事雇佣活动’”。
第四十六条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 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采取警示、召回等补 救措施。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 力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