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价值及其经营方略_吴汉东

试论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价值及其经营方略_吴汉东

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具企业战略资源的特 质。“无形 资 产 是 各 行 各 业 的 必 备 资 源,它 在 单
位总资产中的比重有超过有形资产的趋势。世界 上当前单项资产价值最高的是无形资产,经济技 术寿命最长 的 是 无 形 资 产 ”。[10] 现 代 化 的 企 业 经 营应以无形资产经营为主。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 会委员史 蒂 文 · 沃 曼 曾 指 出,“我 们 的 社 会 已 经 由以工业为基础的时代,进入到了以知识为基础 的时代。在这个社会中,知识产权、软资源和其他 迅速增长的无形资产,构成了创造财富的主体资 源”。[11]对于企业而言,知识经济带来的是财产结 构的重大变化,企业固定资本、金融资本的重要性 已经让位于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一些跨国公 司形成了大量高质量的无形资产。据统计,微软 公司的无形资产超过其总资产的 70% 。OECD① 成员国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产的 60% 。1982 年,美国 500 家代表性上市公司的市值中,有形资 产与 无 形 资 产 的 比 例 分 别 为 62% 、38% ; 到 了 1992 年,比 例 发 生 逆 转,两 者 分 别 为 38% 与 62% ; 在 2002 年,有形资产比例缩小到了 13% , 而无形资产比例高达 87% 。[12]无形资产要素中最 具战略意义的是知识形态资产。随着经济全球化 进程的加快,知识已经打破了国界在全球范围内 活动,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 WTO 框架下进 行的国际贸易,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 许多都与知识产权有关。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和 他们的跨国公司极力将其拥有的智力成果优势转 化为知识产权优势,最终形成国际市场的竞争优 势。正如英国政府的一份白皮书所指出的那样, 竞争的胜负取决于我们能否充分利用自己独特 的、有价值的和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资产,而这些 资产就是我们所拥有的知识产权。[13]
tangibles) 是会计学的定义,经济学界则往往称其 为知识资产( knowledge assets) 或智力资本( intellectual capital) ,它泛指各种非物资形态的未来收 益要求权。[2]
在无形资产的框架内,涉及到三类非物质形 态的财产权: 一是知识类财产权利。该类财产主 要由知识、技术、信息等无形资产利益所构成,可 以分为创造性成果与经营性标记,① 其权利形态 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是为典型的知识 产权; 二是资信类财产权利。该类财产主要是经 营领域中的商誉、信用、形象具有经济内容的商业 人格利益,其权利形态包括商誉权、信用权、形象 权等,这些即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其他无形财产 权; 三是特许类财产权。该类财产权利有主管机 关或社会组织所特别授予的资格优惠、特权等法 律利益所构成,其权利形态即是特许经营权,其特 许的财产利益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要素。
权利只能授予其中一个。总之,在管理学那里,知 识产权是“以专属支配权为本质的知识资产”。[6]
知识产权只有实现资产转化,才能作为企业 可利用的无形资产。首先必须承认,知识产权是 法定无形资产的基础。这即是说,没有知识产权, 就不会有法定无形资产; 但有了知识产权,并不当 然产生法定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产生,以国家 主管机关 授 权 为 依 据,这 是 一 种 法 律 上 的 认 可。 而知识产权在企业中成为无形资产,主要以取得 经济效益 为 标 准,这 是 一 种 市 场 上 的 认 可,可 以 说,知识产权为企业带来某种经济收益的可能性, 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规模与企业盈利的实 际水平并不产生必然关联性,要使这种预期收益 的可能性变成产生收益的现实性,则要采取措施 和创造条件,促使知识产权转化为无形资产。[7]知 识产权转化为无形资产,一般应经过以下过程: 一 是应用化,即知识产权所涉及的知识、技术已应用 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基本体现或完全体现其使 用价值; 二是商品化,即知识产权已经为企业创造 了经济效益,通过与他人的交易,在交换价值中实 现其价值; 三是资产化。即知识产权经评估或合 同确认其 价 值,且 企 业 将 这 一 价 值 计 入“无 形 资 产”账户。[8] 只 有 完 成 上 述 过 程 或 达 到 这 三 条 标 准,知识产权才是完整意义的无形资产。
第 26 卷第 1 期 2013 年 2 月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b. 2013
试论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价值及其经营方略
吴汉东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3)
在现代市场中,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周期和 较大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承担较大的技术风险 和市场风险。此外,由于知识产权制度中的专利 权和商业秘密的存在,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与技术 创新有关的知识资源的难度和成本都比较大,而 这些因素决定了竞争者之间的技术差距。正是技 术创新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实现差异化的竞 争,不仅能够在竞争中取胜,而且还能够获得足够 的利润,保证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无形资产; 战略资源; 一体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 D923.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2646( 2013) 01 - 0001 - 06
知识产权在资本形态上表现为无形资产。[1] 在管理学那里,无形资产属于固定资产的范畴,是 一种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独占性经济资源。运用管 理学的基本范畴与方法,研究知识产权中的单一 资产要素的产出发展和各个资产要素的综合应 用,探求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资源在创造、流通 各个环节 的 运 动 规 律,涉 及 到 知 识 产 权 经 营、管 理、评估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和对策谋划,具有重要 的应用研究价值。
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能够不断提高顾客 价值并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是企业 最关键的竞 争 力,即 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14] 在 市 场 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围绕消费者的 需求而构建的。在核心竞争力的这几大构成要素 中,最容 易 为 消 费 者 所 感 知 的 就 是 技 术 和 品 牌。 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最关心的不是某个公 司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而是其生产的产品,更 确切的说是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不管你 的组织结构有多合理、战略有多科学、企业文化有 多优秀,如果你的产品技术落后或产品品牌得不 到消费者认同,消费者依然不会购买。所以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要落实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品牌 上来。
知识产权在资本形态上具有无形资产的基本 特点: ( 1) 知识产权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独占性 经济资源。知识产权为特定主体所控制,且具有
收稿日期: 2012 - 12 - 30 作者简介: 吴汉东( 1951—) ,男,江西东乡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知识产
二、知识产权与企业战略资源
企业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在企 业战略管理研究中,企业资源分为有形资产、无形 资产和能力三类。其中,有形资产是企业的固定 资产以及其他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财富资源, 诸如厂房、设备、土地、其他资本货物和债券、债权 和银行存款等。无形资产包括知识形态资产、人 力资本资源、技术资源、声望、数据库等。能力的 内涵是把一组资源结合起来用于执行一定的任务 或活动的技能,它包含着个人的技能或群体的技 能,也包括将企业狭义资源进行整合的组织路径 和相互作用。[9]从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的关联性 来看,可分为一般资源和战略资源。战略资源是 指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该类资源具 有独特性、有价性、不可替代性、难于模仿性、可持 续发展性等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企业的 战 略 资 源,即 无 形 资 产 中 的 知 识 产 权。 美国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于 1990 年在《哈佛商业 评论》的 一 篇 论 文 中 提 出 了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概 念。 他们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的竞争能 力,而企业竞争能力包含许多因素,如获取资源的 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 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 等。但是并非每种能力都同等重要,只有那些使 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明显
权。 ① 1992 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 AIPPI) 东京会议将知识产权分为“创造性成果权与识别性标记权利”,各项知识产
权均归类于此。
—1—
非实 物 资 产 特 征。 我 国 财 政 部《企 业 会 计 准 则———应用指南》( 2006) 规定: “无形资产主要包 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 权、特许 权 等 ”。 在 上 述 文 件 所 规 定 的 无 形 资 产 中构成要素,知识产权 ( 即专利权、商标权、著作 权、特许权等) 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但土地使用 权并非是知识形态资源。此外,国际上有关规则 还提出诸 多 无 形 资 产 要 素,如 智 力 资 本、职 工 队 伍、劳动力组合、优惠融资、优惠合同、生产和销售 系统、失业评价、电磁频率使用权等,这些未必都 具有知识形态。[3]管理学认为,无形资产主要是以 知识形态存在的经济资源,[4]这种知识形态资源 就是知识产权。( 2) 知识产权是能够长期使用并 且预期带来经济效益的非货币资产。非货币性资 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所谓货币性资产 是指企业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将来可以固 定或可确定金额收到的资产,如应收账款、长期投 资等。[5]无形资产不仅具有非实物形态,且不具备 货币性资产形式; 无形资产受益期长,可在一年或 一个经营周期以上使企业获得预期经济效益,但 这些未 来 经 济 利 益 具 有 不 确 定 性。 由 此 可 以 认 为,无形资产具备非实物形态,但又区别于货币性 资产,后者依会计惯例视为长期资产,是企业在一 定经营周期中获取经济利益,因而不是流动资产; 知识产权虽能提供未来经济利益,但利益预期具 有不确定性,其收益额及收益期会基于各种原因 产生波动。( 3) 知识产权是一种具有独占性质的 法定无形资产。在国内外会计惯例中,无论是采 取概括主 义 方 法 定 义 无 形 资 产,即 这 一 资 产“源 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 财政部: 《企业 会计准则》2006) ; 还是采取列举主义方法给出无 形资产范围,即“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 利技 术、商 标 权、著 作 权、土 地 使 用 权、特 许 权 等。”(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编 审 委 员 会《企 业 会 计 准 则———应用指南》) ,在这些规范性文件中,无形 资产的构成要素主要是一种法定权利,或者说知 识产权的资本形态表现为一种法定无形资产。知 识产权作为一种独占性无形资产,不同于有形资 产。在市场上,可以有许多相同内容、相同功能、 相同性质 的 有 形 资 产,但 不 可 能 存 在 着 内 容、功 能、性质相同的无形资产。亦言之,在两个或两个 相同的有形财产之上,可以拥有各自独立的财产 所有权; 而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知识产权,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