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与优化》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讲课学时:24实验(上机)学时:8
学分:2
适用对象: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物流工程
一、教学目标
《供应链管理与优化》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工业工程学生能够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理解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关键要素;掌握供应链模型的构建方法,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机制、激励机制,以及供应链运作过程的绩效评价及风险管理等方法。
目标1:能够对供应链运作过程进行模型构建;
目标2:能够对供应链运作过程进行绩效评价及优化;
目标3:能够基于协调机制及激励机制进行供应链管理优化。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案如下:
(1)选讲供应链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含义及重要性;(理论教学)
(2)细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供应
链管理的关键要素、供应链企业间的协调运作与激励机制、供应链构建
模型及方法;(理论+实验教学)
其中,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供应链协调建模仿真案例教学,使学生对供应链建模及协调管理优化方法建立起系统的方法论思想。
(3)精讲企业组织设置与运行管理、绩效评价以及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
实验教学)
其中,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供应链优化案例,进行绩效评价及风险分析。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宋体,小四号字)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黑体,小四号字)
第1章供应链管理概述
1.1 21世纪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了解)
1.2 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了解)
1.3 新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了解)
1.4 供应链管理的模型及其特征(了解)
1.5 供应链管理战略(了解)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了解供应链管理概述。
其中,重点是供应链管理模型及
特征。
第2章供应链管理要素与运行机制
2.1 传统企业运作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了解)
2.2 供应链管理要素及结构体系框架(掌握)
2.3 供应链系统特征与类型(理解)
2.4 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理解)
2.5 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理解)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掌握供应链管理要素及结构体系。
其中,重点是关键要素分析;难点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课程的考核要求是有关供应链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理解供应链的运营机制。
第3章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
3.1 供应链构建的体系框架(掌握)
3.2 供应链构建的设计原则(理解)
3.3 供应链构建的几个基本问题(理解)
3.4 供应链的结构模型(掌握)
3.5 供应链结构中的企业角色(理解)
3.6 供应链构建的设计策略(掌握)
3.7 供应链构建的设计与优化方法(掌握)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掌握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
其中,重点是关键要素分析;难点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课程的考核要求是有关供应链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理解供应链的运营机制。
第4章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
4.1 供应链协调问题的提出(了解)
4.2 提高供应链协调性的方法(了解)
4.3 供应链的激励问题(运用)
4.4 供应契约(运用)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掌握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
其中,重点是供应链的激励、供应契约,同时也是难点所在。
课程的考核要求是相关方法的实际应用。
第5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组织设置与运行管理
5.1 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分析(掌握)
5.2 业务流程重构的基本内涵(掌握)
5.3 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掌握)
5.4 供应链执行管理系统(掌握)
5.5 供应链绩效评价(运用)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组织设置与运行管理。
其中,重点是供应链绩效评价,同时也是难点所在。
课程的考核要求是相关方法的实际应用。
第6章供应链风险管理
6.1 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了解)
6.2 供应链风险识别与分析(掌握)
6.3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措施(掌握)
6.4 重构弹性供应链(掌握)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供应链风险管理。
其中,重点是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管理的措施。
难点是重构弹性供应链。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
本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法为考查;
本课程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六、主要参考书及其他内容
参考书目如下:
[1]乔普拉,迈因德尔.《供应链管理:战略、计划和运作》(第五版).清华
大学出版社.2014.5
[2]苏尼尔.乔普拉.《供应链管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
[3]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1
执笔人:赵灿灿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