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一、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三十年前推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针对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户承包经营土地零星分散与集约经营、提高规模效益的矛盾日趋突出的实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逐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万亩,其中,耕地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林地万亩。

流转形式主要有入股、出租、互换、转包等四种基本形式。

入股形式的典型有普满乡石角塘村,以组为单位,对耕地进行连片发包,收入归本组村民。

出租形式的典型有坦坪乡的松艳生态农业发展园、龙潭镇的众鑫农工贸公司、塘村镇邓林养殖小区和湖南盛丰生态农林有限公司、广东宸宇营林有限公司、湖南郴州香满楼
畜牧有限公司等,流转的土地主要为林地。

互换形式主要为农村居民建房用的宅基地。

转包形式主要为外出务工人员承包经营的耕地请亲朋好友代耕和跨区域连片种植烤烟的农户。

实践证明,农村土地流转是流出方、转入方"共赢"及社会效益显著的好事实事。

流出方在保证承包土地收入的同时,可以放心地务工经商,部分农民还可以在租用土地的企业或大户里打工,增加务工收入。

转入方对转入的土地,在经营期内,可以充分整合自身的技术、信息、资金优势,放心大胆的进行投资开发,形成适度规模经营,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生产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通过土地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减少了田土边界纠纷矛盾隐患,引进工商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及先进的农业理念进入农业领域,解决农业资金"瓶颈"问题,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二、我县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流转不畅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村土地抛荒现象在各地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流转的市场机制不健全。

总体来说,我县的农村土地流转基本上是农户间的自发流转。

虽然县外的几大公司租地面积达10多万亩,但也存在着合同手
续不全、条款不完备,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清晰的现象,为日后纠纷矛盾的产生留下了隐患。

二是流转供求信息渠道不畅通。

流出方个人流转怕吃亏,转入方多方协调交易成本高的思想意识和流转现实,农户零星分散的耕地与企业连片经营的矛盾阻碍了农村土地的流转。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难度大。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当前及今后一段长时期全党工作的既定方针,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发〔XX〕1号文件明确了一系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策,特别是水利设施、农田区的机耕道建设等,势必要涉及农户承包土地关系的调整,如不通过土地流转,将严重影响相关项目的实施。

三、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之路。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
第3页共5页
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

针对我县人均耕地少的特殊县情,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就抓住了农村改革发展的"牛鼻子"。

我县生物资源相对丰富,传统名优产品较多,交通区位优势较为突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意识强,因此,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对于贯彻落实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方针,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平台。

县、乡两级依托农村经管部门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负责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的收集发布,指导合同签订,督查合同兑现。

开展土地托管、流转委托、中介介绍、流转登记服务。

村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接管有流转鄣向农户的耕地,协调洽谈流转价格等条款,保障农户利益。

二、严格农村宅基地审批。

从过来的时期来看,农村居民建房占用承包地的现象较为突出,也是制约土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已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村,要严格按规划审批,未完成规划的村,要尽量减少耕地的审批,促进土地有偿流转。

三、加大对农村大户的扶持力度。

对发展规模种养业的农户财政要给予重奖,对投资10万元以上,发
展农产品加工业或进城从事三产业,承包经营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或企业5年以上的农户给予适当的奖励,使土地流出方在政策的引导下,高高兴兴的转移出来,转入方扎扎实实的创实业。

第5页共5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