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力是物体之间的作用。
2.刚体上仅受两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此两力。
3.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两力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于。
4.一对等值、反向、的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称为力偶。
5.把约束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6.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为: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两个任选的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以及各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的。
7.滑动摩擦力作用在物体的,其方向沿接触面的,并和物体滑动或滑动趋势方向相反。
8.对于空间力系,当力与某轴时,力对该轴之矩为零。
9.确定物体重心与形心位置的方法有,。
10.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变形特点是:杆件方向伸长或缩短。
11.求内力的方法是。
12.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胡克定律表示为σ=Eε,式中E为材料的,即当应力不超过某一极限值,应力与应变。
13.利用强度条件,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和确定许可载荷。
14.剪切变形的特点是:在两力作用线间的截面发生;挤压变形时挤压面一般外力作用线。
15.杆件扭转时的受力特点是:作用于杆两端的一对力偶,大小相等,,而且力偶作用面垂直于杆轴线。
16.圆周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力的大小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ρ。
17.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的求法是:任意截面上的剪力等于截面左段梁或右段梁上所有外力的;任意截面上的弯矩等于截面左段梁或右段梁上所有外力对
的代数和。
18.度量梁弯曲变形的两个基本量是和。
19.常用法和法求梁的变形。
20. 梁在弯曲时,利用和,很容易确定梁的最大剪力和最大弯矩,以及梁的危险截面的位置。
21.圆轴弯扭组合变形时由第三强度理论得到的强度条件为:。
22.压杆失去稳定性是指压杆在的作用下将失去直线平衡而转为曲线平衡。
23.压杆按柔度大小分为三类,对于λ<λ
S 的压杆叫柔度杆,对于λ≥λ
p
的压杆称为
柔度杆,对于λ
S ≤λ<λ
p
的压杆称为柔度杆。
24.为提高压杆的稳定性,可将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压杆改变为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的压
杆,则长度系数μ由变为。
25.构件在等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动荷系数K
d
= ,构件受自由落体冲击时的动荷系数
K
d
= 。
26.大小与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应力称为,σ
-1
表示是的持
久极限,σ
表示的持久极限。
27.为了区别动点相对于不同参考系的运动,将动点相对于动系的运动称为;动点相对于静系的运动称为;动系相对于静系的运动称为。
28.根据速度合成定理,在任一瞬时,动点的绝对速度等于它的牵连速度和相对速度的。
29.刚体做平动时,刚体上各点在任一瞬时的轨迹形状与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0.平面图形上任一点的速度等于基点的速度与该点绕基点的的矢量和。
基点速度为零的点称为平面图形在此瞬时的。
31.作用于刚体上所有外力对转轴之矩的代数和,等于刚体对转轴的与其
的乘积。
32.在质点运动的任一瞬时,作用于质点上的主动力、约束力和在形式上组成平衡力系,这就是质点的动静法。
1.受力后几何形状和尺寸均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
2.构件抵抗的能力称为强度。
3.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与其到圆心的距离成比。
4.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该段梁上的弯矩图为。
5.偏心压缩为的组合变形。
6.柔索的约束反力沿离开物体。
7.构件保持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8.力对轴之矩在情况下为零。
9.梁的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
1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其最大切应力是。
1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两种效应分别是。
12.外力解除后可消失的变形,称为。
13.力偶对任意点之矩都。
14.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杆中最大正应力
为。
15.梁上作用集中力处,其剪力图在该位置有。
16.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约束力沿指向物体。
17.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
18.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三矩式,只有满足三个矩心的条件时,才能成为力系平衡的
充要条件。
19.图所示,梁最大拉应力的位置在点处。
2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1.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
22.在截面突变的位置存在集中现象。
23.梁上作用集中力偶位置处,其弯矩图在该位置有。
24.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5.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只适用于杆。
26.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构件,称为。
2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
28.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的三种情形是。
29.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截面C的位移
为。
30.若一段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则这段梁上的剪力图为
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2.两物体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两力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
这两个力互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3. 力偶是由一对等值、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组合而成的
4. 常用的约束有柔性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
5. 空间力系根据力系各力作用线的分布情况,可分为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平行力系和空间任意力系。
6. 平面弯曲梁剪力和弯矩正负判定口诀为:左上右下,剪力为正,左顺右逆,弯矩为正。
7. 刚体做平移运动时,其上各点的运动轨迹形状相同且彼此平行。
8. 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把动参考系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
9. 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速度,称为动点的相对速度,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的速度称为动点的绝对速度。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
2.刚体是在力的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
3.刚体受三个共面但互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平衡时,三力必汇交于一点。
(√)
4.力矩的单位是N·M或者kN·M。
(√)
5.活动铰链支座的约束力通过销钉的中心,垂直于支承面,指向被约束的物体,恒为压力。
(╳)
6.若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个平面内,该力系称为平面力系。
(√)
7.力学中仅用静力学平衡方程不能求得全部未知力的情况称为静定问题。
(╳)
8.物体的摩擦力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
9.平面弯曲梁的受力特点是所受外力均在过梁轴线的平面内。
(√)
10.刚体做平移时,它的质心运动的情况与单个质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直接用质心代替刚体进行分析。
(√)
1. 静力学研究的对象是( D )
A、物体
B、流体
C、物质
D、刚体
2. 两个大小为3N、4N的力合成一个力时,此合力最大值为( B )
A、5N
B、7N
C、12N
D、1N
3. 在研究拉伸与压缩应力应变时,我们把杆件单位长度的绝对变形称为( B )
A、应力
B、线应变
C、变形
D、正应力
4. 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为(D )
A、W=FS
B、P=MV
C、I=FT
D、F=ma
5. 以下关于截面上内力的大小的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 A )
A、与截面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B、与截面的尺寸有关,但与截面的形状无关
C、与截面的尺寸和形状有关
D、与截面的形状有关,但与截面的尺寸无关
6. 当作用在质点系上外力系的主矢在某坐标轴上的投影为零时,则质点系质心的( D )
A.速度一定为零
B.速度在该轴上的投影保持不变
C.加速度在该轴上的投影一定不为零
D.加速度在该轴上的投影保持不变
7. 一空间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均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而且该力系又为平衡力系,则可列独立平衡方程的个数是( A )
A.6个B.5个
C.4个D.3个
8. 已知点的运动方程为x=2t3+4,y=3t3-3,则其轨迹方程为( B )
A.3x +4y-36 =0
B.3x-2y-18 =0
C.2x-2y-24 =0
D.2x-4y-36 =0
9. 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Z的均质细直杆OA,一端与地面光滑铰接,另一端用绳AB维持在水平平衡位置。
若将绳AB突然剪断,则该瞬时,杆OA的角速度ω和角加速度仅分别为( B )
A. ω=0, α=0
B. ω=0, α≠0
C. ω=10, α=0
D. ω≠0, α≠0
10. 一受扭圆棒如图所示,其m-m截面上的扭矩等于( D )
A.Tm-m=M+M=2M B.Tm-m=M-M=0
C.Tm-m=2M-M=M D.Tm-m=-2M+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