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大型作业之三 -- 沥青路面设计
同学们要自觉呀,此课程设计要在6月15日前交哟!
一、目的要求
通过沥青路面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的方法、计算内容和查图步
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
(一)设计资料
南昌地区某级公路,其中某段经调查路基为中液限粘土,地下水位1.2米,路基填土高度为0.6米。
近期交通量如下表
所示。
年平均增长率为10%,设计年限15年。
沿河可开采砂
砾、碎石,并有石灰、水泥、沥青、粉煤灰等材料可供应。
(二)设计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三、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
(一)根据设计资料要求,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二)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
(三)根据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确定其土基回弹模量。
(四)拟定二种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留一层厚度待计算)方案
(均为四层以上),确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
(五)沥青混凝土容许拉应力为:0.71Mpa;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容许拉
应力为:0.32Mpa。
路面容许弯沉为
65(1/100)mm 。
(六)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h1或h2,另二层厚度为已知)。
(七)对沥青路面的上层底面、中层底面进行拉应力验算。
四、设计要求
根据所给的资料,拟定路面设计方案,进行路面结构厚度计算,要
求设计计算条理清晰,符合要求,并根据自己的二种方案进行经济技术
比较,确定路面方案。
五、设计时间安排
因课时有限,本次课程设计利用二个课时,其它利用业余时间,要
求在十个小时内完成。
六、参考文献
1、《路基路面工程》教材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3、《公路设计手册—路面》
作业提示:自己做吧,朋友!哈哈!!!
参考答案:沥青路面设计过程
1、求土基回弹模量
根据设计资料(一)查表1-9可知,H=1.8m属干燥类型;再查表1-7得稠度为1.2,最后查表14-9得土基的回弹模量为E0=42.0Mpa。
2、累计当量轴次
1)当轴载大于25KN时:
轴载级位
KN
20-3031-5051-7071-9091-110111-130131-150151-170171-190
解放CA10B400-400------
解放CA50803-803------
东风EQ140215-215------
黄河JN150-201--201----黄河
JN162A
--506--506---
日野ZM440--267-2*267----
切贝尔
D750
--238-----238小计1418 201 2429 - 735 506 - - 238
轴载换算
系数
0.0024 0.019 0.108 - 1 2.21 - - 12.9
标准轴载
数3.4 3.8 262 -
201
587
1118 - - 3070
合计5245(次)2)当轴载大于50KN时:
轴载级位KN20-3031-5051-7071-9091-110111-130131-150151-170171-190
解放CA10B400-400------
解放CA50803-803------
东风EQ140215-215------
黄河JN150-201--201----
黄河JN162A--506--506---
日野ZM440--267-2*267----
切贝尔D750--238-----238小计- 201 2429 - 735 506 - - 238
轴载换算系
- 0.004 0.02 - 1 4 - - 110 数
201
标准轴载数- 1 49 -
2024 - - 26180
801
合计29256(次)
所以,累计当量轴次:
3、根据设计资料的要求,该公路确定为一级公路,路面应该
使用高级路面。
4、路面结构方案一:
面层:中粒式密级沥青混凝土
基层:碎石灰土
垫层:级配碎石
5、路面结构方案二:
面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基层:石灰土碎石
垫层:石灰土(10%)
第一方案图:第二方案图:
图一图二
6、根据弯沉值L R=0.65mm,假设第一方案的上层厚度h1=10Cm;
图三图四
由公式14-46(将图三换算成图四)得
由,,查图14-14得
由,,查图14-14得
由,,,查图14-14得
所以,由理论弯沉计算公式得:
<0.65mm
完全合格。
所以,确定第一方案的上层厚度为h1=10cm。
7、根据弯沉值L R=0.65mm,假设第二方案的上层厚度h1=10Cm;
图五图六
由公式14-46(将图五换算成图六)得
由,,查图14-14得
由,,查图14-14得
由,,,查图14-14得所以,由理论弯沉计算公式得:
<0.65mm
完全合格。
所以,确定第二方案的上层厚度为h1=10cm。
8、验算第一方案上层底面B点的弯拉应力
图七图八
由,,可查图14-18得到。
由查图14-18得
由查图
14-18得m1=0.82
由查图14-18得m2=0.73
所以:<0.71Mpa,合格。
9、验算第一方案中层底面C点的弯拉应力
图九图十
由:
由:,,可查图14-19得到。
由:
查图14-19得
由:
查图14-19得 n1=1.12
由:
查图得n2=0.7
所以:<0.32Mpa,合格。
10、验算第二方案上层底面B点的拉应力
图十一图十二
由:
由:查图14-18得
由:
m1=0.8
由:
m2=0.7
<0.71Mpa,合格。
11、验算第二方案中层底面C点的拉应力
图十三图十四
由:,,可查图14-19得到。
由:
由: n1=1.12
由:
查图得n2=0.7
所以:<0.32Mpa,合格。
12、综合以上两个方案,因两个方案均能满足弯沉和上层、中层底面的弯拉应力的要求,故以经济方面为主要内容考虑选择,从两个方案来看,第二方案的材料明显比第一方案贵,所以选取第一方案作为施工方案。
后记:
同学们,请注意!本题是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实践得出的结果,计算的结果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是通过多次试算和调整而成的。
因篇幅有限,本题尚未对剪应力进行验算。
希望同学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在学校时多学点知识,毕业出去了不至于因“脑袋空空”而感到懊脑和后悔。
同学们,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吧!努力吧,知识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