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己整理的中国新闻史期末思考题敦煌进奏院状:敦煌进奏院状是于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中国唐代中期报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年份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
内容是节度使前往风翔要求旌节的情况。
《读开元杂报》:《读开元杂报》系唐朝散文家孙樵所作,收于《经纬集》。
此文是现存对唐代原始状态报纸作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的文献。
定本制度:“定木"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管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经过审杳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木,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定木制度实行于宋初,王安石变法时中断,后来又恢复直到宋末。
定木制度是不得随意传报意图的具体实施,这个举措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维护了统治秩序。
《论禁小报》:是宋朝周麟之所作,比较详尽地论述了小报的产生、内容、消息来源、发报方式以及它的影响和朝廷对小报所持的态度。
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研究新闻学的一篇专论。
《万历邸钞》: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
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做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包括删节,增加了一些“摘由”,增加了一些注释性的说明, 并适当地作了一些综合。
这部抄木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急选报》: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
出版于万历八年四月二十二日,距今四百多年。
现存北京国家图书馆。
己故明史专家谢国桢教授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曾经对它作过考察,说“盖此即为邸报之一种,草草版刷,以供传阅者”。
宋代小报的特点:①小报有一支专业和业余的编采队伍。
②小报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可读性较大。
③小报的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时效性强。
④小报的编发者以谋利为目的。
⑤小报虽是非法的民报,却有很强的生命力。
意义:小报打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和朝政国事的封锁,标志着我国民间办报历史的升端。
小报的商品性相对于官报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进步。
小报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表达民意舆情的作用。
清代《京报》的特点:1、《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邸报的翻版。
《京报》的版面安排,首先是“宫门抄",报道宫廷消息,发布重要任免令;其次是“上谕",刊登皇帝的命令和公告;再次是“奏折”,即群臣的奏议、报告。
2《京报》有较为固定的刊期、报名和外在形式,一般为口刊,也有两口刊。
每期一册,书木式,页数不等,封面用黄色纸,上面印有红色的楷书”京报”二字,下面印有报房的字号标记。
3《京报》有专门从事编印和发行的独立机构“报房”。
“报房”的工作分为探报、抄报、编报、印报、送报,“报房”的人员分工不是固定的,是根据情况临时分配。
《京报》的发行,完全脱离了朝廷官报的发行系统而自办公开发行。
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缓慢的原因:根木原因是受到封建自然经济的制约,难以产生对信息量和时效性要求较高、商品化较高的报纸。
还有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各王朝对报纸出版的政策束缚,封建统治阶级掌握了传播媒介、控制舆论工具、限制言论出版自由。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的近代报刊,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1815 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
《察世俗》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它有独立的消息和言论, 完全面对广大民众。
它的创刊标志着我国新闻史由古代进入了近代发展阶段。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1833年8月郭士立在广州创办。
《东西洋考》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在性质上已基本脱离宗教刊物范畴,成为替外国人打开中国大门摇旗呐喊的舆论工具。
它在新闻报道、言论撰述以及编排技巧等方面,己在相当程度上具有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
马礼逊: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的第一人。
1804年,22岁的马礼逊主动上书布道会请求到中国•来传教。
1807年9月抵达广州。
编纂《汉语语法》及《华英辞典》,翻译《圣经》, 创办了《察世俗》。
林乐知:是美国传教士,创办了《万国公报》,当过很乏报纸的编辑。
他在中国生活46年, 对中国社会有很深刻的认识,提出了不少改革的建议。
李提摩太:是英国传教士,广学会的总干事。
他在《万国公报》上发表大量文章,鼓吹变法日强,也极力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辩护。
《万国公报》的影响:①鼓吹中国变法革新的主张,对中国的维新运动有重要的影响。
② 传播西方思想界、科技界的新闻,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申报》创刊的重要意义:①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性报纸。
办报宗旨是“行业营生为计气②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形态最完备的近代报纸。
包括新用、言论、文艺副刊、广告。
怎样评价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既有侵略作用也有进步作用。
外报是西方殖民主义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它所起的作用是侵略作用:①为列强武力侵华提供情报,进行舆论准备。
②为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提供信息和宣传服务。
③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
外报又是近代文明的产物,是近代文明的载体,因而有又传播近代文明和推动中国近代文明产生、发展的进步作用:①外报将西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传入中国,开阔了国人的眼界,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对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②外报将西方近代报刊的观念和技术传入中国,对于中国近代民族报业的兴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循环口报》在我国新闻史上的地位:于1874年创刊,是我国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
也是我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汉文报纸。
维新派的主要报人和报刊: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和《强学报》;康广仁与《知新报》;谭嗣同、唐才常与《湘学报》、《湘报》;严复与《国闻报》。
梁启超与《时务报》时务文体的特点:1,文体解放一“纵笔所至,略不检束气就是解除写作上的清规戒律,实行文体上的解放。
2,文风自由一“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
就是要求文章浅显易怖,内容词汇新颖生动。
3,结构清晰一“条理明晰”。
这个特点强调文章的逻辑性。
4,感情充沛一“笔锋常带感情”。
感染力,最能打动读者的地方。
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对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积极:提高了新闻事业的社会地位。
具体表现为冲破封建言禁,为报刊蹒得了实际上的合法地位;开中国报业史上政治家办报的先河;重视政论,创造了新型的报刊文体。
消极:过分强调了报刊的工具性。
表现为将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利器”;使报刊过多地承担了“宣传鼓动”的功能。
4《清议报》:是保皇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1898年12月23 口在LI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主编。
办报宗旨是”专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
内容是保皇和政治改良。
《新民丛报》:是梁启超于1902年2月8 口在口本横滨创办的保皇派重要机关报,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全部办报活动中最著名的报刊。
它是仿效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办刊宗旨和内容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新民梁启超在该报上发表了著名的《新民说》。
《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 口在香港创刊,是孙中山领导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中国第一份资产阶级革命报纸,它先是兴中会的机关报,后为同盟会机关报。
被誉为“中国革命提倡者之元祖”。
陈少白任总编辑。
在长达I余年的宣传中,向广大读者展示了革命必将发生,必将成功,为争取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报》:于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LI本东京,是一份以政论为主的大型月刊,主要内容是宣传三民主义。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苏报案”:1903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苏报》连续发表关于《革命军》等文章的宣传文,大骂皇帝和清政府,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
为此清政府照会以将章太炎等逮捕。
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
同年7月7日,《苏报》被封。
苏报案是近代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反清政治案件。
“竖三民”:我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家于右任在辛亥革命前相继创办了三个革命报刊《民呼日报》、《民吁廿报》、《民立日报》,从时间上看这三个报纸是先后出版,内容上是一•脉相承, 从报名上看都是“民”字打头,史称“竖三民”,在中国新闻史上有重要影响。
简述《民报》与《新民从报》大论战:论战始于《民报》创刊,止于《新民从报》停刊,历时两年。
论战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方法、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主要有:要不要“排满”革命?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要不要平均地权?要不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此次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封建腐朽制度,向保皇派发起的猛烈进攻,进一步推动了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唤醒了国人对国家命运的广泛关注,也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
论战不仅为随后到来的辛亥革命做了宣传动员,而且也为更深入更广泛的思想启蒙和反帝救亡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传递了思想火种。
简述于右任的办报活动:①于右任在1907年4月2日在上海创办了《神州日报》,这是他创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口报,很受读者欢迎,但80天后报馆被焚,后由他人接办。
%11909年5月15日,《民呼LI报》由于右任创办于上海,自任社长,批评时政得失,后因报道贪污消息被官员胁迫于1909年停刊。
%1《民呼日报》停刊后不久,1909年10月3 LI,于右任在上海法租界创办了《民吁廿报》, 揭露口本政府的阴谋,不久被查封。
%11910年10月11廿,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继续为百姓呼吁,后来该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II报,1913年终刊。
试述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活动及其影响:5“办报四原则”:针对报纸如何才能实现使命这个问题,梁启超提出了办报四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简述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于办报的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关于报纸的作用:通。
耳bl喉舌说。
通毗邻之事,介绍世界各地事件;又可通上下之情,民君相联系。
报馆的两大天职: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
关于宣传态度和方法方面:忠告、向导、浸润、强聒、见大、主一、旁通、下逮。
关于报刊与舆论的关系:持论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出自公心,不能以党派思想和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要传播真理,不能受感情的左右而作偏激之论。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梁启超新闻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6《实际应用新闻学》:此书为邵飘萍所著,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部研究新闻采访工作的专著。
第一次提出了报纸应该以新闻为主体的主张,认为“报纸之第一要务在报告读者以最新而又最有兴味最有关系之各种消息”。
简述黄远生“四能''说的含义及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