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初中语文《壶口瀑布》全文课件1

部编版初中语文《壶口瀑布》全文课件1

• 2、完成下列表格:
季节




雨季 旱季
• 这一次,壶口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 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吗? • 为什么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
连续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刚柔相 济的特点。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 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 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 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拟人、排比,写出了黄河水流在龙漕两边滩壁 上散开的画面,赋予了黄河水流以生机活力。
你见过瀑布吗?知道中国三大瀑布是哪三个吗?
中国三大瀑布
黄果树瀑布
吊水楼瀑布
壶口瀑布
天下黄河一壶收
梁 衡
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文章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宜川县
黄河 壶口瀑布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走进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1946年出生,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 《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 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 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 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字词积累
告诫( jiè ) 推搡(tuī sǎnɡ) 旋涡( wō ) 雾霭( ǎi )
雾罩( zhào) 驰骋(chěnɡ) 寒噤( jìn ) 出轧( zhá )
乘隙( xì )
汩汩( ɡǔ ) 震耳欲聋(zhèn )
迂回( y )
潺潺(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可怕、 惊慌:最危险。突出黄河的特点是令人震撼 的气势,为下文再写黄河先作情感上的铺垫。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 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 不住地跳……
用“我”的瞬 间系列感观衬托瀑 布之险,回应了段 首中心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 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 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 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 水的存在。
ū chá

恕不可遏n( è )
整体感知
认真听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整体感知
认真听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①):简要介绍壶口的地理位置, 游览的次数。 第二部分(②~⑤):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 第三部分(⑥):赞美黄河的性格,歌颂无坚 不催、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课文精讲
默读第二部分,说一说:
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雨季,听 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 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 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黄河外形之“厚重”。 听到: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看到:雾气弥漫(扑面而来),河水正沸着。
面对雨季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为什么要写这些?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 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 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 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 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仿佛”,想象,将壶口瀑布的威然的 气势表现得酣畅淋漓。
感受:自己将要被洪峰吞没。
河水“怒”在哪里?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怒”表现在“凿”“旋”“切”“剁” 等动作,表现出黄河水愤怒时的力量之大。 句子借水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感情:“柔和 之中有宽厚绝无软弱”。借助黄河水,生动 地写出了中华民族有耐力,有钢铁般的意志。 她勇于反抗,奋力抗争,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
观赏图片,初步感受
黄河象一条 腾飞的巨龙, 穿行在西北 黄土高原的 秦晋大峡谷 中,当流经 壶口时,宽 约400米左 右的河水突 然收束一槽, 形成特大马 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 米,落差30 多米,瀑布 涛声轰鸣, 水雾升空, 惊天动地, 气吞山河, 为黄河第一 大瀑布,也 是我国仅次 于贵州黄果 树瀑布的第 二大瀑布。
拟人:以静衬动,衬托 壶口瀑布奔腾激越、令人 震撼的气势。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 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 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 闹,更挤,更急。
“驰骋”,呼应了前文“其势如千军 万马”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壶口瀑布处 的黄河水汹涌奔腾的雄壮气势。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 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 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 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 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 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 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 意画。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水的声音之 美,以及颜色、态势之美,表达出作者的 喜悦欣赏之情。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 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 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教学目标:
• 1、积累并运用词语。
• 2、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 3、两次到壶口季节不同、感受不同,课文是怎样 描绘的壶口瀑布特点的。
• 4、品位文章写景寄情的方法和形象可感的语言特 点。
• 5、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无坚不摧、无往不 胜、坚韧刚强、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
为什么取名 “壶口”呢?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 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 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吸”,壶口之水的气势、能量尽显 无遗,省去了不少渲染的笔墨。
看到: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 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 去……
看到:水不断 地冲进去,冲 亮 晶 晶 的 如 丝 如 缕
怒:“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 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 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 的,折返迂回的”
相关主题