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 )
情感品质
意志品质
思想品质
宗教品质
2.人的品德发展的动力是(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 杜德海姆
杜威
班杜拉
柯尔伯格
4.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情境性
协调性
动荡性
成熟性
5.相对于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而言,属于学校德育特征的是( )
养教结合
广泛性
隐形性
有组织性
6.品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促进社会的发展
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
改善物质生活条件
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
7.德育的本质特征是( )。
进行政治教育
开展宗教教育活动
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
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8.凡学生品德或某一侧面在群体中或个体前后对比中处于上升或前进趋势且幅度较大的,应给予( )。
达度评定
比较评定
操行评定
肯定性评定
9.(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品德内部的矛盾运动
活动和交往
深刻的道德认识
品德发展的动机
10.( )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主任工作
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
各科教学
11.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是( )
讨论法
谈话法
陶冶法
讲解法
12.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产生于( )。
19世纪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中叶
21世纪初
13.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作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 )。
奖励法
惩罚法
评比法
操行评定
14.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
爱国主义教育
国际主义教育
共产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15.《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
苏霍姆林斯基
蒙台梭利
赞可夫
裴斯泰洛齐
德育主体的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德育主体的素养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教师必须有垂范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本身是德育的主体。
所以,道德教育的前提之一是:教师尤其是从事道德教育工作的专门人士必须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政治信仰、法纪观念和优良的德行品质。
否则,道德教育只能变成难以使人确信的一般的知识教学。
如何看待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怎样建立师生关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在德育教育中应该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和谐师生关系。
(互相尊重,换位思考)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影响人、科学的观点引导人、正确的言行教育人、扎实的作风感染人、端正的态度鼓舞人,用制度、纪律去引导规范行为,
用知识去激励鼓舞信心,用言行去教育影响观念,更主要的是用关爱去感化人的心灵。
怎样建立师生关系: 1.不会进行变相体罚 2.不会骂脏话 3.有高素质
4.对学习有较好的教育方法
并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的威严才不会对老师不尊敬现在的学生难教育所以需要有良好、新颖的教育方法。
让学生心服!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多或少都会与师生关系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这是师生关系沦为研究热点的原因,也是师生关系所处尴尬境地的现实表现。
在民主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倡导民主型师生关系成为我们的共识,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
然而,今天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异化,既不是传统型师生关系的应有表现,也不是我们所极力推崇和倡导的民主型师生关系。
虽然我们对其大肆宣扬,并美其名曰“民主型”师生关系,但是它出现了许多我们所意想不到的问题,阻碍了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破坏了师生间纯真的师生关系。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师生关系是怎么了?师生关系中教师权威的消解、学生自由的放纵以及存在的各种“伪民主”的事实,不由得我们不去反思这种师生关系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
民主的美好愿望造就了许多不美好的现实,这种师生关系就真的是我们所希望建构的那种师生关系了吗?我们知道,教育性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全部要义,是形成良好教育关系的根本性原则,只是简单地用民主的规范和要求来建构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和意义进行重新理解和审视,对于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我们应保持一种反思批判的态度,不能盲目地崇拜民主所带来的好处,也应看到它的不足之处,以防简单照搬照抄民主的概念和程序,陷入“民主的迷思”;并在此基础上以期构建新型的民主型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