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名言解析及运用示范1.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适用于“爱国”、“豪情”等主题。
写“爱国”主题时,可以这么用:“爱国报国,陈毅一直在路上。
战争年代,他身处烽火一线,英勇作战,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和平年代,他投身外交领域,纵横捭阖,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争取更大的国际空间。
”2.拔剑平四海,横戈却万夫。
(李白)适用于“豪情”、“志向”等主题。
比如,写“豪情”主题时,可以像李寨主这么用:革命年代,年轻的黄仁宇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炽热的爱国豪情,让他愿意献身沙场,拔剑平四海,横戈却万夫。
于是,他投笔从戎,跟着军队辗转多地,一直为反抗侵略而浴血奋战。
3.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李白)适用于“豪情”、“志向”、“利剑”等主题。
比如,写“利剑”主题时,可以像李寨主这么用:倚天剑,原为曹操之佩剑,据传得名于宋玉的诗句“长剑耿耿倚天外”。
倚天剑以龙纹为装饰,以百炼精钢锻造,锋利无比。
诗仙李白对此十分仰慕,曾发出“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咏叹。
武侠大师金庸也对其情有独钟,在他所写小说中,“倚天剑”与“屠龙刀”齐名,是峨眉派的独门利器。
4.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适用于“侠客风范”、“潇洒”等主题。
可以这么用:古代的侠客,往往穿风衣,骑白马,来去如风,飒沓如流星。
他们讲究信用,可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他们快意恩仇,能够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5.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李白)适用于“想象力”、“诗意”等主题。
比如,写“想象力”主题时,可以这么用:“诗仙李白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看到漫天飘洒的大雪,他认为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这种想象,前无古人,后少来者,令人佩服至极。
”6.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李白)这句古诗,化用了一个典故。
据《世说新语》记载: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
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李白化用这个典故,表达了活出自我风采、不在意外在评价的豁达和潇洒。
写作文时,适用于“豁达”、“把握现在”等主题。
可以这么用:“生年不满百,不必常怀千岁忧,只需把握现在、过好当下,就很不错。
至于外人看法,身后评议,也不用太在意。
我们可以像张翰、李白一样,且乐生前一杯酒,无须身后千载名。
”7.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李白)对于这句诗的作者,有不同的说法,一说为诗人张为所写,一说为李白所写。
适用于“爱国”、“忧虑”等主题。
比如,写“爱国”主题时,可以这么用:左宗棠的前半生,钻研诗书,了解时务,学成一身真本事。
左宗棠的后半生,收复新疆,镇守西北,向北望星提剑立,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李白)适用于“顺其自然”、“尊重规律”等主题。
比如,写“顺其自然”时,可以像李寨主这么用:“所谓顺其自然,就是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安安静静听从造物主的安排,也不紧不慢地顺应其变化。
”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抬起头来,仰天大笑着走出门去,像我这样的人,难道会是永远埋没在草野中、毫无用处的人吗?适用于“自信”主题。
可以像李寨主这么用:一代诗仙李白,虽然并非出身名门,也从未做过大官,但他对自己的才华,一直非常自信。
所以,即便流落南陵山中的时候,依然能够发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之类的豪言壮语。
10.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刘向)适用于“家庭教育”、“放眼长远”等主题。
比如,写“家庭教育”时,可以像李寨主这么用:家庭教育有千百种方法,但一定不能溺爱孩子。
要知道,溺爱看似满足了孩子的种种需求,其实是把孩子困在温室里,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到头来其实是一种伤害。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真正爱孩子,应该放眼长远,从小对孩子提出严格要求,让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样,才能让他早日适应社会,不惧外在的风风雨雨。
11.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刘向)适用于“实践”、“实干”等主题。
比如,写“实践”时,可以像李寨主这么用:当年,鲁迅先生告诫青年要勇于实践,曾说:“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
”此言甚是。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譬如学游泳,站在岸上听人比划是没用的,跳到水里自己去扑腾,才能真正学会。
12.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
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刘向)用钱财来交往,钱财没有了交往也会断绝;用美色讨好人,色衰后宠爱也会消失。
适用于“相处之道”主题。
可以像李寨主这么用:金钱美色并不能让人长久相处,因为“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真正的久处之道,在于共同的兴趣爱好。
譬如,两个爱读书的人在一起,会有共同的话题,能就某本书擦出思想的火花,于是话语投机,自然能够形成心灵感应和灵魂默契。
13.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刘向)千里马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能跑上千里,等到年老体衰,连劣马都跑不过。
适用于“衰老”、“服老”等主题。
比如,写“衰老”时,可以像李寨主这么用:马云十分喜欢读金庸,也对其小说赞不绝口。
但是,他对书中的有一种设定,持鲜明的反对立场。
那就是——年龄大的人功夫反而越高。
在马云看来,拳怕少壮,人应该服老。
毕竟,人到了一定年纪,体能会随着年龄而衰减,这是一种谁也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所以中国古人也说,“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14.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荫也。
(刘向)适用于“物极必反”、“注意适度”等主题。
比如,写“注意适度”时,可以像李寨主这么用:高山顶上没有高耸的树木,是因为光照太强烈;大树底下没有茂盛的草木,是因为阴凉太充足。
这些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即便是好的事物,也要注意适度,不能太多,要不然就会过犹不及。
15.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适用于“学习”、“读书”等主题。
比如,写“学习”时,可以像李寨主这么用:随着社会发展,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不管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好好学习。
古人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此话不无道理。
只要用心求知,男女老少都能从学习中受益。
16.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适用于“环境影响”、“同化”等主题。
比如,写“环境影响”时,可以像李寨主这么用:人们喜欢赞美洁身自好者,希望每个人都能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然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难于上青天。
毕竟,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极其重大。
如果说个人是一张纸,那么周边的环境,就相当于是墨水。
染上红墨水则一身红,染上黑墨水则通体黑。
所以,一定要像孟母一样,学会选择优质环境,避开不良环境。
毕竟,身处优质环境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已与之化矣;而待在不良环境里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17.体若游龙,袖如素霓。
(曹植)写作文时,适用于形容女子体态柔美。
比如,写“美”的主题时,可以这么用:“西方电影中的美人,是浓妆艳抹下的性感,每一口吐出的香烟都蕴含着自由与独立。
而东方艺术中的佳丽,体若游龙,袖如素霓,一颦一笑间彰显着千年沉积下的气质与品德。
虽然美有不同,但不用厚此薄彼,反而可以兼容并包,因为世界与共,可以美美大同。
1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适用于“爱国”、“豪情”等主题。
写“爱国”主题时,可以这么用:“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意退隐江湖,渔樵耕读;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定会挺身而出,然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9.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适用于“壮志(志向)”、“远和近”等主题。
比如,写“壮志(志向)”时,可以像寨主这么用:为了心中的追求,我们迟早需要走向远方。
离别时,不用哭泣,因为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所以,只要豪情在胸,距离不是问题。
即便隔着千里万里,都可以同气连声,也可以心心相系。
20.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曹植)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于这世间来说,实在是太过渺小。
人之一世,若白驹过隙,来去匆匆,甚至留不下任何痕迹、带不走任何东西。
适用于“人生”、“短暂”等主题,如:“这一世,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三万天去感知这个宇宙,但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宇宙的浪漫我们带不走一分,因此更应该全身心地认真生活,感受每一朵花开花落,尝尽世间美好。
”21.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曹植)这句话的意思是白天里疾风吹过,日光渐渐向西流走。
适用于“时间易逝”、“学会珍惜”等主题,如:“少年总是一腔热血地热爱这个世界,毫不在意时间的残酷,殊不知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每一秒都是即将逝去的青春,年少要有为,一定要把握每一次的朝阳与日落,用心过好每一天。
如此,才能不负时代,也不负此生。
”22.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曹植)君子谦逊是因为他有美好的品德,并不是有任何的企求。
适用于“品德”、“君子之风”等主题,如:“任何美貌在品德面前都不值一提,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这种灵魂上纯粹的美好是不掺杂质的,令人心生敬意,而美貌最多只是装饰之花,永不如内在美德那么稳定和持久。
”23.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曹植)希望这座楼台能永远坚固,与快乐的心情一直相伴。
写作文时,可以把这句话略加改编后,作为模板,用在作文结尾。
比如,写“壮志”主题时,可以这么收尾:“时代大浪滚滚向前,心怀报国之志的我们,也应该顺时而动,大步向前。
然而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我心中的报国之志,会如磐石一般坚定。
愿时代飞速发展,愿祖国日益富强,也愿斯志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写“梦想”主题时,可以这么收尾:“愿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愿梦想开花,处处春天;也愿斯梦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24.苟有所见,虽布衣之贱,远守之微,亦可施用。
(刘禹锡)如果真的有好建议,即便出自卑贱的平民、偏远地区职位轻微的小官员,也可以采用并施行。
适用于“建议(意见)”、“不问出身”等主题。
比如,写“建议(意见)”主题时,可以像李寨主这么用:当年,刘禹锡担任太守时,虚怀若谷,广泛提取各方关于施政的建议。
在他看来,征集建议,不必看人,只要看建议本身。
因此,“苟有所见,虽布衣之贱,远守之微,亦可施用。
”25.凡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刘禹锡)适用于“写作方法”、“重视立意”等主题。
比如,写“重视立意”时,可以像寨主这么用:千古文章意为高。
凡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因此,写作文必须重视立意。
当年,苏轼教人写文章,也曾说过一个这样的观点:假如集市上的店铺各种物品都有,却有一种东西可以把它们取来,这就是钱。
世上最容易得到的莫如物,最难得到的莫如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