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药剂学 8 注射剂

中药药剂学 8 注射剂

第八章注射剂(附:滴眼剂)(2-5分)1.热原: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热原反应:含热原的输液注入人体约半小时后,病人所出现的寒颤、高热、出汗和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昏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

大致可认为:内毒素=热原=脂多糖药剂学上:热原--细菌性热原,是微生物代谢产物。

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最强。

微生物所产生的内毒素是最主要的致热物质。

其是由磷脂,脂多糖,蛋白质组成的高分子复合物,脂多糖(LPS):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致热活性强。

2.热原的基本性质:(1)耐热性:破坏热原:180℃,3~4小时;250℃,30~45分钟;650℃,1分钟。

(2)滤过性:直径1-5nm,可通过微孔滤膜,孔径小于1nm的超滤膜可除去热原。

(3)水溶性:可溶于水,其浓缩的水溶液带有乳光。

(4)不挥发性:但溶于水蒸气夹带的雾滴而带入注射用水。

故蒸馏水器上附有隔沫装置。

(5)被吸附性:可被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石棉板等吸附。

(6)其他: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等所破坏。

3.污染热原的途径:溶剂,原辅料,设备,制备,输液器。

从溶剂中带入是主要原因,用于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液的注射剂应作热原检查4.除去容器或用具上热原的方法:(1)高温法:250℃,30min。

--耐热性。

(2)酸碱法: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稀氢氧化钠溶液--玻璃器具。

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的方法:(3)吸附法: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热原作用,同时兼有脱色、助滤作用。

--被吸附性。

(4)离子交换法: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被吸附性。

(5)凝胶滤过法。

--滤过性。

(6)反渗透法(近几年发展)。

(7)超滤法:超滤膜。

--滤过性。

5.热原检查法: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判断热原限度。

操作繁琐、费时。

应用:适用于大多数制剂的热原检查,但不宜用于放射性药剂、肿瘤抑制剂。

6.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剂法):利用鲎试剂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判断细菌内毒素限量。

快捷、简便、灵敏。

防止假阳性、假阴性。

应用: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及不能用家兔进行热原检测的品种。

注射剂的溶剂:水性溶剂:注射用水(最常用),复合溶剂(乙醇、丙三醇、聚乙二醇等的水溶液);非水性溶剂:植物油--注射用大豆油。

1、制药用水:饮用水→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纯化水→蒸馏→注射用水→灭菌→灭菌注射用水。

饮用水:饮片净制(漂洗);制药用具(粗洗);非灭菌制剂(提取溶剂)。

纯化水:普通药物制剂(配制溶剂或试验用水);口服、外用制剂(配制溶剂或稀释剂);灭菌制剂(提取溶剂,不得用于配制与稀释);非灭菌制剂(器具精洗;提取溶剂)。

注射用水:为配制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精洗。

(滴注溶稀精)灭菌注射用水:注射用灭菌粉末(溶剂);注射剂(稀释剂)。

2、注射用水制备的工艺流程:饮用水→细过滤器→电渗析装置或反渗透装置→阳离子树脂床→脱气塔→阴离子树脂床→混合树脂床→纯化水→多效蒸馏水器→热贮水器(80℃)→注射用水。

口诀:渗阳气阴(沈阳气阴)、混合床、纯蒸馏。

储存:制备后的12h内使用。

80℃以上保温,70℃以上保温循环,4℃以下存放。

质量要求:①性状:无色,无味澄明。

②检查:pH:5.0~7.0;氨<0.00002%;细菌内毒素<0.25EU/ml;细菌、霉菌和酵母菌≤10个/100ml。

其他: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电导率、总有机酸、不挥发物与重金属检查应符合规定。

EU--内毒素单位,专指内毒素的活性单位。

3、注射用大豆油:工艺流程:中和脱酸(加氢氧化钠,保温搅拌,至油皂分开)→脱色除臭(加活性白陶土及活性炭保温搅拌,滤过至完全澄明)→灭菌(150℃干热灭菌1~2h ),放冷至适宜温度。

质量要求:淡黄色的澄明液体,无臭。

相对密度--0.916~0.922。

折光率--1.472~1.476。

酸值≤0.1--游离脂肪酸,酸值高、质量差。

皂化值188~195--游离脂肪酸+皂化成酯的脂肪酸,评定油的种类和纯度。

碘值126~140--不饱和键,碘值高、易氧化。

检查:于450nm 波长处的吸光度不得过0.045。

过氧化物、不皂化物、碱性杂质、重金属、砷盐应符合规定。

注射剂的附加剂: 常用注射剂附加剂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 增溶剂 聚山梨酯80、胆汁。

(静脉慎用,椎管不用) 助溶剂 潜溶剂 丙二醇、甘油(是鞣质和酚性成分良好溶剂)、聚乙二醇300或400防止主药氧化的附加剂 抗氧剂 (0.1-0.2%) 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常用于偏碱性药液) 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偏酸性药液)(氢焦爱酸青椒爱酸) 惰性气体 N 2、C02 金属离子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 ) 抑制微生物增殖的附加剂抑菌剂 苯酚、甲酚、三氯叔丁醇。

(多剂量包装可加但需灭菌。

静脉、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一次性注射量超过15ml 不得用) 调整pH 的附加剂 缓冲剂 盐酸、枸橼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PH :4-9,同一品种误差≤2.0,大输液应近中性)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 渗透压调节剂 氯化钠、葡萄糖。

(血浆、泪液等渗,大量低渗溶血。

冰点降低数据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法和溶血测定法)减轻疼痛的附 止痛剂 苯甲醇、盐酸普鲁卡因重要的计算:渗透压的计算1.冰点降低数据法: 血浆的冰点为-0.52℃。

W ——配成100ml 等渗溶液所需加入等渗调节剂的量,g /ml ;a ——未经调整的药物溶液引起的冰点下降度;b ——1%(g/ml )等渗调节剂溶液所引起的冰点下降度。

氯化钠的冰点降低为0.58℃,必须牢记!0.9%氯化钠溶液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

例1:配制1000ml 冰点下降度为0.05℃某中药注射液,问需要加多少氯化钠才能调整为等渗溶液? 例2:配制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100ml ,需加氯化钠多少,才能使之成为等渗溶液?(已知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冰点降低为0.12℃)2.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凡处方中添加了渗透压调节剂的制剂,均应控制其渗透压摩尔浓度。

静脉输液、营养液、电解质或渗透利尿药(如甘露醇)等需标明渗透压摩尔浓度。

正常人体血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285~310mOsmol/kg (毫渗透压摩尔浓度)。

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与人体血液相当。

3.氯化钠等渗当量法:氯化钠等渗当量(E ):1g 药物相当于具有相同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克数。

G 1、G 2--药物的百分浓度,E 1、E 2--药物的氯化钠等渗当量硼酸的E 值0.47--1g 的硼酸于溶液中,能产生与0.47g 氯化钠相同的渗透压效应。

例如:头孢噻吩钠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O.24(E1),若配制2%(G1)的头孢噻吩钠溶液10Oml,欲使其等渗,需加入氯化钠多少克?解:(0.9%-0.24×2%)×100=0.42g。

4.溶血测定法:溶血法测得的等渗溶液即为等张溶液。

等张溶液系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等张溶液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

按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计算出的等渗溶液,仍可能出现溶血现象。

这是因为红细胞膜并非典型的半透膜,不仅溶剂分子能出入,有些溶质(药物)分子也能自由透过。

只有注射液与红细胞膜的张力相等,才不会产生溶血。

中药注射用半成品:1、基本要求:包括从中药饮片中提取的有效成分(>90%)、有效组分混合物(明确成分/总固体量≥60%)。

检查:重金属≤百万分之十,砷盐≤百万分之二。

2、制备:⑴蒸馏法: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注射剂的制备。

⑵综合法:根据有效成分的性质,采用水醇法进行提取分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效成分的性质,选择溶剂萃取法、酸碱沉淀法、吸附分离法、超滤法。

3、去除药液中鞣质的方法:改良明胶法,醇溶液调pH值法,聚酰胺吸附法。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1、制备工艺流程:可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工艺流程示意图2、制备要点(1)注射剂容器:种类--玻璃安瓿、玻璃瓶、塑料安瓿、塑料瓶(袋)。

规格--单剂量容器(安瓿--有颈、粉末、曲颈--1、2、5、10、20ml),多剂量容器(5、10、20、30、50ml),大剂量容器(输液瓶、输液袋--50、100ml)。

(2)安瓿的处理:工序:切割→圆口→灌水蒸煮→洗涤→干燥与灭菌洗涤:甩水洗涤法、加压喷射气-水洗涤法。

预处理:稀盐酸溶液,100℃蒸煮30min,除去微量的碱和金属离子。

干燥与灭菌:一般安瓿:120~140℃干燥。

无菌操作或低温灭菌的安瓿:200℃以上干热灭菌45min,180℃干热灭菌3h。

可存放24小时。

3、注射液的配制:已经调配好的注射液应在当日完成滤过、灌封、灭菌。

稀配法:半成品加入溶剂中一次配成规定的浓度——原料质量好,配制小剂量注射剂浓配法:半成品加入部分溶剂中,配成浓溶液,加热滤过后再加溶剂至全量——原料质量一般,配制大剂量注射剂。

①水处理,冷藏。

②热处理,冷藏。

③活性炭处理。

④加入附加剂。

4、注射液的滤过:粗滤:滤材--滤纸、长纤维脱脂棉、绸布、纸浆、滤板。

滤器--布氏漏斗、板框压滤机。

精滤:垂熔玻璃滤器--G3常压, G4加压、减压, G5除菌。

微孔滤膜滤器--<0.22μm除菌,0.8μm,0.45μm。

5、灌封:灌注+熔封标示装量≤50ml时,增加装量(2ml易流动液体可增加0.15ml,黏稠性液宜增加0.25ml)多剂量(供多次用量的注射液):每一容器的装量不得超过10次注射量。

6、灭菌和检漏:及时灭菌,以保证成品无菌。

注射剂在灭菌时或灭菌后,应采用减压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进行容器检漏。

7、印字与包装:注射剂经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印字、包装。

每支注射液均需印上品名、规格、批号等。

在标签或说明书中,应标明注射剂所用的辅料名称,加有抑菌剂的注射剂,应标明所加抑菌剂的浓度。

8、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又称粉针。

包括无菌粉末(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和无菌块状物(冷冻干燥法)。

临用前配制。

质量要求:符合注射剂一般要求外,还需进行装量差异和不溶性微粒检查。

输液剂1、种类:(1)电解质输液: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等。

(2)营养输液:用于不能口服吸收营养的患者。

有糖类、氨基酸、脂肪乳输液等。

(3)胶体输液:用于调节体内渗透压。

胶体输液有多糖类、明胶类、高分子聚合物类等,如右旋糖酐(血浆代用液)、淀粉衍生物、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2、制备:要点:配制→滤过→灌封→灭菌→质检与包装。

用新鲜注射用水配制,浓配法。

滤过:G4(多加压),微孔滤膜(0.45μm、0.65μm)。

灭菌:热压灭菌法,115℃、30min。

乳状液型注射剂:以脂溶性药物(挥发油、植物油等)为原料,加入乳化剂和注射用水经乳化制成的油/水(0/W)型或复合(W/0/W)型的可供注射给药的乳状液,称乳状液型注射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