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场的小故事5篇汇总职场故事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阅读职场故事也是吸取经验的一种方式。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一:我们老总不管事从原公司辞职后,我重新应聘到一家公司,还做老本行:营销。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家公司虽然不大,老总却很“忙”,我到公司上班有一个月了,几乎没有看到过老总坐在办公室里。
有一天,我把销售计划弄好,准备拿给老总审批。
同事告诉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这是公司的规矩,老总还有自己的事情。
我大吃一惊。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老总呀?我有些纳闷。
有一次,我到北京出差,整整15天的行程,应该说,收获还是颇丰的。
那天,看到老总正好在办公室,我拿着报销单,直接闯了进去。
看到我进来,老总站起来拍拍我的肩,说了几句鼓励的话,看也没看报销单,就直接签了字。
拿着老总亲笔签字的报销单,我赶快到了财务室。
没有想到,在老总那里一路绿灯,在这里却要接受一项一项的审核。
我说:“老总都签字了,你就报销吧。
”会计说:“老总打过招呼,审批这一块,必须由我把关。
”出差时,我没有超出报销范围的花费,所以根本不担心,谁审批我都无所谓。
在这个公司,让我不明白的是,老总竟然“形同虚设”。
在公司,我发现大家总有做不完的事情,自己给自己定目标、排计划,完成了一项任务,就会在进度表上写明完成的时间。
遇到棘手的问题,几位员工一商量,出谋划策,基本上可以把事情解决。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员工才会写一份报告,简明扼要地将困难讲出来,需要哪些部门、哪些人员参与。
这份报告通常会摆到老总的办公桌上。
第二天,顶多第三天,老总就会亲自出马,召集相关人员开会,拿出对策,解决问题。
有了老总这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冲锋在前,总觉得底气很足。
时间一久,我觉得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为了充电,业余时间,我还自学了MBA课程。
在老总基本不管事的公司工作,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员工又是如何工作的?有一次,我跟部门主任一起出差,在火车上闲聊时,我问起这些问题。
主任说:“你觉得这样不好吗?”“好是好,有时,我也很担心的。
”我担心的方面很多,我怕自己定的销售计划完不成,我怕回款不到位。
“这就是老总的高明之处。
”主任说。
表面上看,老总不管事,可以让员工自己拿主意。
其实,这是逼迫员工发挥主人翁精神,将事情考虑得非常周到,不要指望老总帮你把好最后一道关。
这样一来,员工必须全盘考虑,合理安排,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至于报销的事情,老总也是尽量不管。
”主任说。
处处想占公司便宜的员工,毕竟还是少数。
老总是个聪明人,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就会及时将喜欢占便宜的员工调离跟钱打交道的部门,尽量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老总让会计把好审核关,也不是随便说说的。
责任重于泰山,会计不敢怠慢,生怕会有一些超出报销范围的款项。
有了会计把关,老总随时可以抽查,像报销这类事情,基本上就不会发生超出报销范围的事情。
“老总不管,事情更麻烦。
”主任说,“你得自己给自己压担子,自己给自己定目标,一刻也不敢怠慢。
”起初,我以为老总不管事员工会比较轻松,没有想到反而更不轻松。
看来,明天我得赶快拿出一份下半年的工作计划,至少不能让同事们占了先。
故事二:老板说,你怎么谢我我刚从北京出差归来,办公室的陈姐就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新老板上任了,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听说公司要来一次工作大调整呢!”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我可是好不容易才跻身公司业务部,刚刚做得得心应手,再也不想回到乱哄哄的营业大厅,整天跟那些繁琐的票据打交道了。
我暗自思忖,得行动起来,想办法给新领导留个好印象。
下班后,我径自奔向公司对面的购物商城,打算买一套早就想买的名牌化妆品,结果发现好几个平时不爱化妆的女同事正围着卖化妆品的营业员问这问那,其中就有奔四的陈姐。
我犹豫了一下,转身离开了。
第二天上班时,我发现办公室的女同事们个个妆容精致,光彩照人,见了新老板,都笑得春光灿烂。
我暗想,看来,光靠漂亮的外表“吸引”新老板不太容易,还得另寻门道。
机会说来就来了。
那天,老板为了争取到那家著名民营企业的业务,在大酒店宴请老总们。
我和部门主任一起作陪。
席间,老总们不停地向老板敬酒,看着老板面露难色又不便推辞的样子,我心里一动。
于是,平时很少喝酒的我端着酒杯,走到那位民企老总身边,笑吟吟地说:“以后还是我们直接打交道的机会多,这酒不如让我喝呢!”民企老总这才注意到长发披肩、明眸皓齿的我,他好像眼前一亮,看着我的眼神有些愣愣的。
果然,老总惊喜地握住我的手,兴奋地说,他就喜欢和我这种爽快聪明的女性打交道。
于是,原本属于老板的那杯酒自然地就由我代饮了。
我注意到,老板一直在惊喜地看着我。
我更是喜从中来,这下,总算抓住机会让新老板认识了我!后来,我又积极利用自己的人脉拉业务,远亲的,近邻的,这样一番折腾,老板见到我时,已经很亲切地喊我“小颖”了。
这可是一个好兆头哦!此后不久,我又稳稳地抓住一个“表现”的机会。
公司组织去千岛湖旅游,大家乘游轮饱览湖光山色时,我发现老板脸色蜡黄,一个人悄悄溜到了船尾。
我跟过去看时,就见他面向湖水,一手撑着栏杆,一手按住胸口,显然他是晕船了。
我从包里找出维生素B6和一瓶纯净水,让他服下两粒后,又递给他几张纸巾,让他擦拭额上渗出的密汗。
我陪他静静地站了一会儿,不知是不是由于我的及时出现,分散了他的注意力,还是那两粒药丸的作用,老板居然不再晕船了。
他的心情看起来还挺愉快,对我说:“小颖,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女孩。
”我笑笑,对他说:“大家在船头拍照呢,我们也去吧。
”那天晚上,我们在酒店大包间就餐休闲,乘着酒兴大家纷纷轻歌曼舞。
老板邀我跳舞时,我从他眼睛里看到一种异于往常的神情,他看着我低声说一句“今天表现不错嘛”时,我心里微微不适,然而脸上却风轻云淡。
起舞时,老板还比较绅士地轻轻揽住我的腰,后来他的眼神变得暧昧,身体开始贴紧我时,我微笑着但有力地挣开距离。
他感觉出来后,自动离远一些,就这样我们还是彼此配合着,直到那支舞曲结束。
旅游回来后,我去老板办公室送一份计划表。
他一个人靠着椅背正在沉思,见我进来后,他眼睛一亮,说起游轮上的一幕,接着又提到跳舞时的情景,甚至还提到我代他喝酒那件事,然后问我:“哪一个是真实的你?”我就笑着大大方方地告诉老板:“船上那个善解人意的女人是我;舞池里拒绝暧昧的女人也是我;当然,那个一马当先为您代酒的女人还是我!”老板半疑惑半沉思地望着我时,我转身优雅地离去。
时隔不久,我们公司业务部的主任另谋高就,老板为他设酒会饯行。
我主动邀请老板跳舞,老板很绅士地与我共舞时,叹了口气笑笑说:“你呀,哪儿都不错,就是不善于调情,让男人近不得远不得。
”接着他又说:“一些女人却又太擅长调情了,让男人远不得也近不得。
”我听得明明白白,但是装得风轻云淡,只是微笑地配合着他的步履翩翩起舞。
忽然,老板说:“你们的主任离任了,你想不想知道谁是你们的新主任?”我有些不明白他的意思,紧张地看着他。
这时候,我听到老板真真切切地说:“小颖,你就等着接任命书吧!”我大为惊喜,刚想说“谢谢老板”,但话还没出口,老板已经在笑吟吟地问了:“你打算怎么谢我呀?”我想了想,说:“在您晕船时,及时送上维生素;在应酬时,能代您喝一杯闲酒;聚会时,做您最和谐的舞伴。
还有,勤奋工作,发挥最大潜力,为公司争取更多的客户!”老板笑着问:“就这些吗?”我也笑了,说:“就这些!”没想到老板很开心地大笑起来,说:“这些足够了!”我如释重负,舞步变得更加轻盈了。
故事三:只需付出一块钱王益应聘一家公司的业务员,一路过关斩将杀进最后一轮,得到了老总亲自面试的机会。
和王益一起来的,还有两个应聘者。
一个是有着丰富经验的中年人,一个是重点大学毕业的高才生。
老总直接出题,让应聘者把他当成一个大街上遇到的陌生人,要用最小的代价和最短的时间让他记住本公司。
高才生第一个上场。
他面带微笑走向老总:“先生,您好!看您的气质,一定是位大老板。
我想向您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新产品……”老总摇摇头,打断了他:“你这种职业笑容现在太泛滥,人们已经有了审美疲劳,当我们发现你微笑只是为了推销产品时,更会产生反感。
”高才生悻悻下台。
中年男子上场了,他掏出一支烟递给老总:“朋友,这次世界杯你最看好哪个球队?”老总再次摇头:“不好意思,我不抽烟,也不关心足球。
我知道,你是想用这种方式和我拉近距离,但是如今人们的戒备心理都很强,对陌生人的搭讪十分警惕,不会轻易答理你。
”前两个应聘者都碰了钉子,轮到王益了,他沉思片刻,抬起头,大步走到老总面前,说:“如果你丢了一块钱,心里会不会非常难受?”老总笑了:“我还不至于为一块钱难受吧?”王益又说:“那现在有个机会,只要你付出一块钱就可以帮助一个人,你愿意吗?”老总显得莫名其妙:“一块钱,好像什么也买不到吧?”王益一笑:“不,能买到诚信。
”看着老总疑惑的神情,王益解释道,“我和人家约好见面,但因为忘带钱包,没法坐公交车,眼看就要迟到了。
如果您借我一块钱,我就能做个守信的人,准时赴约了。
”老总哈哈大笑:“你这人真有意思,一块钱还绕这么大弯子?给。
”王益接过钱,又说:“谢谢!您给我的不只是一块钱,还有信任和爱心。
所以我必须感激您。
”说着,拿出一张名片递过去,“如果您或您的朋友需要我们公司的产品,可以打电话给我,我保证给您最优惠的价格。
”老总赞赏地竖起了大拇指:“人们总是会记住那些向自己借过钱的人,哪怕只是一块钱。
他们会拿着你的名片向朋友们介绍这次有意思的经历。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王益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瞒您说,今天早上我就因为忘带钱包,不得不向路人借钱坐车,才赶上这场面试。
我从中受到启发,如果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就没有和对方交流的机会;如果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哪怕是一块钱,对方也不会给。
做业务员,其实也是一样。
”面试结果,王益毫无争议地胜出。
故事四:小鸡蛋惹大事大观园里有个小厨房,原本是为方便小姐们吃饭,在这里常来常往的都是些底层仆妇、厨子,要不就是为小姐们取饭端菜的丫鬟们。
这些小人物本应与特权无缘,可他们偏偏纠葛不断,争的就是那些芝麻绿豆大的小特权。
最激烈的一次,便是司棋大闹小厨房。
司棋是迎春的大丫鬟,精明能干,泼辣伶俐,虽跟的主子不太得势,但也算老资格员工,只要安分守己,也算有几分体面。
一次,她派小丫鬟莲花儿,通知厨娘柳家的,“要碗鸡蛋,炖得嫩嫩的”。
论理,身为小姐大丫鬟,她的吃穿用度与小姐一样,标准并不低,可额外提要求,就算是搞特殊化了。
贾府奴仆惯于看人下菜碟,柳妈也不例外。
只一瞟眼,便断定司棋不是她要巴结的主儿,立马将她排斥在特权阶层外,一口回绝,没有鸡蛋。
莲花儿不服,口里抱怨着“前儿要吃豆腐,你弄些馊的”,一边在菜箱里翻出十来个鸡蛋,她自以为得理,反驳道:“这不是?”柳妈毫不示弱,挖苦道:“我劝你们,细米白饭,每日肥鸡大鸭子,就将就些儿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