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打制石器,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这描述的是哪一早期人类的特征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类人猿2.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和来源是①文物和文字记录②古迹和遗址③历史故事④历史传说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这是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
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A.元谋人B.半坡人C.北京人D.河姆渡人4.2010年4月5日,主题为“从文明的展开到文明的展台”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隆重举行,吸引了大批海内外炎黄子孙到此寻根拜祖。
拜祭黄帝是因为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他的部落是形成华夏民族的基础C.他在阪泉之战打败了炎帝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5.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己学会了制作舟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
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
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
”材料不能说明A.周朝实行分封制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7.表格归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A.商朝、春秋B.商朝、战国C.商朝、东周D.春秋、战国8.“禹很有心计,先选短命的皋陶,再指定无能的伯益……暗地里却悄悄地培植儿子启这棵红苗。
启终于修成正果,禹如愿以偿……让儿子启顺理成章地继承大位。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禹是一个无道的暴君②启建立夏朝③禅让制遭到破坏④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9.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
材料中的“它”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10.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法。
其中,使用“最多”和“最进步”的分别是()A.形声、会意B.象形、形声C.假借、象形D.指事、会意11.如下图所示“中华第一鼎”,因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近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它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该鼎建造的时代应该是()A.尧舜禹时期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时期1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周王室衰微C.天子依附于诸侯D.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13.如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文物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并且是属于禁止出国展览的最为珍贵的文物之一。
请问这一文物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改革户籍制度C.奖励军功D.统一度量衡14.读下图,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A.该工程是齐国的重大工程B.主持修建的是李冰C.它使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沃野D.它修建于春秋时期二、材料分析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9年3月,一个白色和棕黄色相间的北京猿人头骨图像成为英国《自然》杂志的封面,头骨图像下方是一句黑体大写的英文双关语:“北京猿人真酷(cool)”——这项成果将使北京猿人“老了27万岁”,意味着他们生活在更加寒冷的自然环境中。
材料二 1960年8月,郭沫若视察半坡博物馆,当他看到装有一女孩的瓮棺时,解说员说,在半坡时代,成人死后葬于氏族的公共墓地,而未行“成丁礼”的幼童,则是装入“瓮棺”,埋在自己的房屋附近,以免被野兽伤害。
郭老听后,不胜感慨,他说:爱护儿童,历来有之,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1)说出北京人的发现地点。
(2)材料二中的北京人是怎样应对“更加寒冷的自然环境”呢?有什么作用?(3)材料二中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年代距今约多少年由“瓮棺”“埋在自己的房屋附近”,可看出半坡原始居民已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4)在刚装入“瓮棺”的时候,女孩可能有衣服穿吗?为什么?(5)历史无处不在,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或途径来了解历史?16.再现史前人类活动。
(寻找证物)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请你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
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
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
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
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
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_____________ (填写图号)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进行解释)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
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骨耜”:;“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
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
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二: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
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
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三:家门三过实难入,疏导百川纾困流。
曾为神州冰雪恨,不因风雨昊天愁。
踌躇何苦更寻梦,辗转无妨空易求。
毕竟牺牲多壮志,怎知山海一酬。
(1)从材料一、材料二可看到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材料三歌颂了禹的哪一功绩?我们要学习大禹的哪些优秀品质?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材料二“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材料三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
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师用书》(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了史前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方式。
请写出以这种方式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两个,并指出“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2)据材料二,西周初年,周王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大思想家孔子的家乡属于哪一封国?(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结合材料三,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利与弊。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桀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
日有之哉?日亡吾亦亡矣。
”材料二商纣说:“呜呼,我生有命有天!”(1)夏桀、商纣最后被推翻共同原因是什么?(2)请你谈一谈两则材料蕴含的深刻道理。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3)上述材料三、材料四两则材料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4)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5)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西周实行这种制度有何作用?20.国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国家的出现)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的开端就是剥削的开始。
因而国家的形成……是进入文明时代的契机。
现在,多数学者认为……文献记载《礼记·扎运》中有关于“大同”与“小康”的记录,这正是国家出现的标志之一。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哪个朝代?(国家的管理)材料二(2)材料二图中的“姜尚”“文叔”“叔虞”等人被封到各地做诸侯的依据是什么?西周在什么时候被哪一族所灭?(国家的记载)材料三1899年,北京官员王懿荣得了病,在这仁堂买药时,发现了神秘的龙骨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人教七上历史教材(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龙骨文”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通过这些“龙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国家的更替)材料四暗夜的精灵,燧人氏的目光,透过漫漫岁月,化成一轮不落的艳阳。
而这艳阳点燃了诸子的文章,夏、商、周的故事变成了黑蝴蝶的翅膀,翅膀抖动,卷起万丈光芒。
——现代诗歌《火》(4)夏商西周的更替,给今天我们政府的施政留下了怎样的启示?21.历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下遗迹,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图1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都城,请你说出此王朝的名称和建立者。
(2)图2是殷墟遗址。
此遗址是哪个王朝的都城?哪一个国王迁都到此?(3)图3中文物底部铸有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史实。
武王伐纣的地点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武王伐纣的结果。
(4)夏桀收刮民财,建造宫殿,终日饮酒作乐;商纣王荒淫无道,造“酒池肉林”聚众作乐;西周周幽王时期,朝政腐败,“烽火戏诸侯”,最终为外族所灭。
总结一下,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2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文,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
(一片甲骨惊天下)材料一(1)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哪个朝代?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人、山)对应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甲骨文造字方法有哪些?(2)你怎样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青铜文明震世界)材料二(3)图三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从它外观上看它有什么特点?写出商朝青铜器的精品代表作(4)图四是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
23.春秋是我国历史的动荡时期,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