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体系25图精华背诵版

民法体系25图精华背诵版

段波民法体系25图精华背诵版第一节法律事实及其体系一、法律事实与非法律事实(一)法律事实与非法律事实的区分(图1)1.自愿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不能主“青春损失费”,因欺诈胁迫发生性关系的可以以“性自主决定权”受到侵害为由主损害赔偿。

2.关于结婚的彩礼,适用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的规定,即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离婚为条件。

3.单独以违反婚姻法第四条所规定的“夫妻忠实义务”起诉的,不被法院受理,这意味着,以下四种情况下的诉讼请求不能获得法院的支持:①谈恋爱期间以对违反“忠实义务”起诉②婚姻期间,不主离婚,单独以对违反“忠实义务”起诉③婚姻期间,主离婚,要求对承担婚姻法46条的赔偿责任,但对并没有“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法定情形④双都违反忠实义务,并提起婚姻法46条的赔偿请求这意味着,如果以对违反忠实义务提起损害赔偿的,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重违反忠实义务满足“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法定情形②无过错起诉过错③在提起离婚诉讼的同时提起4.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如租赁女友,约定分手后不得再嫁他人等。

(二)好意施惠关系好意施惠关系,指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受恩惠的关系。

其旨在增进情谊的行为。

1.请客吃饭为好意施惠,劝酒过度构成侵权;无偿指路为好意施惠,有偿带路转为合同关系;公交让座为好意施惠,因让座发生争执致人损害构成侵权2.共饮者需承担责任的四种情形:1、明知醉酒人不能喝酒;2、强迫性劝酒;3、酒后驾车、洗澡、剧烈运动未加以劝阻;4、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

3.免费搭车为好意施惠关系,如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乘客受伤不能适用合同法,只能主侵权责任,其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如事先约定“轻过失免责”无效。

4.在助人为乐中,如果先前行为引发危险,须尽到防安全的注意义务,否则,则有过错。

如发生损害,须承担侵权责任。

(如甲乙二人是楼上楼下的邻居,甲把钥匙落在家中,因小孩在家无人照看,请求乙提供帮助,乙找来一根粗绳从乙家窗口把甲吊至阳台,未料绳断人亡。

)二、法律事实体系1.法律事实产生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容为权利,权利对应着义务,义务的违反产生责任。

——这是民法初学者必须掌握的一条基本线索。

2.法律关系包括权利义务,权利义务是可以被强制的;好意施惠关系不包括权利义务,是不可以被强制的。

好意施惠关系的常见类型包括:请客吃饭、无偿领路、免费搭车、公交让座、受托购物。

3.民事法律事实简称法律事实,是符合民事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现象。

根据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将其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4.行为与事件的区分在于是否受到人的意志的影响与左右;表意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分在于是否含有意思表示(权利意图);这里的权利意图必须是设立、变更和消灭民事权利义务的意图(主、确认、保护、宣示、伤害民事权利的意图不构成意思表示)。

5.设立——权利从无到有;变更——权利从此到彼;消灭——权利从有到无。

5.下列不属于表意行为:催告、债权让与通知、要约的拒绝、承诺迟到通知、先占、创作;下列属于事件:出生、死亡、时效期间的经过、罢工。

6.表意行为的特征在于必须包含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一种权利意图的外在表达。

单允诺、遗赠、合同、合伙协议等均为表意行为。

7.表意行为又称民事行为,根据法律对其权利意图的评价区分为合法表意行为(民法法律行为)和非法民事行为(有瑕疵的民事行为),后者具体包括无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三种情形。

8.表意行为与事实行为区别在于,表意行为包含权利意图,法律后果取决于法律对该权利意图的评价;事实行为不包含权利意图,法律后果取决于法律的直接规定9.因暴雨B家池塘的鱼进入C家的池塘而且无法区分产生种法律关系?答:添附中的混合,产生物权变动与不当得利返还(C取得鱼的所有权,同时向B返还不当得利)。

如果没有人为因素,例如鱼自己跳过去属于事件;如果有人为因素比如C抓起B的鱼扔到自己的鱼塘属于事实行为。

第二节意思表示与表意行为一、意思表示(一)意思表示的要件之一:容(效果意思、权利意图)1.意思表示的要件有三:容(效果意思、权利意图)、表示(明示和默示)以及表示意识。

2.这里的“权利意图”具体指设立、变更、消灭民事权利义务的意图,不包括主、宣示、确认、伤害和保护权利的意图3.承诺迟到通知、债权让与通知、催告和拒绝要约不是意思表示(二)意思表示的要件之二:形式(明示与默示)1.明示式。

明示是使用直接语汇实施的表示行为,具体包括口头、书面和肢体语言(如招手打车)三种式,书面形式又分一般书面形式和公证、登记等特别书面形式。

2.默示式。

默示是以行为人的某种作为或不作为实施的表示行为,需要经过推理才能理解当事人的意思。

根据《民通意见》第66条的规定,不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3.关于作为的意思表示,特别强调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四十一条试用买卖的买受人在试用期已经支付一部分价款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买受人同意购买,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13.单务合同和单行为不是同一概念,单务合同为双行为而非单行为;反之,双务合同则双行为。

14.表意行为不等于意思表示,但是表意行为必须包括意思表示。

①单诺成表意行为只需一项意思表示即可成立表意行为。

此时,意思表示和表意行为的区分没有意义。

即在单诺成表意行为,意思表示即表意行为;②在双或者多表意行为,必须由两个或多个意思表示才能成立表意行为。

它和单表意行为的最大区别在于,仅当事人一的意思表示尚不足以发以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双表意行为需要两个意思表示的合意;多意思表示则需要多个意思表示的表达(要约是一个意思表示,但不能构成单表意行为)③在实践表意行为,于意思表示之外还须有物之交付能成立表意行为;④在要式表意行为,于意思表示之外还须有法定形式能成立表意行为。

三、表意行为体系(图8)1.表意行为的效力瑕疵、保护对象及法律后果如下:(1)意思表示瑕疵——保护相对人利益——已经生效,可以被撤销(2)欠缺第三人追认——保护行为能力欠缺者利益或者第三人利益——效力待定(3)标的违法——保护利益、行为能力欠缺者的利益——自始、确定、当然无效(一)无效1.确定无效的含义:自始、确定、当然无效2.类型:(1)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公序良俗的判断:(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6)无单、限单、无双无效3.部分无效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1)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

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2)无效格式条款与不当免责条款(合同法40、53条)(3)超过20%的定金不具有定金罚则的效力(4)超过银行利率四倍以上的利息无效(四倍以有效)4.法律后果:不当得利返还与缔约过失责任(合同法58条)5.难点——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取缔性强制性规定(管理性)之分效力性规定:既否认行为本身的效力(公法打击),也否认行为的后果(私法打击)取缔性规定:只否认行为本身的效力(公法打击),不否认行为的后果(私法保护)⑴以下行为因标的物违法而无效:毒品买卖、军火买卖、人口买卖、卖淫嫖娼⑵以下行为因标的物流通受限而无效:买卖村民自建房、小产权房、经济适用房、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最后一个可补正)(3)以下行为违反为标的物质量而设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①无预售可证明的商品房预售合同(事后可补正)②无资质而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③无资质借用他人名义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④未经招投标程序的建设工程合同⑤无工程规划可建设的房屋的租赁合同(可补正)(4)以下四个市场准入限制对法律行为的标的没有影响,故合同有效:①黄牛票贩、②无证导游、③无证商贩、④无证司机(5)以下四个特殊主体的行为限制对法律行为的标的没有影响,故合同有效:①公务员经商、②律所两所执业、③公司对外担保、④证券从业人员证券交易(6)以下四个特殊行为的限制对法律行为的标的没有影响,故合同有效:①未备案登记的房屋出租、②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③没有产权证的房屋出卖、④违反时间地点限制的经营性行为(如军事禁区不得摆摊、KTV禁止在凌晨两点以后营业)(7)当强制性规定的法律价值高于契约自由时,该合同无效,如:①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违者合同无效);②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手续(违者合同无效)。

《物权法司法解释一》十大必考考点NO.1不动产登记与不动产物权的真实状态不一致时,后者可以以证据推翻前者。

(第二条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其为该不动产物权的真实权利人,请求确认其享有物权的,应予支持。

)NO.2异议登记的十五日有效期间并非当事人的起诉期限,异议登记失效,不影响异议申请人可以继续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确认物权归属。

( 第三条异议登记因物权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事由失效后,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确认物权归属的,应当依法受理。

异议登记失效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实体审理)。

NO.3 在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的所有权转让中,转让人的债权人(如承租人)不属于非经登记不得对抗的“善意第三人”。

(第六条转让人转移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所有权,受让人已经支付对价并取得占有,虽未经登记,但转让人的债权人主其为物权法第二十四条所称的“善意第三人”的,不予支持,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NO.4具有物权容的判决可以直接产生物权变动的效果,这类判决包括改变原有物权归属和物权容等物权关系的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以及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拍卖成交裁定书、以物抵债裁定书(债法效力的判决如合同履行判决不可)。

(第七条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在分割共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等案件中作出并依法生效的改变原有物权关系的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以及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拍卖成交裁定书、以物抵债裁定书,应当认定为物权法第二十八条所称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

)NO.5按份共有人能够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情况不包括继承和受遗赠。

(第九条共有份额的权利主体因继承、遗赠等原因发生变化时,其他按份共有人主优先购买的,不予支持,但按份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