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人格发展的关系研究马喜亭 李 冉 邓丽芳△【摘要】 目的 考察家庭亲密度与家庭适应性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试图建立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格各因素间的回归方程。
方法 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以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 F)对北京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 家庭亲密度以及适应性都与内向与外向型因素、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因素、心理健康因素、专业而有成就因素、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1); 家庭亲密度以及适应性都与适应与焦虑型因素、怯懦与果断型因素、创造能力因素呈显著负相关;16PF的8种次级因素,除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因素、创造能力人格因素外,其它因素均可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
结论 家庭亲密度与家庭适应性对大学生人格发展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人格;家庭功能;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Relationship Research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Family cohesion,Family adaptability and Personality devel opment.M a X itin-g,L i Ran,Deng L if ang.I nstitute of p sy chology and Behavior,Beihang U niversity,Beij ing100191,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his research aims to inv estig ate family cohesio n and adaptability's ef 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perso nalities and t ry to build the r egr essio n equation betw eent the thr ee.Methods T he university students wer e mea-sured by F amily A daptability,Cohesio n Scale and Six teen P erso nality F actor Q uestionnaire.Results F amily co hesion and adaptability wer e positively relev ant to the introv er ted and ex tro verted factor,emotional and serene alertness facto r,mental health factor,pr ofessional achievement factor and the ability to gro w in new env ironment facor. Family co hesion and adapt ability were neg ativ ely r elevant to the adaptatio n and anx iety factor,co war dice and decisiv e factor and creativity factor.Ex cept emo tional and serene aler tness facto r and creativity factor,o ther secondary factors can build reg ression r quations.Conclusion Fam ily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have strong a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perso nalities.【Key words】 Personality;F amily function;Family cohesio n;Family adaptability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青少年赖以生存的家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离婚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富裕家庭的增多以及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从国外的研究来看,在诸多家庭因素中,功能性因素(父母监督、亲子关系或亲密度等)对个体的适应状况有直接预测作用[1]。
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家庭功能”概念以来,对家庭功能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
概括而言,对家庭功能的定义有两种:第一种以Beaver,Olson,Shek为代表,他们主要用家庭的具体特征来定义家庭功能;第二种以Epst ein和Skinner为代表,他们主要从家庭完成的任务来定义家庭功能[2]。
目前,国外关于家庭功能理论的研究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Olson 的家庭“环状模式”(cir cumploar model)理论。
该理论[3]包括家庭亲密度(cohesion)、家庭适应性(adaptability)和家庭沟通(communication)3个维度。
家庭亲密度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家庭适应性指家庭系统为了应付外在环境压力或婚姻、家庭的发展需要而改变其权力结构、角色分配或家庭规则的能力;家庭沟通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它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内有关家庭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停留在考察家庭的一些表层特征以及特殊群体(如农村留守儿童[4])家庭功能的基本现状的调查,个别研究集中在孤独感与家庭功能关系[5]以及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6]的研究上。
此外,其研究工具多是使用修订后的国外量表,本土化的研究就更少。
而对于家庭功能与人格发展的关系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十分关注自我,在与周围环境发生作用的同时不断发现和反省自己,以达到人格的完善及优化。
探索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及其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对当今大学生个性的完善和优化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基于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以及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与人格的关系。
以往有研究发现[6],16种人格因素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世故性和自律性与家庭亲密度显著正相关;稳定性和自律性与家庭适应性显著正相关;怀疑性与家庭适应性显著负相关。
基于此,研究者抽取乐群性与稳定性两个变量,并提出假设——家庭适应性和家庭亲密度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发展。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中共发放问卷919份,实际回收864份。
在剔除各种无效废卷及根据研究变量删除缺失值的问卷后,最后获得有效问卷818份。
其中男生611人,占74.69%;女生191人,占23.35%;16人未填性别,占1.96%。
被试的平均年龄为17.95±1.05岁。
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 100091 △通讯作者 E-mail:lifangden g@1.2 工具1.2.1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 F) 此量表由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雷蒙德・B・卡特尔教授编制,由戴忠恒、祝蓓里在辽宁省教科所1981年修订的基础上主持完成修订,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是公认的测量人格的优秀量表[7]。
1.2.2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 ACESⅡ-CV)第2版 由O lso n等于1982年编制。
费立鹏作了此量表的修订,量表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和趋集效度[8-9]。
该量表由30题目组成,主要评价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
每个项目按程度分为5个等级,参试者的回答代表该项目所描述的状况在其家庭出现的程度。
1.3 施测与分析 采用群体测量的方式,由心理学专业人员担任主试在校内按照统一指导语独立完成。
测试时间1小时。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2.1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下表列出了本研究的研究变量——16PF中8个次级因素与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8个次级因素为:适应与焦虑型(X1)、内向与外向型(X2)、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X3)、怯懦与果断型(X4)、心理健康因素(Y1)、专业而有成就的人格因素(Y2)、创造能力人格因素(Y3)、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Y4)。
表1 人格变量、家庭亲密度、适应性描述性统计结果均 值方 差n与亲密度r与适应性r X1 3.548 2.0060818-0.485**-0.502**X2 6.836 2.15028180.269**0.303**X3 6.906 1.82438180.173**0.147**X4 5.674 1.6072818-0.165**-0.072*Y127.24 5.6598180.465**0.473**Y263.699.5628180.407**0.414**Y382.809.447818-0.174**-0.095**Y423.89 3.7718180.234**0.223**亲密75.89129.155358181适应53.79347.361128181 注:*P>0.05,**P<0.01 可以看出,家庭亲密度以及适应性都与内向与外向型因素、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因素、心理健康因素、专业而有成就因素、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呈显著正相关;家庭亲密度以及适应性都与适应与焦虑型因素、怯懦与果断型因素、创造能力因素呈显著负相关。
2.2 多元回归分析 从前面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同各个人格因素都有很高的相关,所以需要每次选取1种次级因素作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
其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2.2.1 适应与焦虑型因素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回归效果均达到显著。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2.336-0.055N1-0.086N22.2.2 内向型与外向型因素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回归效果均达到显著。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457+0.023N1+0.067N2表2 方差分析M odel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 P 1X1923.6732461.837159.2200.000(a) Residual2364.009815 2.901Total3287.6828172X2363.7282181.86443.4230.000(a) Residual3413.387815 4.188Total3777.1158173X383.439241.71912.9010.000(a) Residual2635.535815 3.234Total2718.9748174X469.356234.67813.8470.000(a) Residual2041.015815 2.504Total2110.3718175Y16627.07423313.537138.2270.000(a) Residual19536.99981523.972Total26164.0738176Y214482.25827241.12998.0010.000(a) Residual60218.87281573.888Total74701.1308177Y32388.17621194.08813.7990.000(a) Residual70524.13781586.533Total72912.3138178Y4700.3542350.17726.1440.000(a) Residual10916.07381513.394Total11616.4278172.2.3 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因素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家庭适应性的非标准化系数0.010,其相伴概率值0.419大于0.05,故回归方程不显著,不适宜建立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