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号与系统教案

信号与系统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辨别,强调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的独立。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先列举部分系统,导入LTI系统,然后列举习题,让学生判别LTI系统。
板书与PPT演示相结合介绍其系统的描述方法和数学模型。
课堂练习、作业:
课后小结:
此部分内容稍易,大多数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思路清晰,理解较为容易。
通过评定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应如何运用算子方程表示系统。
课堂练习、作业:
7.1 (1)
课后小结:
该部分内容讲解学生较容易吸收,讲解效果良好。
第7次课2学时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
6零输入响应的求法
7零状态响应的求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零输入响应的概念与求法
掌握零状态响应的概念与求法
教学重点、难点:
几个概念的引入,冲激相应h(t)的求解。
第8次课2学时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
8响应的分解形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响应的常见分解形式,掌握系统全响应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系全响应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以习题为引入,介绍响应的常见分解形式,重点介绍系统全响应的计算方法,其分为零输入与零状态响应,通过典型实例进一步巩固知识,并通过布置、评定练习来了解并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4次课2学时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
第2章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奇异信号
2信号的分解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奇异信号描述的各种方法,以及各自的特性及计算。
了解信号的常见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奇异信号的特性及计算。强调冲激函数与普通函数的区别,明确冲激信号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板书与PPT演示相结合介绍奇异信号包括单位冲激函数、阶跃函数,通过表达式、图形等方式理解及其相互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卷积积分的概念与运算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板书与PPT演示相结合介绍卷积的物理意义,理解频谱函数和频谱密度函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多个例子讲解卷积积分的例子及其性质。
通过评定提问等方式启发学生同步理解知识。
课堂习、作业:
4.4 (1) (4) 4.7 (a) (b)
课后小结:
该内容是难点,对于 的反褶、移位理解不大清楚,以后可做成动画显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卷积的全过程。
板书与PPT演示相结合介绍常见信号,并通过若干例子进一步阐述所讲内容,深化理解信号的表示方法。
课堂练习、作业:
课后小结:
按计划完成内容,通过通信系统实例讲解信号与系统课程作用,使学生对专业有进一步了解。
讲解常见信号,使学生能运用表达式、图形等来描述信号。
第2次课2学时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
2信号运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周期信号幅度谱﹑相位谱的特点,建立频谱的概念。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板书与PPT演示相结合通过实例导入周期信号幅度谱、相位谱的特点及概念,让学生逐步树立起物理概念。
通过评定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课堂练习、作业:
课后小结:
该内容是重点,学生首次理解频谱概念,还是有些抽象,需加强督促学生复习,加深频谱概念。
课堂练习、作业:
补充习题
课后小结:
本节是重点内容,讲解稍慢。通过多举习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与学生互动发现学生接收过程偏慢,其原因是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还需要提高,应讲解更细致更慢。
第3次课2学时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
3系统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系统分类的思路,熟练掌握连续﹑动态﹑时不变线性系统的描述方法和数学模型,对算子法表示系统应能正确运用。
熟练掌握信号描述的各种方法,及信号的基本变换,能熟练进行信号的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
信号的变换及计算。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板书与PPT演示相结合逐步介绍信号的加、减、乘、除,以及时移、反转等变换。
通过部分习题例子来讲解信号是如何变换及计算的,最后布置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通过习题对其加深理解。
通过适当的例子加深巩固奇异信号的计算。
通过评定练习来了解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
课堂练习、作业:
4.9 4.11(3) (6) (7)
课后小结:
此部分是该理解的重点内容,讲解速度偏慢,学生吸收效果良好。
第5次课2学时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
3卷积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熟悉卷积积分的运算方法,理解叠加积分和卷积积分之间的关系,了解频谱函数和频谱密度函数之间的关系;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法。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板书与PPT演示相结合先介绍零输入响应系统的物理意义,然后再介绍其计算,最后通过典型实例讲解其具体的求法。
先介绍零状态响应系统理意义,然后再介绍其计算,最后通过典型实例讲解具体的求法。
课堂练习、作业:
7.5(a)(b) 7.10
课后小结:
该内容是本课程理解的重点、难点。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出内容:输入零状态响应。学生易于吸收,但推导较为复杂,学生不太理解。应进一步缩短推导,便于理解。
第10次课2学时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
3傅立叶变换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堂练习、作业:
7.14 7.16 (2)
课后小结:
该内容是教学重点,通过例举例题讲解系统全响应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习题巩固该内容,讲解还是偏快,应进一步降慢讲解速度。
第9次课2学时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
第3章傅里叶变换
1周期信号表示为傅里叶级数
2周期信号的频谱
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确掌握傅立叶级数的三种表示形式;掌握周期信号幅度谱﹑相位谱的特点。
第1次课2学时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
第一章绪论
引言
信号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号与常用信号,熟练掌握信号描述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该课程的认识,强调该课的学习方法和要求,以及该课程在今后课程中的作用。
信号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以通信系统为例,导入信号与系统的教学任务,简单介绍通信系统的知识,让学生逐渐进入专业学习,领会该课程在今后专业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
第6次课2学时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
4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分析
5系统方程的算子表示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连续﹑动态﹑时不变线性系统的描述方法和数学模型,对算子法表示系统应能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系统方程的算子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板书与PPT演示相结合介绍系统方程的算子表示方法,然后介绍其性质,列举部分典型实例来讲解系统算子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