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一、概念1、定义: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

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2、作文: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

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

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二、审题方法方法一:捕捉关键语句。

1、方法解读:抓关键语句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

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

2、示例分析:(20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本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生活平静幸福、友情真挚、家庭和谐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

“光明”“阴影”之间的关系:二者是共生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相反相成或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衬托,甚至互相转化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人生。

立意:人生由光明与阴影两方面构成,我们都要去经历,去拥有,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有魅力。

方法二:注意由表及里。

1、方法解读: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2、示例分析:2013年高考安徽卷: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立意:1.梦想是人类进步的永恒动力。

为“中国梦”的实现献计献策;放飞梦想,向未来挑战;2.埋怨现实,不如积极面对。

3.创新在于好奇的思想,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4.大胆探索和勇于挑战,一切要向前看;方法三:善于由此及彼。

1、方法解读: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2、示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宁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012 福建卷)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冯骥才)立意:贵在生命的内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生没有休止符,用心丈量人生之路,奔跑的姿势,生命的意义与长度无关,“生命既需要宽度,也需要长度” ,“不要速度,而要质量”,人生路上重在把握方向,平凡的日子里实自己,让有限的生命更有意义。

三、常见题型1.单一观点型。

(1)概念:所谓单一观点型就是试题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只有一个。

(2)考题再现:2013年上海卷:“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3)审题指导:作者明显强调的是后半部分,即不要只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而是放眼世界,突破自我,做有利于社会、世界、人类的事情。

(4)方法总结:单一型审题思路:明确主体,抓关键词,弄清寓义,理清关系,联系生活感悟道理,确定立意。

2.对立观点型。

(1)概念:所谓对立观点型就是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有两个,并且这两个观点又是对立的关系。

(2)考题再现:2013 年安徽卷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3)审题指导:名言中蕴含着两个观点,这两个观点对立并且没有主次之分,可采取以下几种写作思路:①赞同第一个观点。

凡事有果必有因,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考生可用历史的眼光探究“会这样”的原因。

从此角度立意旨在引导考生反思自我、反思社会、反思历史②赞同第二个观点。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从此角度立意旨在引导考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来的世界。

“为什么不能”体现的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逆向思维。

③辩证地看待两个观点。

我们既要用历史的眼光反思过去,更要有开拓未来的勇气,因为任何反思都是以未来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故考生可立意为人不仅要站在过去,更要站在未来;人要追问过去,更要追问未来;人要多为梦想做准备,而不是抓住过去不放手等等,进而写出历史与未来的辩证关系。

(4)方法总结:对立型审题思路:分清异同,选择角度,确定立意。

(5)实战演练:06江苏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

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立意:鼓励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批评亦步亦趋、因循守旧、抱残守缺。

再看第三句“还有人说……”,用省略号,暗示着关于“人与路”的关系,还可有其他种种个性化的思考;只要扣住“人”“路”两个关键词,切入角度是非常丰富的。

这个话题实际上是要求我们阐述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道路(或者选择这样的道路有什么好处),怎样走好这样的道路等。

写好这个题目一定要把“路”这个概念具体化,不能泛泛谈“人应该走正确的道路”,因为什么是正确的道路,读者并不明白。

可以具体化为:创新之路、个性之路、奉献之路、尊严之路等,也可以通过人类开创道路的艰辛来议论应该如何对待现代人类的出路。

4.相辅相成型。

(1)概念:相辅相成型是指试题材料中蕴含几个观点,这些观点命题者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它们要么互为补充,要么正反对比,共同探讨一个话题。

(2)考题再现:2013 年浙江卷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审题指导:此类型是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中最为复杂的一类,它实质上是多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变体,在审题立意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树立整体意识。

因为试题材料中的几句话是一体的,考生切不可抓住其中的一句而抛开其他的几句以致于偏题。

②提炼话题。

考生要善于提炼几个警句中共有的关键词,一般此关键词就是试题所要探讨的话题。

如上例三句名言都涉及到了孩子与心灵,所以试题则是对“童心”话题的探讨。

1.正面解读:青少年要保持童心。

2.反面切入:今青少年的心灵过早地硬化。

3.两者结合:方面,青少年需保持童心,远离喧嚣的社会;另一面,社会也应还少年一片纯净的天空。

1、永葆一颗童心。

2、莫让功利占尽孩子的心灵。

3、童心与童年。

4、少年强(心灵)则国强。

5、直爽(善良)不可丢【扣住材料】。

6、不能失去的孩提王国——真诚价更高(针对各种假货)。

5.多则名言审题立意这类材料有两则以上名言出现,两则名言的意思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相反的。

对于相同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同法;对于相反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异法。

例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

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求同法:这三句名言,讨论的是同一个话题——收集材料。

由此我们可以从收集材料的重要性角度立意。

一般这类材料与单一名言材料比较相似,审题难度不大,不做赘述。

相同型,求同法求同法:提供的几项材料在形式、内容上虽不相同,但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审题时就要找出材料间的共同点,以此立意。

立意:①治学要注意积累。

②积累铸就成功。

例4: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首先,我们还是可以按照单一名言的审题方式进行分析,然后再运用求异法。

第一步:明确话题:这两则材料讨论的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还是要向他人问路的问题。

路应该是一个比喻。

第二步:弄清喻意:路应该指的是人生之路,问路应该指的是听取他人的建议。

第三步:求异法。

这两则材料表达的是相反的两种观点。

首先我们抓住其中一则进行立意,这样就可以有两个角度:1、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2、多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才能少走弯路。

接着,我们还可以抓住二者的不同之处,从对比中得到启发。

这两则材料,对于人生道路,一个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一个强调要虚心求教,二者孰对孰非?应该说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了。

因此,可以有第3个立意的角度: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多则型审题思路:明确类型,找出关系点,逐则分析,综合确定立意。

例5、阅读下面二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相反型,求异法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材料之间的不同点,从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形成立意。

立意: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

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选登我们特别推荐本版优秀作文的第一篇:《逝去的永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