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云阳县2013年下期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目标检测(期中)命题人:何志章审题人:大勇班级学号得分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3分)A.恪.尽职守(gé)喑.哑(yīn )妖娆.(ráo ) 诓.骗(kūang ) B.舔.犊之情(shì) 襁褓.(bǎo) 骈.进(pián) 休祲.(qìn)C.强聒.不舍(guō) 扶掖.(yè ) 怫.然(fú) 鸿鹄.(hú) D.孜.孜不倦(zī) 间.令(jiān) 缟.素(gǎo) 征.铎(tuó)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3分)A.润如油膏田圃征引亵渎 B.重踏覆辙旁骛陨落睿智C.怒不可接忐忑修身诘难 D.根深蒂固滞碍篝火加惠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B.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求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D.从风格看,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4.下列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A.《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四书”分别是《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论语》、《《孟子》。

C.《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编者为西汉的向。

D.培根的随笔具有语言隽永、说理透彻的特点。

5.下列长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项燕。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乃令/符离人婴/将兵/徇蕲以东。

D.发闾左/谪戍渔阳。

6.下面文字中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4分)①中宣部教育部日前印发并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指出,②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③帮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④让所有中小学生全部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①句中语序不当,应将制定与印发对调②句成分残缺,应在耻辱的后面加上的观念③句用词不当,应将改成④句词语累赘,应该删去的词是。

7.仿写。

(4分)微笑是和煦的春风,抚慰你失败的感伤;微笑是清纯的水,滋润你干枯的心灵;微笑是一场雨,给万物补充营养。

8.综合性学习。

(8分)某班同学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领略书的魅力——热爱读书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将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请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分)我的座右铭:每天一篇文章,让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活动二:探寻读书方法——怎样读书读书还得讲究方法,你有哪些读书方法呢?请介绍一种并说明使用这种读书方法的理由。

(3分)我的读书方法:多读书多看报我的理由:让自己融入到社会中来活动三:走进书的世界——名著推荐向你的同学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名著(初中教材附录中的名著)。

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3分);;我推荐的名著 [史记]我的理由:其中有很多的历史故事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9.默写填空(10分,每空l分)⑴力尽不知热,但。

⑵,,人比黄花瘦。

⑶《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诗句是零落成,只有香如故。

⑷《涉世家》一文中,表现胜年少时就具有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⑸《沁园春·雪》中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属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⑹紧而繁重的初三生活虽然让许多同学意志更坚、信心更足,但的确也让一些同学感到身心疲惫、心灰意冷,请你用古诗词中表达乐观、豪迈之情的句子来鼓励他们:,。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常闻布衣之怒乎?”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王色挠,长跪而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解释加点词语。

(4分)⑴徒.以有先生⑵祲.降于天⑶王色挠.⑷寡人谕.矣11.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4分)(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2.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面语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4分)①公尝闻天子之怒乎?②与臣而将四矣。

13.列举我国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3分)三、现代文阅读(40 分)(一)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19分)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4.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2分)15.从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几类人中任选一类,列举其中的一位古人的一个简要事例(4分)______是____________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两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是什么?(3分)17.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3分)18.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分)19.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20~24题。

(21分)春光美周海亮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

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

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

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

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

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

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⑧“难道不是吗?”⑨“当然不是。

”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

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

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

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

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⑾“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⑿“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⒀“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

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⒁“您是说,用爱吗?”⒂“是的,孩子。

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

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

我说的对吗,孩子?”⒃“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⒄“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⒅女孩听得很是痴迷。

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

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⒆女孩是笑着离开的。

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

她步履轻松。

她像春的精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