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三河县某中学教学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前言1.1 工程概况国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甲方)拟在三河县某中学兴建教学楼。

该项目由廊坊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委托我院对其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工程由主楼组成。

根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岩土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1.2 勘察目的及要求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本次勘察目的及要求如下:1、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

2、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3、提出地基基础、基槽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

4、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

5、对于抗震设计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7、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性特征。

8、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9、判定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0、钻孔布置原则上沿建筑物周边和建筑物主要控制线布置,最大孔距≤24米,当相邻两孔所揭露的持力层层面高差大于2米或土层性质变化较大,或存在较多孤石分布的情况时,应及时与设计院联系,共商是否适当加密勘查点示意。

11、在本工程部位应提出抗浮设计水位。

12、勘查报告应交由勘察审查所审查。

1.3 勘察依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探点布置图”及“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基槽技术规程》(JGJ120-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4 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完成情况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是根据建设方及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规划图”、“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结合拟建建筑物规模及对场地岩土勘察的初步分析,参照现行规程、规范及邻近场地地质资料确定。

本次勘察按桩基勘察进行,勘探点按拟建物轮廓线及角点共布置钻孔10个(编号ZK1~ZK10),沿边线外10m处布置基槽钻孔12个(编号JK1~JK12),钻孔勘探点间距10~20m,勘探孔深39.0~41.0m(一般性钻孔进入强风化岩不小于10m,控制性钻孔进入中风化岩1~2m);基槽孔勘探点间距10~20m,勘探孔深大于20m,勘探深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我院于2011年3月23日进场施工,至4月9日完成外业工作;在钻探过程中发现局部地段可作为桩基持力层的强风化砂岩的层面起伏较大(层面坡度>10%),根据规范规定及建设过程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在持力层的央坡度>10%地段需增补钻孔,以进一步查明持力层的埋藏规律,为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经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同意后,我院增布了3个钻孔(编号BK1~BK3)。

最终,实际完成的勘察工作量为:测量25点,钻孔25个,钻探总进尺907.90m;采取不扰动样24件,地下水试样4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72次,进行重型动力触探7.20m,在钻孔进行了单孔检层法波速测试工作,并在钻孔附近进行了地脉动测试;在钻孔ZK10中进行简易抽水试验。

1.5 几点说明1.5.1 各勘探点的测放工作由我院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勘探点布置图”实施完成,各勘探点的位置及高程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拟建场地两红线点A (X=69130.940,Y=500860.810,H=373.50)、B(X=69161.311,Y=500908.419)采用全站仪测量完成,坐标系统为北京坐标系,高程为黄海高程,引点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中标出。

1.5.2 本次勘察钻探采用XY-100型钻机,采用泥浆或套管护壁冲击或回转钻进工艺,标贯试验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法,锤重63.5㎏,落距76cm;原状样采用标准取土器重锤少击法采取,地下水水样用水样瓶在钻孔内装取;固结压缩试验为标准固结,剪切试验为直接快剪和固结快剪。

野外施工及土工试验均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

1.5.3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按规范(DBJ 13-84-2006)有关规定进行了钻杆长度修正(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中为修正击数),残积土及砂岩风化岩以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一。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三河县区。

场地上空无高压电线通过,据调查了解,场地内无地下电缆、电线、水管、煤气管等地下管线分布。

现场地经人工平整后,地势较平坦,地面高程为72.89~73.50m(以孔口标高计)。

拟建场地属残坡积台地地貌单元。

场地情况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2)。

2.2 场地地层结构与特征根据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所分布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杂填土①(Q4ml)、淤泥(Q4l)②、第四纪残坡积粉质粘土③(Q4al+pl)、残积粘性土④(Q el)及侏罗纪漳平组的强风化砂岩⑤(J2z)、中风化砂岩⑥(J2z)。

现结合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结果对其岩性特征分述如下:杂填土①:全场均有分布,杂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粘性土夹杂少量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堆填而成,堆填时间约1年,未经专门压实处理,有一定湿陷性未完成自重固结,均匀性差。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标准值为5.39击,厚度0.8m。

淤泥②:仅ZK5、ZK8~ZK10及JK7~JK12孔地段分布,灰黑色,流塑,成分主要由粘粉粒组成,土质软弱,滑腻感稍强,味略臭,属高压缩性土。

层顶埋深为1.0~1.70m,厚度一般为0.3m。

粉质粘土③:全场均有分布,灰白色、褐黄色,可~硬塑,系坡积成因,主要由粘粒、粉粒组成,石英砂粒含量约15%,切面稍有光滑,摇震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具中等压缩性。

局部地段残留有火山岩碎块,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为13.7~27.3击,标准值24.3击。

层顶埋深1.80~3.20m,厚度为8m。

残积粘性土④:全场地均有分布,各孔均有揭穿。

灰白、灰黄色,可~硬塑,系砂岩强烈风化残留而成,主要由石英中粗砂粒和粘土矿物组成,>2mm颗粒含量为1.90~4.60%,该土层具有较大孔隙、遇水易软化的特点。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为12.80~13.90击,标准值为11.8击;压缩系数a1-2为0.31~0.44MPa-1,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

厚度12m。

强风化砂岩⑤:全场地均有揭露至该层。

紫、紫褐、灰黄色,成分主要为未完全风化的长石和石英颗粒及云母碎屑,原岩结构特征较清晰,岩石风化强烈,岩芯极破碎,呈散体状,手搓易散,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30击。

未发现有洞穴、临空面及软弱夹层,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分类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Ⅴ类。

力学强度较高,但具浸水易软化的特点。

层顶埋深9.20~15.80m,层顶标高357.60~363.76m,揭露厚度为17.80~27.20m。

中风化砂岩⑥:仅基槽孔未揭露至该层,其余均未揭穿,紫、紫褐、灰黄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和云母,镶嵌碎裂状结构,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柱状,RQD值40~49%,锤击声较清脆,较难击碎。

未发现有洞穴、临空面及软弱夹层,岩石属较硬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Ⅳ类。

层顶埋深34.20~39.00m,层顶标高334.15~339.10m,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揭露厚度1.20~3.40m。

以上各地层的分布埋藏情况及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

2.3 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本次勘察取样、原位测试、土工试验均按有关规范、规程操作。

经过本次勘察测试成果资料统计表明,所有测试数据均在岩土测试参数正常离散性(变异性)范围之内,满足试验要求,测试数据可靠。

对于标贯试验击数、抗剪强度(C、φ)特征指标取统计标准值,其它指标取统计平均值。

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 根据标贯试验修正击数、室内试验成果并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给出,能满足地基强度及变形要求。

各土层的土工试验成果详见土工试验成果表(附表二),指标统计见表2.3-1;杂填土①的重型动力触探实验成果及指标统计详见重型动力触探实验成果及统计表(附表五),指标统计见表2.3-2;各地层的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及指标统计详见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附表四),指标统计见表2.3-3;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指标统计见表2.3-4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表2.3-1注:a1-2、E s1-2的压力段为100~200kPa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表2.3-2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表2.3-3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表2.3-4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3.1 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该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部潜水及下部承压水,流向海河,主要含水岩层为、③层粉质粘土,勘察期间潜水水位埋深3米,标高11.31 米,地下水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水位随季节不同有升降变化,常年最高水位约在自然地面下3米左右。

3.2 抽水及注水试验为了解场地基槽开挖深度范围内含水层的渗透性及富水性,本次勘察选择ZK7孔,采用潜水非完整井稳定流法对粉质粘土③进行简易抽水试验,由于场地含水层的透水性、富水性较差,且试验段厚度不大,水位降深不大,故本次抽水试验只做一次降深,其试验和计算结果见表3.2-1;另外选择ZK4、ZK9孔进行注水试验,试验和计算结果见表3.2-2。

抽水试验成果表表3.2-1w1w3.3 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有关规定,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地下水渗透类型为B型。

据本次勘察所取地下水的水质分析结果判定(试验结果详见附表四)。

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长期浸水及干湿交替条件下均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判定结果见表3.2-1)。

该水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执行。

地下水腐蚀性判定表表3.2-1由于拟建场地地处温带半湿润大陆气候区,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基本反映了土壤中的可溶盐成分,加之场地土未受化学污染,故未取土样进行分析以评价土壤的腐蚀性评价,按地区经验,可按土壤仅对钢结构具腐蚀性考虑。

4、场地地震效应4.1 设防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河北省建设厅[2002]37号文及[2003]10号文,三河县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