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诵读,掌握诗歌朗诵节奏,初步感知两首诗歌的情感。

2、通过内容与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的对比,深入理解两位诗人的人生选择之不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诵读,掌握诗歌朗诵节奏,初步感知两首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内容与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的对比,深入理解两位诗人的人生选择之不同。

教学流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法)
古今中外,对人生的探讨,从未停息,今天我们将走近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感受魏晋时期对人生价值的不同领悟。

(二)初步比较——读诗情
《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朗读要求:
(1)齐读两首诗歌,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朗读时注意诗歌节奏停顿,四言诗2\2节奏,五言诗2\1\2或者2\2\1节奏。

2、比较两首诗歌情感:
诗歌情感
短歌行悲凉豪迈,忧思深沉(忧)
归园田居质朴真诚,恬淡闲适(悠)
(三)深入比读——品诗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诗歌,曹操之“忧”、陶渊明之“悠”在诗中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又使用哪些表现手法与抒情手法?
人物情感内容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曹操忧人生之忧
贤才之忧
天下之忧比兴、用典、对
比、借代
直抒胸臆、用典
抒情
陶渊明悠脱离官场之悠
田园生活之悠白描、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视听
结合
直抒胸臆、融情
于景
分析三优:人生之忧、贤才之忧、天下之悠以及比兴、用典、对比、借代的表现手法和直抒胸臆、用典抒情的抒情手法。

学生自主思考,完善陶渊明内容、表现手法、抒情手法内容。

(四)拓展比较——品意旨
探究任务1: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以不同诗歌形式和艺术方式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塑造了两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短歌行》:一个努力进入仕途,通过做官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归园田居》(其一):一个不愿同流合污,追求内心自由,达到心灵满足。

探究任务2:
思考同处乱世,为什么曹操和陶渊明却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选择。

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
人物曹操陶渊明
形象努力进入仕途,通过做官实现
自己人生价值不愿同流合污,追求内心自由,达到心灵满足
原因受儒家影响,积极入世儒家思想积极入世走不通,选
择道家“心灵自由”
探究链接:
背景链接一:《短歌行》: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

当时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事业仍未完成的现实,他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致力于建功立业,于是在一次宴席上咏出此诗。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大宴将士之时。

背景链接二:《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为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仕。

陶渊明所处的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官场贪腐日盛。

陶渊明在彭泽县令任上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小吏告诉他要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五)结尾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无论是曹操于逆境中的积极进取,还是陶渊明于逆境中暂得解脱的豁达,对我们不同人生阶段都有积极影响,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