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女权运动的特点摘要:清朝末年,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加以中国自身富国强民的需要,在争取人权运动的过程中,中国也掀起了女权运动。
文章对于这一阶段的女权运动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该阶段女权运动具有如下特点:从男子为妇女争取权利到女子自身争取女权;女权运动是当时中国人权运动的组成部分;争取女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争取国权;女权问题的解决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前提。
关键词:女权;人权;国权中图分类号:d4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008-02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课题《清末民初人权思想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080108)在平等权的含义中包含了男女平等,所谓男女平等,是指公民不分性别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中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不因性别的差异而予以歧视。
然而,由于历史、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无论中外,在历史上都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妇女相对于男子处于弱势地位。
为了使妇女与男子能够享有同等的权利,资产阶级革命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女权运动。
中国历史上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清朝末年,在外来思想的传播和妇女自身觉悟的过程中,中国妇女也开始了争取女权的运动,从而在世界女权史和中国女权史上留下了影响。
总结这一阶段女权运动的特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妇女运动的规律,认识妇女在这一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从男子为女子争取女权到女子自身争取女权中国妇女权利问题的真正提出是在维新变法运动中,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倡导人权的同时,最先提出妇女问题。
与西方不同的是,在中国最先为妇女主张人权的是一些先进的男性知识分子。
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妇女权利的观点来分析,也体现了这一点,在他们的思想中还没有摆脱大男子主义的影响,他们是站在男子的立场上主张给予妇女权利的,而给予妇女权利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妇女相夫教子,富国强民,成为新形势下的贤妻良母,而不是有着独立思想和权利的个人。
当然在维新派中也有一些妇女投入女权运动,维新派妇女认为男女应该是平等的,“凡物无能外阴阳者矣。
光有白黑;形有方圆;质有流凝;力有吸拒;数有奇偶;物有雌雄;人有男女,未有轩轾者也。
”人有男女之别就像自然界的许多自然现象一样,是自然之理,因此男女没有贵贱,“形质不同,而为人之道则一也。
”[1]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先进的妇女投入到争取女权的宣传和革命活动中,其典型代表如秋瑾,而在理论上明确这一点的则是《江苏》第四期发表的龚圆常的《男女平权说》,文章首先指出当时需要倡导女权“与民权并现于社会之上,而有待于倡导者,实惟女权。
吾国志士,愤世俗之日非,阃内外显分畛域,遂倡男女平权主义,谓同具面目,不应有所轩轾,于理论上诚当如是。
”接着指出当时倡导女权的大多是男子“朝闻倡平权,视其人,则曰伟丈夫,夕闻言平权,问其人,则曰非巾帼。
噫!彼日倡导而我惟袖手,我愈袖手而彼益布告,此男子之爱情与?此与女子果有利于?吾不敢信。
”接着分析了为什么女子不能依靠男子给予自己权利,“盖期望人者,决不欲其有所依赖,而必求其独立。
善自助者,决不乐他人代为筹长策,男子之倡女权,因女子之不知权利而欲以权利相赠也。
夫既有待于赠,则女子已全失自由民之资格,而长戴此提倡女权者为恩人,其身家则仍属于男子,且男子既可以以权利赠人,必其权利之范围恢恢乎?游刃一国而有余,而后能施及帷房也,我中国之男子其果何如乎?”最后作者希望女界奋起而争女权,“空言无补,来日方长,我女同胞犹不振袖疾起,尽义务以求自立,恐载胥及溺之祸即在眉睫间也。
”[2]二、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是中国人权运动的组成部分中国女权运动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另外一点是,近代中国的人权知识分子,几乎都把妇女权利运动与人权运动联系在一起,而西方国家则是在争取人权运动获得胜利后,由于最初取得的人权仅仅为男子所享有,广大妇女为了争取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而掀起妇女权利运动,女权运动和人权运动在西方是分开的两个阶段。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很多,主要由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所决定,从历史上讲,中国妇女受到的压迫最重,所以提及人权,首先想到的就是受苦最深的妇女,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中国的人权运动与争取国权联系在一起,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仅仅有男子的参与是不够的,必须要求妇女也参加进来。
当然这也造成了中国妇女权利运动的一大缺陷,即女权运动很大程度上和国家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地为了保障妇女自身权利。
金天翮在《女界钟》中认为女权与民权紧密联系,女权运动不只是为了妇女权利,也是为了国家权利,“民权与女权如蝉联跗萼而生,不可遏抑也。
吾为此说,非独为两万万同胞姊妹说法也,为中国四万万人民普通说法也。
请试言之:国与天地必有与立,与立者国民之谓也。
而女子者,国民之母也。
”“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岂独匹夫然哉,虽匹妇亦与有责焉耳。
”[3]《女子世界》第四期刊登丁初我的《女子家庭革命说》,文章也认为女权运动与民权运动直接相关,“欧洲十八、十九世纪,为民权革命世界;二十世纪,为女权革命世界。
今中国犹君权时代也,民权之不复,而遑言女权!虽然,女权与民权,为直接之关系,而非有离二之问题,欲造国,先造家;欲生国,先生女子。
政治之革命以争国民全体之自由,家庭革命以争国民个人之自由,其目的同。
”“论男女革命之重轻,则女子实急于男子万倍。
”“有学问而后有知识,有交际而后有社会,有营业而后有生利,有出入自由而后去种种之束缚、得种种之运动。
终之以婚姻自由,为吾国最大问题,而必为将来发达女权之所自始,”[4]三、争取女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国权清末民初女权思想强调女子对于国家的责任,认为男女平等,女子要享受权利,也必须承担责任,“今日中国女学渐普及矣,女权之说渐腾越矣。
抑知阴阳相配男女各半,国民二字,非但男子负此资格,即女子亦纳此范围中。
文明之国,男女有平等之权利,即有平均之责任,非略具普通知识雕虫小技谓能如是是已足也。
西人尝计中国民数曰:支那只两万万男子,而其女子两万万皆不知自立,且以生活累其男子。
我光荣美硕汉族华胄之女子,竟愿承认依傍此名词耶?”[5]1903年12月23日《俄事警闻》刊登《告全国女子》一文,文中强调妇女对国家的责任,“照西国人说,英雄豪杰,无一不是妇女生的,所以我们妇女,也不可自轻的,西洋男女并重,就是这个缘故。
他又说道,妇女识字比男子还要紧,因为教训小孩子,母教比师教还好,这正合着我国古人所说的胎教,孟母、欧母教子成名的意思了。
又说女子也是国民的一分子,国家的事也有责任的,也可干预的。
”并对于妇女提出殷切的希望“你们以后生下女儿,莫与他裹足,生下男儿,必须与他多读书,多习武。
吃鸦片等恶习,劝丈夫,嘱儿子,切勿吸食,已食者速令戒脱,养成军国民模样。
”[6]光绪30年(1904年)3月11日、12日《中国日报》刊登陈撷芬的《女界之可危》,文章也认为振兴中国,女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吾中国之人数也,共四万万,男女各居其半。
国为公共,地土为公共,财产为公共,患难为公共,权利为公共。
我辈既有公共责任,宁能袖手旁观,甘亡其国,甘失其财,甘弃责任,甘抛权利,甘为亡国之奴隶,甘为印度、波兰也?”由于封建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地位,依附于男子,在对待妇女地位的认识上,有些人认为由于妇女不尽任何义务,不承担任何责任,才造成妇女地位的低下,因而在主张女权的同时,也有学者要求妇女尽到对国家社会的义务,在该文当中也流露出这种思想“从前女界虽权利失尽,然义务也失尽。
既不尽义务,即有权利,亦他人与我之权利,非吾辈自争之权利也。
与其得不全不备之权利,则全让与彼可也。
今日则可尽义务之日矣!得完全权利之日矣!不奋勇而向前,岂真如彼男子鄙我曰:女子者奴隶性质也。
故吾辈即欲与之争,须先争尽我辈之义务,则权利自平矣!”[7]可见,作者主张女界应当先尽义务,然后权利自然可以享有。
在当时的《女子亟应自立论》一文中,认为中国女子不能自立是国家不能富强之故,“盖中国四百兆人,女子居其半,男则教以齐家治国平天下,女则概不预闻,岂女子独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乎?均是人也,亦具五官百体,亦衣亦食,殊非异类,置而弗教,相沿成风,视若玩物,俨如废人,然则四万万废者居其半,实则两万万而已,如千斤之物,一人肩之则不胜,分而任之则有余力,观诸西人皆富强,男女均自食其力故也,是贵自立焉!”那么女子如何才能取得独立呢?“设女学、阅报章、交游广、知识多而已。
盖欲阅报章,必由女学始;欲知识多,必由交游始也。
”作者认为男女平权是中国振兴之关键“故中国欲振兴,必男女平权,各求自立而后可。
”[8]《江苏》第三期发表胡彬的《论中国之衰弱女子不得辞其罪》,“吾中国积弱之故,彼两万万男子固不得辞其责,然吾所尤痛心者,乃两万万之女子也。
”“夫以两万万女子居国民全数之半者,殆残废无用愚陋无知,焉能尽国民之责任,尽国家之义务乎?”“自今而后,凡我女子,苟人人以中国之患难为己之患难,中国之腐败为我之腐败,抱此思想,达其目的,则中国之兴如反掌耳!”[9]认为女子如能尽到国民的义务,则国家之振兴易如反掌。
陈天华号召妇女起来承担救国的责任,“中国人四万万,妇女居了一半。
亡国的惨祸,女子和男子一样,一起都要受的。
那救国的责任,也应和男子一样,一定要担任的。
”“但是现在是扩张女权的时候了。
女学堂也开了,不缠足会也成立了。
凡我的女同胞,急急应该把脚放了,入了女学堂,讲些学问,把救国的担子,也担在身上,替数千年的妇女吐气。
”四、女权问题的解决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前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万国公报》刊登林乐知所写的《论中国变法之本务》,文章认为拯救中国必须释放女人,“所谓释放女人者何也?释放世人,固为第一要务,但释放女人一端,实为拯救东方诸国之良法,而中国为尤甚,因对症发药,非此不能奏效也。
查中国女俗之坏约有三大端,而轻视女人、薄待女人,犹其浅者焉!第一端,在于女学不讲。
……第二端,为幽闭女人。
……第三端,在于缠足。
”作者对于当时中国女界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
随后作者从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出结论,认为中国是一个没有开化的国家。
“举半中国两百兆妇女,尽成为无用之人,即成为分利之人,国家之积贫而成弱,风俗之积陋而成愚,皆因之矣!女人为家之本,故论一国之教化,必观其女人之地位,以定其教化之等级,西方文明教化之国,其待女人皆平等,东方半教化之国,其待女人皆不平等,若在未教化人中,则其待女人,直与奴仆牲畜无异矣!中国为东方有教化之大国,乃一观其看待女人之情形,即可明证其为何等教化之国矣!”该文的深刻之处在于将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归结到专制制度。
1909年,陈以益的《女论》出版,该书论证了妇女问题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妇女问题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关键,“世界之平和,必先改良社会,欲社会之改良,必先扶植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