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与观察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糖类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的底物通常是葡萄糖
B.叶绿体基质和细胞液中都含有蔗糖
C.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果糖时需在热水浴中加热
D.淀粉、纤维素和糖元都是由多个葡萄糖结合而成
2、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含有较多糖且近乎白色,可用于鉴定还原糖
B.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多,是检测蛋白质的理想材料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和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实验都需要加热处理
D.在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过程中,染色后需滴加95%的酒精溶液以洗去浮色
3、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和鉴别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细胞内蛋白质种类众多,但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细胞中的脂质是由甘油和脂肪酸聚合成的多聚体,具有多种功能
C.细胞中的糖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别
D.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可以鉴定其存在和分布
4、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
下图为蛋白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B.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蛋白质加热过程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会发生改变
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5、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花生作为实验材料检验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时需要使用显微镜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种子研磨液中的蛋白质时需加热后才能呈紫色
C.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会出现砖红色
D.选用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作为实验材料检验淀粉是否存在时需要使用苏丹Ⅳ染液
6、如图是鉴定生物组织中某种成分的操作流程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甲试剂也可以直接用于鉴定蛋白质
B.甲试剂由甲、乙两种液体组成,使用时先加甲液再加乙液
C.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
D.可用韭菜叶片替代苹果
7、现有待区分的、从正常人体采集的两组液体。
根据是否有颜色反应而把该组中的不同液体区分开来的检测项目是( )
A.A
B.B
C.C
D.D
8、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的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
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此时产生淀粉酶的速度最快)。
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分别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制成提取液Ⅰ、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然后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如图所示)。
45 ℃水浴保温5min,然后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分别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都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D.甲、乙都呈砖红色(乙的颜色比甲深),丙呈蓝色
9、由我国自主开发的艾滋病病毒膜融合抑制剂西夫韦肽已顺利完成Ⅱb期临床试验.西夫韦肽是依据艾滋病病毒(HIV)膜融合蛋白Gp41的空间结构,全新设计并合成的新一代膜融合抑制剂,含有36个天然氨基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西夫韦肽为一种口服制剂
B.HIV的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
C.西夫韦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现紫色
D.西夫韦肽只有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其效应
二、非选择题
10、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
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
11d时减少了 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填“ C ” “ N ” 或“ O”)。
3.实验第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十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在检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需要根据实验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适合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材料及理由是__________。
(2)与小麦种子相比,花生种子更适合用于鉴定脂肪,这是因为__________。
在做脂肪鉴定的实验中用到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
(3)下表是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时,先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再注入B液3~4滴,摇匀。
其中B液的量只能是3~4滴,而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3答案及解析:
答案:A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但没有断裂,A项错误;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项正确;蛋白质加热过程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会发生改变,C项错误;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发生了改变,D 项错误。
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7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组织液、淋巴和血浆都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都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仅使用双缩脲试剂无法将组织液和淋巴区分开,也无法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区分开,使用斐林试剂也无法将组织液和淋巴区分开,A、B、D错误;正常人体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因此可用斐林试剂将血浆与尿液区分开,C正确.
8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葡萄糖等,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麦芽糖、葡萄糖等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来鉴定,还原糖的量越多则砖红色越深。
图中的甲和乙属于实验组,丙属于对照组,且甲和乙之间可以相互对照。
由于丙中没有用淀粉酶,所以不会出现还原糖,故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时呈现斐林试剂的蓝色。
甲和乙都加入了淀粉酶,但由于淀粉酶产生时的温度不同,乙中加入的淀粉酶产生时的温度适宜,所以乙中的淀粉酶浓度大,产生的还原糖的量大于甲,因此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时,乙的砖红色要比甲的深,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及还原糖的鉴定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9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西夫韦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类,是大分子,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A项错误;HIV 是病毒,没有膜结构,B项错误;西夫韦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类,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现紫色,C项正确;西夫韦肽是全新设计并合成的新一代膜融合抑制剂,在HIV的宿主细胞表面发挥其效应,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蛋白质检测、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1.苏丹Ⅲ(或苏丹Ⅵ); 橘黄(或红); 2.O; 3.适宜的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解析:1.种子的胚乳贮存营养物质.如果要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苏丹Ⅲ或苏丹Ⅵ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顆粒
2.种子萌发时首先进行大分子有机物的水解.需要种子吸收大量的水分.故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
3.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幼苗必须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提供的条件是适宜的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1)梨,梨的组织细胞颜色为白色,且还原糖含量较高
(2)小麦种子的脂肪含量不如花生种子高,且不容易做切片洗去切片的浮色
(3) C
(4)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CuSO4在碱性环境中产生大量蓝色Cu(OH)2沉淀,会遮掩所产生的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