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六则P
许叔微论气中病
许叔微(1079-1154年),
宋代医家。字知可,真州(今属江苏) 人。幼时家贫,加之父母双亡,遂发 愤攻读经书,尤精于医学。常治难症 怪症,每辞酬谢,尝精研伤寒之学, 强调治伤寒端在辨识虚实寒热。后著 《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 《伤寒九十论》等,对伤寒学有较多 发展,不仅继承张仲景之思想,且有所阐发。后又于晚
可以論。論曰:‘陽 • 法:规律。
疾處內、陰形應外者,
• •
参:参合,验证。 动静与息相应:动和静与脉息变化
不加悍藥及鑱石。’
的情况相应。
夫悍藥入中,則邪氣
• 阳疾处内,阴形应外:里热表寒, 即真热假寒。
辟矣,而宛氣愈深。 • 加:用,施用。
• 鑱石:针石。
• 辟(bì):闭阻。
• 宛气愈深:郁结之气更加深入内伏。 宛,通“郁”,郁结。
• 远:指差错太大。 • 审诊:详细诊视。审:详细,周密。 • 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意在诊
治疾病方面为后世立法。起、立、 称,为近义词,皆建立、订立、确 定之义。度量、规矩、权衡,亦近 义词,为法度、规矩、标准之义。 • 合色脉:参合望诊和脉诊。合:参 合,综合。 • 有余不足:指邪气盛正气虚。 • 顺逆:指病情顺当和险恶。
与上句相同。阳石:热性矿物
药,如钟乳石、硫黄之类。阳 病:阳虚之病,阳虚则体寒。
齊治之。”
• 阴阳水火之齐:谓柔与刚或寒
与热的方剂。水火:与阴阳略
同,水指性寒,火指性热。齐,
同“剂”。古今字。
• 柔齐:性味平和的药剂。一般 属补药。下文“刚齐”指刚燥
的药剂,一般属攻药。
臣意曰:“公所論遠
矣。扁鵲雖言若是, 然必審診,起度量, 立規矩,稱權衡,合 色脈、表裏、有餘不 足、順逆之法,參其 人動靜與息相應,乃
遂曰:“扁鵲曰: ‘陰石以治陰病, 陽石以治陽病。’ 夫藥石者,有陰陽
• 阴石以治阴病:即“以阴石治 阴病”。以:介词。用。“阴
石”是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阴石:寒性矿物药,如石膏、
滑石之类。阴病:阴虚之病, 阴虚则内热。
水火之齊。故中熱, • 阳石以治阳病:此名语法结构
卽爲陰石柔齊治之; 中寒,卽爲陽石剛
診法曰:‘二陰應外、 一陽接內者,不可以 剛藥。’剛藥入則動 陽,陰病益衰,陽病 益著,邪氣流行,爲 重困於俞,忿發爲 疽。”意告之後百餘 日,果爲疽發乳,上 入缺盆,死。此謂論 之大體也,必有經紀。 拙工有一不習,文理 陰陽失矣。
• 诊法:指古代的诊断学著作。 • 二阴应外,一阳接内:意思与上文
• 气中:证候名。中风 之属于气者。由七情 内伤、气机猝阻所致。
• 不意:不称心。
• 元祐庚午:公元1090 年。元祐,宋哲宗赵 煦年号。
• 饮恨:含恨,受屈抱 恨而无由申诉。
• 先子:指已死的父亲。 捐馆:捐弃所居之屋 舍。死的委婉语。亦 作“捐馆舍”。
有一里醫便作中風,以 大通圓三粒下之,大 下數行,一夕而去。 予常痛恨。每見此症, 急化蘇合香圓四五粒, 灌之便醒,然後隨其 虛實寒熱而調治之, 無不愈者。《經》云: “無故而瘖,脈不至, 不治自已。”謂氣暴 逆也,氣復則已。審 如是,雖不服藥亦可。
論曰:‘中熱不溲者, 不可服五石。’石之
• • •
幸:希望。 中热:内热。 论:此指古代的医之为药精悍:矿石炼制的药物精 锐燥悍。之:取独助词。悍:燥热
得數溲,亟勿服,色
猛烈。《素问·腹中论》曰:“石 药之气悍。”
將發臃。”
• 色:指望诊。即从面色上来看。 • 臃:通“痈”,肿疮。
全书10卷,分为23门。包括中风肝胆筋骨诸 风,心小肠脾胃病,肺肾病等脏脏常见病。及其 他内科杂病,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诸证, 伤寒时疫证等,每门分列数证,证下系方若干, 每方均简述主证、病因、病机、用药、炮制及眼 法,或载有关医论、病案、灸治、煨治法等内容。
世言氣中者,雖 不見於方書,然暴喜 傷陽,暴怒傷陰,憂 愁不意,氣多厥逆, 往往多得此疾,便覺 涎潮昏塞,牙關緊急。 若概作中風候,用藥 非止不相當,多致殺 人。元祐庚午,母氏 親遭此禍,至今飮恨。 母氏平時食素,氣血 羸弱,因先子捐館憂 惱,牙噤涎潮。
医案六则
仓公论中热之病
仓公(前205-前140) 本名
淳于意。临淄人,汉初医学家。 曾任齐太仓令,故又称仓公。他 辨证审脉,医术高明。爱好医道, 乐于为人治病。他重视经验积累, 对病人的姓名、职业、性别、住 址、症状、脉象和自己对病情的 判断和病理的分析及治疗方式、 治疗后的结果都做了记录,形成 完整的诊籍。但大部分散失,仅在《史记》中保 存25例。他创立的诊籍是我国最早的医案,比西 方早数百年。
年著《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甚行于世。此外尚著 有《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翼伤论》,均未见行世。 尝官至集贤殿学士,故人称其“许学士”。
《普济本事方》,又名《类证普济本事方》、
《本事方》。宋·许叔微撰。约刊行于绍兴二年 (1132)。该书成于许氏晚年,为其生平历验有效 之方、医案和理论心得的汇集之作,取名“本 事”,意其所记皆为亲身体验的事实。现存主要 版本有《四库全书》本,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 铅印本等。
“阳疾处内,阴形应外”相似。二 阴应外,指肾水寒气,被内热外逼, 使患者现虚寒之象。一阳接内,指 少阳相火为病,积热于中焦。即假 寒真热。二阴:指少阴经,此指少 阴病,多寒。一阳,指少阳经,此 指少阳病,多热。 • 动阳:扰动阳气。 • 益著:更加显著。 • 为重困于俞:因此困剧在经俞中。 为:因为。后省略宾语“之”。重 困:深困,困剧。俞:经俞。 • 忿发:暴发,怒发。 • 缺盆:人体部位名。在两侧前胸的 上方,锁骨上缘的凹陷处。 • 大体:大法,要领。 • 经纪:纲纪。此有法则、规律、纲 领的意思。 • 拙工:平庸的医生。 • 习:熟习,全面理解。 • 失:错误。
齊王侍醫遂病,
• 侍医:王侯的保健医官。 • 遂:人名。即王遂。
自練五石服之。臣意
• 练:通“炼”。五石:指丹砂、雄 黄、白矾、曾青、磁石。说见《抱
往過之。遂謂意曰:
朴子·金丹》。一说指阳起石、钟 乳石、灵磁石、空青石和金刚石。
“不肖有病,幸診遂 也。”臣意卽診之, 告曰:“公病中熱。
皇甫谧《甲乙经序》中载有张仲景 诊侍中王仲宣病,令服五石汤,可 防眉落而死。 • 过之:探访他。过:访问,探望。 • 不肖:不贤、不才。自谦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