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的语用特征及功能
【摘要】: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各种社会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文章探讨了委婉语的特征和语用功能,展示了委婉语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委婉语; 社会因素; 语用因素; 语用功能; 交际过程
一、委婉语的形成与发展
委婉语是与所有时代相联系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委婉表达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同一历史时期,委婉语的应用受到使用者和语境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特征。
委婉语在古代的时候就产生了。
而到十八世纪委婉语的运用出现了高峰。
随着中产阶级的数量急剧增加,委婉语也大量出现并且加速得到加速发展。
委婉语随社会而变化,也有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
不少英语委婉语经人们的长期使用,成为了固定表达,并且成为了英语词汇,被人们广泛使用,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交流的语言。
二、英语委婉语的特征
1. 含蓄性
委婉语的最大特征就是含蓄性。
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故意用一些礼貌用语或一些缓和的语气词,或以曲折,隐晦,回避,淡化的方式成功的实现交际目的。
如:Don’t you think it is better to have a rest now?这句话体现出礼貌暗示的特点。
2. 习惯性
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语言心理习惯,语言使用的倾向要受语境的制约,而且这种倾向在具体的语境中还会有所改变。
任何语言的心理习惯都是人们对他周围的社会文化认知的结果,并形成一定的规律。
虽然委婉语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但熟悉英语的人很容易就听出言下之意,而且能被大众接受。
不少英语委婉语经人们的长期使用,成为了固定表达,并且成为了英语词汇。
而且随着使用的广泛和普遍,这些表达方式越来越体现出口语化的特点。
3. 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委婉语。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沉淀各异,委婉语也必然也存在相当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英语中的委婉语也体现出它特有的民族性特征。
比如在西方人的眼里,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一切与私生活有关
的问题,如年龄、体重、婚姻、贫富等都蒙上了委婉,间接的表达方式。
英美两国是科技和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贫富极其悬殊的国家。
因此”Poor”在英语中是一个大家避而不谈的字眼,它意味着生活困苦,也表示社会地位低下。
在交际过程中,穷人用”out of pocket,in reduced circumstances”代替”no money”或说的更委婉”in difficulties”。
三、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1. 避讳功能
委婉语的产生源于语言禁忌。
疾病与死亡为人之大忌,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十分忌讳疾病与死亡,所以在交际时都尽量回避这些字眼。
禁忌语可以不用,于是为了表达相同的意思,人们用大量的委婉语来代替禁忌语。
比如对死的说法就有很多,pass away(逝世),be no more(不在了),in heaven(在天堂),with God(和上帝在一起)等。
人们对某些疾病也给予了特殊的称谓,如把cancer(癌)称为the Big C或long illness,把mad(疯了)叫做mental problem,把constipation(便秘)为irregularity等。
2. 礼仪功能
礼仪功能是委婉语的主要语用功能之一。
委婉语的礼仪功能掩盖了羞于启齿的令人难看的事实,避免交际中的的尴尬和唐突现象。
人们在相互交流中常采用委婉含蓄的方式来避免直接谈论某些客观的不雅的事物或现象。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常本着以礼相待的原则用委婉语取悦对方,避免冒犯和非礼,尽量讲不伤害别人的话。
人们通常都采取曲折、委婉、含蓄的说法来表达,让交谈双方能从心理上淡化甚至消除某些不愉快。
于是相应的委婉语就应运而生了。
西方人不喜欢说old(老),因为它和”弱”(weak),于是常用”senior citizens”指老年人。
再如在西方公共场所,我们经常发现”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 here.”之类的语句,这相对于“No Smoking”这样的警示更有亲和力,更能让大众接受。
说某女子长的胖,不说she is fat,而是说she is full figured(plump,chubby)丰满的。
当教师谈到学习差的学生(below average student)时,他们不用”she/he is poor in her/his studies”,而用”she/he is working at her/his own level(她/他在根据自己的水平学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伤害学生本人及家长的自尊心。
3. 欺骗功能
欺骗功能也可以称之为掩饰功能。
委婉语的使用常常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它将丑陋藏匿于美好中,掩盖了事实的真相,使人们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
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特别是军事领域,使用大量委婉语以掩盖事情真相。
委婉语也是很多政治家和外交家善用的手段,以此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例如:2003年美国人在对伊拉克的战争中,为了掩盖其暴行,把大规模的空中狂轰滥炸说成是“action of decapitation”(斩首行动)。
把一次不合法又不人道的侵略战争堂而皇之地冠以”liberation”(解放),而”Iraqi Freedom”却成为这次美英联军对伊行动的代号。
对越南平民的杀戮则称为wasting the enemy(消耗敌人),air strike(空中打击)
则说成air option(制空选择)。
这些都是委婉语欺骗性淋漓尽致地体现的特例。
4. 劝诱功能
有时,使用委婉进行掩饰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陈辞更具说服力。
这就是委婉语另一种特殊交际功能--劝诱功能。
在广告或促销活动中这种功能体现得非常充分。
随着人们消费行为越来越理性化,而商品也越来越同质化,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劝说消费者改变思想,促使他们购买某种商品或接受某种服务,就要在宣传语言上应用具有说服力和诱惑力的词汇,唤起消费者各种愉快的联想。
在美国,女士在购买连裤袜(pantyhose)时,常遇到Queen Size这个标志,这正是根据King Size(特大号)的含义模仿而来的。
Queen Size其实就是fat的委婉说法。
有些西方航空公司的机舱等级,本是一等舱(first class),改称豪华舱(deluxe class或premium class);本是二等舱(second class),却改称一等舱;三等舱也被改名为商务舱(business class)或旅游舱(tourist class)。
四、结论
委婉语的产生和使用并非偶然,而是出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委婉语背后所蕴涵的深层文化内涵,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不仅可以提高修辞素养,还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如得体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开阔文化视野,增强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2] 成令瑾, 袁浩. 英语说话艺术和写作技巧[M].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6.
[3]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4] 刘纯豹. 英语委婉语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5] 张宇平, 姜艳苹. 委婉语.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