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古文名校精品课件——医案六则

医古文名校精品课件——医案六则


浃:1、通 / 透 “汗流浃背” 2、周匝(一循环)
亘:横贯贯通始终 流:向下、向坏处发展 去其旧而新是图:去旧而图新 一旦:即时。 《战国策· 燕策一》: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 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霍然:雨中群鸟飞声迅速消散貌 ——喻病愈之速
敛衽:下跪前的整衣动作,为男子之礼。 元以后才专指妇女之礼。表敬之词 袵 —衽
章太炎:“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 秦伯未:“合医理治疗于一而融会贯 通,卓然成一家言、为后世法者, 厥惟医案!”
知常达变
辩证施治
研读医案是学习中医临床的重要途径:
加深对所学理法方药的理解 揣摩中医的临床思维模式
历代医案
医话
医家传记
医家论著
方书 本草
其他文史著作
一案一论
现存最早的医案专集:
宋· 许叔微《伤寒九十论》
少間:不久 膝胫肿痛:湿热下注
左手:寸——心;关——肝;尺——肾。 弦数 肝郁化火 / 肝胆湿热 / 肝阳上亢 右手:寸——肺;关——脾;尺——命门。 搏:搏动的强度大 長:搏动的幅度长(超过本位,有盈余之感) 长而和缓 ——健康 长而弦硬,有条索感——实热内结/热胜动风 時時作嘔 / 面沉紫 : 肝气上逆犯胃,气逆则面沉紫
为重困于俞:在腧穴造成严重困阻(阻滞经气)
為疽發乳:形成疽,发(于)乳部。
——化脓性疾患? 上入缺盆: —— 类似乳腺癌,癌细胞转移至缺盆的 淋巴结。
“此” 指?
“必审诊……乃可以论”
“论” 指?
论病(讨 论病情)
经纪:纲纪/法度
习:熟悉
文理:医理
文理阴阳失矣: ——对医理的理解和病证的阴阳诊断都错了
宋代《严氏济生方》正式启用“痢疾”之名: “今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是也。”
缺听:任

下:名→动,泻
客:名→动,客居 友生:生,助词,无义。 《诗经· 小雅· 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生;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诗经· 小雅· 棠棣》: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日:名→状语 饮:动→使动 譁—哗
明清辑录医案之风大盛
搜罗精选历代名医验案,分类汇编, 或加点评。 便于系 明· 江瓘父子《名医类案》 统查阅和 ——明以前医案 研究某病 清· 魏之琇《续名医类案》 某家的治 ——明以后为主,多温病医案 法经验 清· 俞震《古今医案按》 ——仓公至叶天士共六十余家,1600多案 医案大全
个人医案集
——麻黄汤证
迟:本指迟脉,脉跳一息不足四至。 与上文“浮数”有无矛盾? ——此指尺脉因应指不明显,有时摸不到, 故感觉似乎不足四至。 迟弱:迟而无力,表明营血不足,虽有表证, 禁用汗法。
《伤寒论》第50条 :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 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 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向非先生
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
竟:竟然? 终究?
感應丸:百草霜、杏仁、木香、丁香、干姜、 肉豆蔻、巴豆组成。功效:温补脾胃,消积 导滞。炮炙、组方复杂,详见《局方》。
八味湯:吴茱萸、炮姜、木香、橘红、肉桂、 丁香、人参、当归组成。功效:温补脾胃, 顺气固涩。主治:脾胃虚寒,气不升降,心 腹刺痛,脏腑滑泻。《杨氏家藏方》
《公羊传· 庄元年》何休注:
车马,衣服,乐则,朱户,
纳陛,虎贲,弓矢,鈇钺,秬鬯。
梁武帝萧衍(464-549年):
南朝梁的建立者。公元502-549年在位。曾 任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乘齐内乱,起 兵夺取帝位。重用士族,大建佛寺,并三 次舍身同泰寺。公元547年接受东魏大将 侯景的归降。后二年景引兵渡江,攻破都 城,他饥饿而死。长于文学,精乐律,曾 创制准音器四具,名“通”;又制长短不 同的笛十二支以应十二律,并善书法。
五 石
2、礜石、钟乳石、紫石英、云母石、寒水石
3、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
……之为……: ……作为…… 精:专 / 纯 悍:凶猛
数:1、shuò 多次; 亟:1、jí 赶快
2、shù 几次 2、qì 频繁
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
介宾前置 阴病:阴虚内热之证,即下文“中热” 阳病:阳虚形寒之证,即下文“中寒” 齐:“剂”的古字。 柔剂:寒剂。 刚剂:热剂。 远:背离→差错。 近:切合→正确。
转:变得 ? 更加 ? 反而 ?
速:招请,招致。“不速之客”
血脱: 出血证,阳气随之外泄。
益气:补气 ——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益气以生血
臆见:胸中之见→一己之见→主观见解
辄:总是 / 就 效:名→动/见效 定见:主见 簧鼓 :因振动而发声→煽动 / 鼓动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也。” 所由:……的原因
《庄子· 田子方》: 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
→壅积/闭阻:
《素问· 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 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宛:通“郁”
宛气:指郁结之热气
• 二阴:少阴,主寒水,指阴寒症。 • 一阳:少阳,主相火,指虚热症。 • 人体:
• 三阳
太阳 表 多
二阳 阳明

一阳 一阴 少阳 太阴 里———里
第一则 选自《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练:动/把生丝煮熟使之柔软→名/白色的 熟丝→形/ 熟练。 此通“炼”
• 过:拜访。
• 不肖:不类似(其父)→才德不及先人→
不才(自谦之词)。 《说文》:“肖,骨肉 相似也。从肉,小声。 不似其先,故曰不肖。
•溲sōu:小便 / 二便
“前后溲” “溲不
利”
1、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
二阴 少阴
多 寒
三阴 厥阴 表
“二阴应外,一阳接内” ——表寒里热
“里热表寒”≠“真热假寒” 里热表寒——防风通圣散证 由清里药和解表药组成
真热假寒——只能用清热药和苦寒通下药
阴病:指阴虚之病。 阳病:指阳亢之病。
衰:虚 著:亢
流行:播散蔓延
俞:“腧”的古字
按:(对内热外寒的病证)用辛燥之刚药, 则更搅动阳气,表寒虽退,但内热加重, 邪气蔓延。
本案有何启示?
第四则 选自赵献可 《医贯· 痢疾论》
本案作者:徐阳泰
豐:肥胖 [辨 ] 豐:托盘。
豆是一种盛 食器
丰:草木茂盛。
丰满
丰盛
丰收
丰姿 丰采 丰神
为(之)言:对(我)说
下以大黄——清泻热邪 参、术zhú 、姜、桂
温中健脾补气通阳
向:如果当初
[ 辨] 咸知向方
表假设时常与否定词连用
向来道边有卖饼家 新撰者向数千百卷
再剂:第二剂?两剂?
隔垣见人 饮上池水
此句言下之意?
《荀子· 非相》: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谖xuān:忘记 谖草(萱草)——忘忧草
书:写 状:描述 / 叙述 ——晚辈对上辈的用语
赵献可高明医术表现在哪里?
喘证 徐 喘急 郁火——茱连丸泻火降逆 徐妻 喘逆 肝郁——逍遥散疏肝理气 便血 徐 赤白痢 虚寒夹湿——参术姜桂/感應丸 /八 味湯 健脾通阳,导滞固涩 徐妻 便血 气虚不摄血 ——补中益气汤加黑薑 温补脾阳,升阳益气
同病异治
第五则
选自《续名医类案· 吐血》
赋質瘦薄:禀赋薄弱,体质单薄。
脉息迟微: 1、脉迟息微(脉搏迟缓,呼吸微弱) 2、脉象迟且微
归脾汤: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 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 ——健脾益气,补血养心。(《济生方》)
料:制作丸剂长期服时,配制一次所用的 各种药物称作一料。
建中汤:即小建中汤(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 糖),有建中补脾,调和气血之功。 加当归、黄芪成 “当归补血汤” , 有补气 生血之功效。 尚尔:还是如此。 几:接近于 不逊:不礼貌 调荣:调和荣血。 尺部方应:尺部脉才应手→气血已旺,荣血调和 ——可证上文“迟”指尺脉应指不明显
是:实在
(寔 / 實)
元· 王好古编集其师李东垣的医学论述为《此事 难知》。含经络、脏腑、病理、病源及临床辨 证、治法等内容,其中对伤寒六经证治叙述尤 为详细。
后世医家便以“此事难知” 谓医理之难明,医事之复杂
便:立即 即宜便治
可便得愈乎? 便差甚易
《伤寒论· 伤寒例》:
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 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 如或差迟,病即传变,虽欲除治, 必难为力。
次第:先后次序
促:缩短
贵:器重/重视 锡:通“赐” 九锡之命:古代帝王赐给有特殊功勋的诸 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最高的礼遇。
审:周密 / 详细
然必审诊 唯当审谛覃思
译: 以阴阳为准则,综合运用色脉、表里、虚实、 顺逆等的诊断方法,参考病人行动与脉息相应的 情况。
乃可以论:才可以据(此)而论 (病)
论什么?
辟:“襞” bì的古字。衣服绉折
• →绉卷折叠: • →闭合:
《灵枢· 肠胃》: 广肠傅脊,以受回肠, 左环叶积上下辟。
明·薛己《薛氏医案》
清·叶桂门人编集的《临证指南医案》
清·吴瑭《吴鞠通医案》
清·徐大椿《洄溪医案》
清·喻昌《寓意草》
清·周荣《王氏医案》
数家医案集
清· 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收: 尤在泾《静香楼医案》2卷 曹仁伯《继志堂医卷》2卷 王旭高《环溪堂医案》3卷 张仲华《爱庐医案》24条
——可供研究某一医家 / 学派 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有旦夕矣:指事情即将发生 ——赏赐大典
政:通“正” 温粉:炒温之米粉。扑在皮肤上,用以止汗。 见《伤寒论》38条 。 取:治理→治疗
《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河上公注:“取,治也。”
先期:过早
促 尚促寿限。(缩短) 昼夜促汗。(催促) 表里:此为偏义,“里” 指表虽感寒邪,但荣血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