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试卷

育英学校八年级普通班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命题者:熊永梅(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卷面书写分3分)一.知识与积累。

(24分)1.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浮华喧嚣间,它们静静地在时光的缝隙中呈现着自己的美好之姿。

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一架píng (▲)风;有着砖砌的各式lòu(▲)空图案的苏州园林中的花墙;静卧在洨河上的像一道彩虹般巧妙绝lún(▲)的赵州桥;建在北京城中zhóu(▲)线上的宏大壮丽布局统一的故宫……2.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

B、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贩毒集团锐不可当....地被捣毁了。

C、庆功会上,大家谈笑风生....,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D、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

3. 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①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②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③▲,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④夕日欲颓,____ ▲ 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⑤今年9月的亚锦赛上,中国男篮小伙子不畏困难,以杜甫“▲,▲”那样的雄心,奋力拼搏,终获冠军,重登亚洲之巅。

(杜甫《望岳》)⑥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爱莲说》中的“▲,▲”的看法相反。

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①屋舍俨然..▲②不蔓不枝.▲③女有归.▲④晓雾将歇.▲5.名著阅读。

(3分)祥子昏昏沉沉地睡了两昼夜, A 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位草药,给他灌下去…… A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

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他躺了十天。

刚顾过命来,他就问 A :“车呢?”选段中人物A是谁?是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个字)(3分)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文化部日前要求各地文化部门查处《臭作》等四款存在非法内容的电脑游戏。

记者了解到,文化部门在市场上发现的这几款违法游戏产品存在大量不健康的内容,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危害了不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文化部办公厅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文化部门立即会同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传播这些违法游戏的网站、场所进行检查,一经发现上述电脑游戏,立即查禁、收缴,并根据线索,追根溯源,严查彻究,依法予以处罚。

二.现代文阅读(24分)(一)中国竹,意无穷(12分)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

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

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②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

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

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

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

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

7.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

(3分)8.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分)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9.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分)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10.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分)▲(二)消失的麦客(12分)一大早,爷爷就拎把镰刀出了门,再进门时,领了个麦客回来。

麦客是揽工割麦的。

母亲做好了早饭,一看爷爷身边的麦客,惊讶地“咦”一声,皱着眉头说:“爹,咋是个孩子啊?”爷爷晃了晃手里的镰刀,嘿嘿一笑说:“别看人小,本事不小。

刚才我领他到麦地里蹿一圈,试试身手,一点儿不孬。

”父亲和母亲都是割麦的好手。

以前,我家从不雇麦客。

可今年麦子黄时,一向身强体壮的父亲病倒了,腰痛得站不起来,小叔领着父亲去了县医院,查不出结果,又去了省医院;爷爷老了,割不动麦子;小婶教书,脱不开身。

两家的麦地有四十几亩,靠母亲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割不完的。

母亲跟爷爷商量了半天,才决定雇个麦客……吃过早饭,母亲领着小麦客下了地。

中午回来,母亲惊喜地连声称赞:“果然不孬,连我都撵不上,不是他的对手哩。

”母亲做饭,小麦客也不闲着,一会儿到院里提水,一会儿帮母亲烧火。

闲谈中,母亲知道,小麦客满十九岁了,家在甘肃陇南一带,父母已去世多年,家里还有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

小麦客两年前就离开了学校,跟着村里人过黄河,一路向东来我们这边当麦客。

麦子割到一半时,小叔从省城匆匆赶回来。

父亲要做手术,他是回来取钱的。

母亲七拼八凑,卖了一头猪,才凑了三千块。

送走小叔,母亲拿着剩下的四十块钱对小麦客说:“我家男人要做手术,家里拿不出雇麦客的钱了……这是你的工钱,拿着。

你另找一家雇主吧。

”小麦客没接钱,一脸诚恳地说:“大嫂,你家麦子熟透了,不能再扛了,就让我帮你割完吧,工钱可以先欠着……”母亲一愣:“欠着?”母亲不知道陇南在哪里,但母亲明白陇南离我们这里一定很遥远,隔山隔水的远。

母亲说:“欠账没有欠这么远的呀!”小麦客说:“我明年还来,到时我登门来拿……”母亲断然地摇摇头。

这时,一旁的爷爷说:“哪有半道打发麦客的理儿?留下吧。

工钱的事我想办法。

舍下这张老脸,还愁借不到几十块钱?”爷爷借钱去了。

鸡卵大个村子,东家三块,西家五块,总算凑够了小麦客的工钱。

小麦客要走。

母亲起个大早,烙了香喷喷的鸡蛋葱花饼。

母亲去喊小麦客,连喊几声没人应。

推开房门一看,里面空荡荡的,小麦客早走了。

更让母亲惊愕的是,叠好的被子上有一沓钱,正是母亲昨晚交给小麦客的八十块钱工钱……母亲抓着钱跑出门去,问遍了村里早起的人,都说陇南麦客们鸡叫头遍就结伴出了村,这会儿怕是到镇上的车站了。

母亲呆呆地站在村口,一阵晨风拂过,吹落母亲满眼的泪水。

第二年,麦客没来。

第三年,麦客还是没有来。

小婶说,麦客的老家这几年也好起来了,男人们不用出门当麦客了。

母亲听后,有几分欢喜,也有几分失落。

一晃三十年过去,母亲已是快六十岁的人了,还是常常念叨起当年的那个小麦客。

母亲说:“他也奔五十岁的人了,该是老婆孩子一大家了吧?”母亲还说:“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咱家?还记不记得咱欠他八十块钱工钱……”前年,甘肃陇南发生泥石流,伤亡惨重。

那些日子,母亲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一幕幕令人揪心的画面,老泪纵横。

我回城的头天晚上,母亲突然问我:“城里有没有捐款的地方?”我说:“有,到处都是。

”母亲翻箱倒柜找出个旧存折交给我。

母亲说:“替我捐了吧。

”我一看,存折上只有八十块钱,存期已经三十年。

我明白了,这不就是当年我们家欠小麦客的工钱吗?这些年来,我们家也苦过、难过,可母亲硬是没动过这份钱。

只是当年的八十块,现在已变成了六百元。

回城后,我添了四百元,凑足一千元,以母亲的名义郑重地捐给了甘肃陇南灾区。

11.简要概括本文写了麦客哪几件事?(3分)▲12.分析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13.本文中的麦客与母亲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其中一位,结合文本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

(3分)▲14.听完小婶说小麦客不用出门当麦客后,母亲为什么有几分欢喜,也有几分失落?(3分)三、古诗文阅读。

(19分)(一)送魏二(4分)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5.找出前两句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2分)▲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15分)[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①沿溯阻绝.。

绝:▲②乘奔.御风。

奔:▲③四顾.无纤翳:▲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