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全套课件718p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全套课件718p
1、教育科学运动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地点:美国 代表人物:桑代克 标志性事件:1903年出版《教
育心理学》
实证主义取向促使发展与教育心
理学走向科学化 四项著名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 研究计划
①儿童阅读心理的研究 ②智力与智力测量的研究 ③天才儿童的研究 ④天性与教养问题的研究
本 学 科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二)课程的含义 1、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
2、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
3、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 的
课程含义的概述:
基础理论 + 社会应用 即: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 学应用的科学。 返回
二、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 儿童发展 教育心理学概述
课程考核安排
学时安排:51 学分:3 参考书目:
1.刘电芝.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6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考核方式:考试 平时30%+期末70%
案例一
开学第一周,琼斯先生试图教授一年级
下,1933年秋,30所实验中学的代表和实验指 导委员会一起开会,对实验研究工作做了安排, 并制定了实验工作计划。在1933-1941年的实验 期内,各实验中学可以自行设计课程和方法, 既反映社会的需求,又反映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学院和大学招收各实验中学推荐的学生入学, 并对他们入学后的表现进行抽样调查;实验指 导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指导工作。
件) “仁者不忧”(有道德的人有道德情感) “苟至于仁,无恶也”(道德意志的作 用)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道德言行一
②知识学习:同样知、情、意、
行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
乐知者” 荀子后来做补充,特别强调“知” 之后的“行”
(二)教育科学取向下儿童发展与 教育心理学的希望与挫折
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他说: “当我提问时,你应该举起右手,我将 会叫你回答。你们能够像我这样举起右 手吗?”
二十双手举起来了,但都是左手。
案例二
刘易斯女士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对交家庭作
业越来越漫不经心,为此,她决定在班上 确立一条规矩。她对全班同学说:“本周 不交家庭作业的同学将不能参加野营活 动。”碰巧,一位女生的妈妈在那周生病 住院。这位女生因为家中出现此事以及对 母亲生病的担忧,有一份家庭作业没有完 成。刘易斯向全班同学解释说,该女生没 交家庭作业是个例外,因为她的妈妈病了。
15
2017/10/6
1862-1915 德国
①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征与成人身心发 展的差异 ②儿童身心发展的 过程及其个性禀赋 的差异 ③儿童学习与疲劳
莫依曼
2、中国古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人性论与教育的功能 孔子 孟子 荀子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来源于遗传,但是“中
2017/10/6 13
1776—1841 德国
①人类的心灵兼 具有知、情、意 三种功能; ②教育应以道德 为先; ③重视儿童兴趣 的培养; ④重视教学的程 序。
14
3
2017/10/6
1782-1852 德国
①家庭是学校教育
福禄贝尔
的基础,父母的爱 是子女人格发展的 动力 ②自由与创造是人 类的天性 ③重视团体游戏的 社会化教育功能 ④重视儿童感觉与 知觉的发展
学科研究内容: 五个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
学环境。
三个过程:(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返回
三、本课程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哲学心理学时期
1、西方古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1)形式训练说
17世纪开始,欧洲的教育界开始流行以 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形式训练说。
(2)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的四位著名
的学者:裴斯塔洛齐、赫尔巴特、福禄 贝尔、莫依曼
1746-1827 瑞士
①人性中包含原始性、
社会性和道德性三个层 面,教育的功能就在于 克制人的原始性而发扬 其道德性 ②强调以爱为教育的中 心 ③在教学上强调使学生 的头、心、手三方面均 衡发展 ④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
但是全班同学都不乐意,他们说:“规
则就是这么定的。她没有交作业,所以 不能参加野营。”
案例四 武汉“全陪”老师,三年教室办 公
第一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二、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三、本课程的历史演进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理样 学 的 儿 (一)本课程的学科特征 、课 童 教 程 发 1、它不同于儿童心理学 育? 展 联系:研究客体一致,研究内容交叉 心它 与 理与 教 区别:研究的着重点不同 学心 育 是 理 心 2、它不同于教育心理学 一学 理 种 、 学 * 3、本课程侧重于应用性和社会性 最终目的 什儿 是 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 么童 一 关发 门 教育心理学 系展 什 教育学 ?心 么
21
荀子——性恶论(“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人天生性恶,必须由学习来矫正 其本来性恶。 教育具有“化性起伪”的功能, 借助教育的外铄力量来改变人 性—外铄论。
BC325—BC235
2017/10/6
23
(2)道德教育与知识学习(德
育与智育)
①道德教育:知、情、意、行四者并重 “未知,焉得仁”(道德认知是先决条
人以上可以语上”,环境使人的 习性发生变化。教育对于人是必 要的,它具有改变人的性情的功 能。
BC551~BC479
2017/10/6
19
孟子——“性善论” 人有善端,顺乎人性发展,可
形成合乎教育理想的仁、义、 礼、智的行为。 要通过教育发展人的善端--内 发论。
BC372—BC289
2017/10/6
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理想
2、进步教育运动
时间:20世纪初期 发起国家:美国 核心人物:杜威 基本主张:①学校即社会 ②学生中心 ③ “做中学” ④教育本身无目的 “八年研究”计划失败
“八年研究”计划
在卡内基基金会(Camegie Corporation)和普 通教育委员会( General Education Board)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