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有几次女权运动女性主义(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著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
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孕妇留职(maternity leave)、薪资平等、投票权、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
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
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主要、但并非完全地出自于西方的中产阶级学术界。
不过,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草根运动。
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性器割除(genital mutilation,请见女性割礼)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glass ceiling)。
而如强奸、乱伦与母职则是普世性的议题。
历史起源以现代的哲学与社会运动的观点来看,女性主义的通常以18世纪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为起源。
如玛莉·吴尔史东克拉芙特(Mary Wollstonecraft)所著的《女权的辩护》(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是19世纪之前少数几篇可以称得上是女性主义的著作之一。
吴尔史东克拉芙特将女性比喻为高贵、社会菁英、娇生惯养、脆弱以及有知识与道德怠惰的危险,她相信男性和女性对于这样的情况都有责任,并且认为女性拥有比男性多上很多的权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这并不是说更早以前就不存在著其他关於两性平等的著作。
但这并不是说更早以前就不存在着其他关于两性平等的著作。
比如说,神秘哲学家安里西·哥内留斯·阿格里帕(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在1529年所著的《关于女性之高贵卓越的演说》(The Declamation on the Nobility and Preeminence of the Female Sex )。
女性主义在19世纪渐渐转变为组织性的社会运动,因为当时人们越来越相信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受到不平等的对待(请见父权条目)。
女性主义运动根源于西方的进步主义,尤其是19世纪的改革运动中。
组织性运动的时间是起于1848年在纽约州色内加瀑布市(Seneca Falls, New York)召开的第一次女权大会。
艾米琳·潘克斯特(Emmeline Pankhurst)是妇女参政权运动的奠基者之一,她试图揭露英国社会制度里的性别歧视,并且成立了妇女社会政治联盟(The Women's Social and Political Union)。
在许多成员微罪遭捕,然后因为《猫捉老鼠法案》(The Cat andMouse Act )而重复进出监牢数次后,她们被激起进行绝食抗议。
其结果的强制喂食让这些成员病得很严重,使得当时法律体制的残暴受到社会关注,也因此助长了她们的目的。
早期的女性主义者与最初的女性主义运动通常被称为「第一波女性主义」(the first-wave),而1960年之后的女性主义被称为「第二波女性主义」(the second- wave)。
也有所谓的第三波女性主义(the third-wave),但是女性主义者之间对于其存在必要性、贡献与概念意见不一。
这三个「波」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就像海浪般,一个接一个永不间断,后来者运用了前行者的贡献与资源。
现代女性主义有个非常重要的支援因素就是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出版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Sex and Temperament in Three Primitive Societies ,1935年)一书。
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也是美国女性主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贝拉·艾布札格(Bella Abzug)所就读的大学。
在米德的书中报告说,查恩布里(T chambuli)部落中的女性拥有支配地位,却没有造成任何问题。
这本书使得艾布札格那个时代的知识份子相信,欧洲对于男性气质(masculinity)与女性气质(femininity)的观念是非常文化取向的,而并非无可抹灭的天性。
各种形式的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这个词会让人觉得这是单独的一个意识形态,然而事实上女性主义存在有许多流派。
由于历史背景、某些国家里面女性的法律地位、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女性主义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而产生了不同的路线。
因此也就存在著各种的女性主义。
因此也就存在着各种的女性主义。
其中一个流派是激进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认为父权是造成社会最严重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个流派的女性主义在第二波女性主义很受欢迎,尽管在今日已经没有那么突出。
不过,还是有许多人将「女性主义」这个词完全等同于激进女性主义所提出的观点。
有些人觉得传统激进女性主义思想中将男性压迫女性视为优先的考量,以及认为有一个普世的「女性」概念,太过于全面化了,而且其他国家的女性与西方国家女性感受到的「女性」经验绝对不会是一样的。
西方国家女性可能会觉得性别压迫是她们所面对的压迫根源,但是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女性可能会发现她们受到的压迫是来自于种族或经济地位,而不是她们的女性地位。
有些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倡分离主义(separatist feminism),也就是将社会与文化中的男性与女性完全隔离开来,但也有些人质疑的不只是男女之间的关系,更质疑「男人」与「女人」的意义(请见酷儿理论Queer Theory)。
有些人提出论点认为性别角色、性别认同与性倾向本身就是社会建构(请见父权规范heteronormativity)。
对这些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主义是达成人类解放的根本手段(意即,解放女人也解放男人,以及从其他的社会问题一起解放)。
有些女性主义者则认为可能有些社会问题与父权无关,或者父权不是这些社会问题的优先考量(比如说,种族歧视或阶级划分);他们将女性主义视为解放运动的其中一种,与其他运动彼此影响。
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 亚马逊女性主义(Amazon feminism)* 文化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 自由意志女性主义(libertarian feminism)或个人女性主义(individualist feminism)* 唯物女性主义(material feminism)* 性别女性主义* 法国女性主义* 大众女性主义(pop feminism)* 自由女性主义* 马克思女性主义(Marxist feminism)* 社会女性主义(socialist feminism)* 基进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 性解放女性主义(sexually liberal feminism或sex-positive feminism)* 心灵女性主义(spiritual feminism)* 隔离女性主义* 第三世界女性主义* 跨性别女性主义(transfeminism)* 原型女性主义(proto-feminist)或后女性主义(post-feminist)* 网路女性主义(Cyberfeminism)* 丝绒女性主义(fluffy feminism)大部分的女性主义者在政治上采取整体观的行动路线,他们相信马丁·路德·金所说的:“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不公义都是对所有地方公义的威胁。
(A threat to justice anywhere is a threat to justice everywhere.)”因此,有些女性主义者通常都会去支持其他社会运动,比如公民权利运动、同性恋权利运动、以及最近的父亲权利运动。
同时,许多黑人女性主义者如贝儿·胡克斯(bellhooks),批评女性主义运动为白人女性所把持。
女性主义者所宣称的女性不利之处,通常都是西方社会中女性的处境,而和黑人女性生活较没有关系。
这个观念正是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关键点。
许多黑人女性主义者会比较喜欢使用女人主义(womanism)这个名词来表示她们的观点。
然而,有时候女性主义者会对跨性别运动保持警戒距离,因为后者挑战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
跨性者与性别认同为女性的变性者会被排除在某些“只限女性”的场合之外,并且会被某些女性主义者所排拒,因为她们认为一个生下来就是男性的人,不可能真正了解女性所受到的压迫。
这种观点被跨性者批评为跨性别恐惧症(transphobic),并且认为对性别多元者的歧视是另外一种面貌的异性恋主义和父权压迫。
参见跨性别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
西方女权主义分三个阶段:1。
第一代女权主义(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2。
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初至60年代) 3。
后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60年代至今)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1、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代表人物是英国的HARRIET TYLER MILL。
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
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运动有很大影响,这一代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有易仆生的"娜拉"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
在美国,以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Elizabeth Cady Stanton)为代表的全国妇女选举权协会(National Woman Suffrage Association) (NWSA)屡次要求联邦国会允许妇女参与政治投票,屡次遭遇拒绝,最终于第十九次修正案(The Nineteenth Amendment(1920))通过。
此次法案虽已通过,离妇女真正参政还有时日。
中国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受到的女权主义影响,恐怕主要是属于这一代的。
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象克拉拉。
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的运动,和"三。
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第二代西方女权主义◆2、第二代西方女权主义:从玛丽·维特雷·蒙塔古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殖民制度瓦解,各种矛盾从新排队,女权主义在这个大动荡的时期也各树大旗,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