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归纳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归纳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
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归纳篇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有关秦朝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刑罚严酷,其中一人犯罪就要杀掉三族的叫“族诛”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此后秦朝一蹶不振2.楚汉战争中,刘邦打败项羽最主要的原因是( )A.善于用人B.后方巩固C.战术正确D.赢得民心3.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A.修筑长城B.地方设县C.使用圆形方孔钱D.使用小篆4.秦国在军事实力上对六国形成优势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之后B.战国中后期C.嬴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后D.长平之战后5.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刀形币B.蚁鼻钱C.铲形币D.圆形方孔钱6.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A.树立秦的形象B.加强思想控制C.限制人们的言论D.禁止儒学传播7.为解决运输上的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把哪两大水系连接起来()①长江②黄河③珠江④淮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⑤8.秦时修筑长城的目的是抵御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进攻()A、越族B、匈奴C、夷狄D、突厥9.西汉初年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平定“七国之乱”B、恢复发展生产C、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D、加强中央集权10.平定“七国之乱”,使汉朝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统治者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1.初一学生林珊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一副蔡伦的字,摊主说是秦朝时期的,非常珍贵。
但林珊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即指出,古字画上的字只可能是什么时期的()A、西汉以前B、西汉初期C、西汉末期D、东汉时期12.下列关于《伤寒杂病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B、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C、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D、介绍了"麻沸散"与"五禽戏"13.小李在旅游胜地看见高大的佛像,给妈妈介绍说:“佛教起源于古西域”。
妈妈笑着说不正确。
你认为佛教源自()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波斯14.《史记》叙述的是()A.从夏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B.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史事C.从西周到西汉的史事D.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A.秦朝B.商朝C.西周D.西汉16.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60年D公元60年1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是()说的,他的()被鲁迅赞为()A.班固《汉书》“史家之绝唱”B.司马光《资治通鉴》“绝唱”C.司马迁《史记》“史家之绝唱”D.班超《后汉书》“绝唱”18.西汉后期一队商人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将丝绸等货物运到西方,反映商人途中经历不正确的是()A、大批匈奴人抢夺他们的货物B、看见魔术艺人吞刀吐火C、半路休息吃着葡萄、石榴D、看见天竺僧人传授佛经19.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线正确的是()A.长安—陇西—阳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长安B.洛阳—陇西—玉门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长安C.长安—陇西—阳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洛阳D.长安—陇西—玉门关—大宛—大月氏—阳关—陇西—长安20.下列有关道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道教起源于西域地区B.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结合C.道教宣扬修身养性、炼丹服药D.它的主张体现关注现实、重现世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5分,第23题9分,第23题6分,共30分。
21、材料分析题:(20分)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
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阅读材料后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2)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4)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5)试比较两位皇帝做法的异同点?22、看图说历史(附长城图)在战国形势图中,我们曾见到过长城。
秦长城与战国长城相比有何不同?有人发现秦长城的走向与《战国物产分布》一图中的农牧分界线基本吻合,还发现强大的匈奴过着游牧生活,在没有长城前时常侵犯中原地区。
你能依据地理常识分析一下秦长城的历史作用吗?23、连连看:1.项羽纸上谈兵赵括揭竿而起陈胜约法三章刘邦破釜沉舟2.秦朝孔子开创儒家学说西汉道教在民间兴起东汉佛教传入我国春秋西安兵马俑24、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又来到了西汉王朝。
下面请你以记者身份采访汉武帝,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
请你就此设计三个问题。
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2、D3、B4、D5、D6、B7、C8、B9、D10、D11、D12、B13、B14、D15、A16、C17、C18、A19、D20、A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5分,第23题9分,第23题6分,共30分。
21、(1)焚书坑儒;(2)加强思想统治。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统一言论和思想;(5)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大同一的形成与巩固。
22、秦长城把战国时期分段长城连接在一起,更长更牢固。
秦长城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而且它横亘在游牧区与农耕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游牧民族的冲击,保护了长城以南农耕文明的发展。
23、(略)24.学生的问题与大一统相关,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问题一:请问汉武帝:您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思想上的统治?题二:陛下,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诸侯王势力膨胀的问题的?问题三:尊敬的汉武帝,请问您又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归纳篇2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
这说明北京人会()A.建造房屋 B.使用天然火C.制造工具 D.过群居生活2.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A.北京周口店B.云南元谋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4.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
其中介绍错误的是A.生活在黄河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打制石器生产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A.舜B.禹C.黄帝D.炎帝6.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7.我国桂林市内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
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8.下面文本框内文字是某位学生编写的历史故事独白,据此判断,他是为哪一事件编写的独白?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9.同学们大都看过《上下五千年》这部书,它说的是我们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是A.舜 B.禹 C.启 D.桀10.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的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
你知道丙同学A.姓唐 B.姓秦 C.姓夏 D.姓周11.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12.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A.早50年 B.早500年 C.晚50年 D.晚50013 .春秋时用“尊王攘夷”的口号率先称霸的是( )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穆公14.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 )A.齐、楚、赵B.韩、赵、魏C.楚、燕、韩D.秦、齐、魏15.问鼎中原的春秋霸主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16.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齐国B.秦国C.宋国D.楚国17.“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
”最能体现课文中这句话意思的成语是( ) A.朝秦暮楚 B.纵横捭阖 C.远交近攻 D.退避三舍18.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开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19.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
在商鞅变法的措措施中,对贵族利益有直接损害的是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严明法令20.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A.尊王攘夷 B.百家争鸣C.实行分封制 D.商鞅变法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今山东境内),曰齐。
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尚父”指的是谁?他建立了哪一个诸侯国?(4分)(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看出构成诸侯的是哪些人?他们从天子那里得到什么?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8分)(3)两则材料反应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4分)(4)西周实行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22.(6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